林则徐禁烟为何导致民怨沸腾
2012-02-11李聪慧
李聪慧
林则徐在近代中国威名之盛,无与伦比。他被誉为近代以来最重要的民族英雄,有时,甚至被神化得过了头。
26岁那年,林则徐考中了进士,而且名列二榜第四名,也就是全国第七名,之后仕途便一帆风顺。与其他的官员相比,林则徐在官场上,没有深厚的背景,也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一点反倒成了他的优势,更加衬托出他清正廉明、公正无私、事必躬亲、忠君爱民。他与其他官员最大的不同,就是办事雷厉风行。现在他成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广州的禁烟运动。
在离开北京的那一天,他就已经想好了禁烟的办法。他的办法比任何一个官员所想的都要严厉得多,这个办法叫三管齐下。
首先他要严惩广州参与鸦片走私的官员,通过深入的反腐败,彻底拔掉走私的保护伞;其次,他要将禁烟深入到百姓当中,不但实行五户连保,而且用最大的力度掀起一场禁烟的全民风暴;最后,他要把矛头指向鸦片的乱源—那些从事走私的洋人,他要以整个中国的对外贸易为代价,彻底铲除掉鸦片走私活动,让所有的洋人再也不敢、再也不能贩卖鸦片。
这就是林则徐的真实想法,他要把所有接觸鸦片的人都逼入绝境,特别是那些贩运鸦片的洋人,他要在中华大地上彻底杜绝鸦片。林则徐的决心非常大,他深信自己可以办到。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抵达了广州。
这一天,广州所有官员全部出城迎接,这当中包括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当然很多老百姓也出动了,跑到城外去迎接钦差大人。
与之相应,鸦片贩子们全都跑了。据林则徐自己说,他到广州前几天,广州最大的鸦片贩子,绰号“铁头老鼠”的查顿就跑了—实际查顿早在一月份就弃商从政,回国竞选议员—还有20多艘英国鸦片船,也都逃遁得无影无踪。老百姓们欢声雷动。还有报道说,有些毒品贩子,还有吸毒人员,也都痛哭流涕,决定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今后再也不吸毒贩毒了。
这些场景大部分是后来人编写的资料。洋人也有记载,只说钦差大人气度庄严,表情相当坚定。
林则徐当时并不了解广州的实际情况,所以他的第一步工作,先是耐心地听。他让所有行商都住在自己住处的旁边,以便随时咨询。还有一些当地的乡绅,也被林大人请来咨询。
林则徐进城之前,就已经派了两名精通粤语的人,偷偷进城搞摸底工作了。所以他进城的时候手里就有了一份黑名单,这个名单里一共有62人,包括17名鸦片贩子和45名低级官员。林则徐指示邓廷桢把这些人全部抓进大牢,等候发落,这也等于是给广州城的官员敲响了警钟。
紧接着,林则徐把广州两所书院里645名学生组织起来搞了一次考试,考试题目是“你认为广州城里谁在走私鸦片,应该怎么查禁鸦片”,考试不记名,不算成绩,其实就是无记名投诉。谁也没料到,这些学生都把矛头指向了水师副将韩肇庆,以及他背后的大老板—两广总督邓廷桢。
韩肇庆被林则徐抓起来审讯,这下可急坏了邓廷桢。他赶紧找到林则徐,跟林则徐商量了很久,林则徐最后同意把韩肇庆革职查办,给邓大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由此可见,当一名公正廉明的清官并不容易,原因并不是抵挡不了诱惑,无法洁身自好,而是你要融入这个社会,就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大公无私,有些时候,你还要指望这些人给你办事。
根据无记名投票的结果,林则徐抓捕了一大批广州城里的官员,当然高级别的官员,他没有碰。
处理完官员,林则徐就把矛头对准了老百姓,他抓紧时间发布了一系列禁烟条例,详细规定了怎么禁烟,以及禁烟的办法。主要的内容有:
