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因“术”而亡

2012-02-11籁辰

文史月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嬴政韩非子郑国

籁辰

公元前403年,韩景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韩国诞生。

韩昭侯在位(前362-前333年)期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国。

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

他所讲的“术”,主要是指国君任用、监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国君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符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并根据考察的结果进行赏罚,提拔重用忠诚可靠之臣,贬除狡诈奸滑之人。

他主张国君最好采取隐密的权术(阴谋),表面上不露声色,装作不听、不看、不知,使臣下捉摸不透国君的真实意图,实际上却通过耳目可以听到、看到、知道臣民的一切,这样就可以做到“独视”、“独听”,从而“独断”。

韩昭侯时期,推行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申不害的以“术”治国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不注重富国强兵,对内对外玩弄权术,提倡君主阴险残酷地监控臣民,君主有权无限纵欲享乐,所以其主导的改革效果远不如秦国的商鞅和魏国李悝的变法。

韩昭侯、申不害之后,宗室贵族公仲、公叔在韩威侯、韩襄王、韩釐王、韩桓惠王在位的几十年间,一直把持着韩国的大权,韩国政治腐败,王公贵族贪图享受,醉生梦死,不思富国强兵之策,只靠奸狡的阴谋苟且偷安,国事日衰。韩国170多年以来一直延续此政策。

《战国策·韩策三》记载,韩国为了讨好秦国,需要金钱,便高价出售韩国美女。

秦昭襄王死后,各国只派出使节前往吊唁,而韩桓惠王则身着丧服亲自前去吊唁。

在秦兵压境、危亡在即的形势下,昏庸无能的韩桓惠王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苟延残喘,韩桓惠王竟然想出一条拙劣的“妙计”:秦国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后,收到巨大效益,对兴修农田水利的兴趣正浓,于是韩桓惠王便派当时著名的水利家郑国为间谍,西行游说秦王嬴政,鼓吹秦国在关中地区修建工程浩大的农田水利工程,企图以此使秦国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消耗其综合国力,使秦国无暇东顾,难以发兵攻韩。

郑国入秦后,秦王嬴政果然接受了郑国的建议,在关中修渠,韩桓惠王以为秦国中计。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嬴政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说:“我的确是间谍,但是水渠修成后对秦国也有利。我只为韩国延长了几年的寿命,但为秦国建立了万世之功。”

秦王嬴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同时,秦国的水工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技术上也需要郑国,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人称郑国渠,灌溉土地四万顷,生产麦粮无数。

到韩王安时,韩国的国力已经在七国中是最弱的了,但是韩国仍不醒悟,仍然在各国中见风使舵、投机取巧,谁强大投靠谁。韩王安(即韩废王,?—前226)是韩国开国国王韩厥第五世孙,其长相娇媚柔弱,形似女子,生性胆小懦弱,对国家大事基本无主见,得过且过。秦国为了得到思想家韩非子,发兵攻打韩国,韩王安“纳地献玺,请为藩臣