一、两个月之内,所有吸毒人员都得戒烟,不管瘾大瘾小,两个月断瘾;
二、所有人都可以举报,举报有奖励,只要查出真凭实据,就奖吸毒人员的全部家产;
三、下级可以举报上级,只要有证据,直接升职;
四、所有的老百姓,必须随时敞开家门,让当兵的进去搜查;
五、所有的老百姓,特别是渔夫,实行五户连保,只要有一个人吸毒,五户人家全部坐牢。如果找不着担保自己的五户人家,那么直接拿下,不用审了,肯定就是烟民。
林则徐想用乱世重典,一次性让鸦片在广东绝迹。可是政府也没有这么大的力量,一下子收容这么多犯人,而且这么重的工作量,一时间也查不完,怎么办?林则徐将权力下放,让各村自己成立戒烟委员会,村长抓人村长判刑,不用再给政府找麻烦了。
整个广东开始严打了。
林则徐将权力下放,带来的后果就是公报私仇。村长看谁不顺眼,直接就当成烟民拿下。还有一些人,私底下有矛盾,现在跑到官府去投诉对方是烟民。邻居之间公报私仇,家族内部争夺财产,更有甚者各村各乡拉帮结派,大打出手,帮会林立,宗族仇杀。
林则徐的初衷很好,也在一定程度上禁绝了毒品,但却导致整个广东长期的宗族械斗,甚至引发了更严重的后果。
禁毒的效果呢?查获烟案890起,捉拿人犯1432人,收缴之物折算银两约20万两。
抓的人确实不少,林则徐到广州三个月,比邓大人三年抓的人还多三倍。大牢本来就人满为患,怎么办?很简单,全部斩首示众。
这算不算很厉害的成绩?在林则徐来广州之前,两广总督邓廷桢就收缴烟土烟膏46万多两,民间自发上缴的是17.4万两。光是烟土烟膏,大约折银63万两。
林大人发动的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禁烟战争,不敢说收效甚微,至少也是成效不大。他把禁烟的主角放在了老百姓身上,比起邓大人把目光放在走私犯身上,自然效果不大。何况邓大人自己就是烟贩子,比林则徐更了解烟贩子的运作情况。而且,林则徐如此大规模的扰民,也已经传到了道光皇帝的耳中。
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对此很有意见,他对道光皇帝说,林则徐禁烟,把重点放在了吸烟者的身上,吸烟定罪比贩烟的还重,有点不近情理。而且收缴上来一些烟枪烟锅,其实就是充数。烟枪烟锅没有了,难道不能再造?再说了,吸鸦片烟的时候就算没有烟枪,只要想法儿用火烧,怎么吸都是一样的。邓大人在广州也抱怨说,没收烟枪就好像不许人喝茶而收走茶杯,人家随便找个碗啊盆啊什么的,也一样能喝,这根本就不是禁烟的办法。
道光皇帝指示林则徐,从今往后,不许拿收上来的烟枪烟锅充数,要查就查鸦片烟。
林则徐为了禁烟,把治安的权力都委托下去,搞得邻里鸡犬不宁,实在不是明智的方法。而且禁烟就要杜绝贩烟,现在的这种做法也有点矫枉过正,不值得提倡。后来的事实证明,权力下放容易,收上来就难了,广州附近帮会林立,长期私刑泛滥,动不动就逮捕、查封、判刑,于是整个广东,成了旧中国地下势力最发达的省份。
林则徐想一下子就把社会风气扭转,凭一个人的力量去改变广州全城,甚至是整个广东的风气习气,一次性全民戒烟,虽然方法不可取,但用心是好的。可是这种禁烟方式,却导致了民怨沸腾,老百姓觉得禁烟就应该从贪官污吏抓起,不应当把重点放在百姓身上。应该抓大鸦片贩子邓廷桢邓大人。老百姓在两广总督衙门的墙上写了一首诗:“行看罂粟禁绝日,天网恢恢早及君。”
邓大人赶紧给道光皇帝写上了一份奏章,为自己分辩。说禁烟这事不好办,查禁得过于严格,造成扰民,现在已经有人诽谤我了。他在奏折里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就是林则徐搞的动静太大了,这事如果再闹下去,搞不好还会有民变。
道光皇帝随即下旨,让邓大人把写诗造谣的人抓起来。
邓大人哪里知道是谁造的谣啊,而且一抓此人,就得审讯,一审讯搞不好把自己也审进去了。算了,此事还是不了了之吧。
编 辑/汪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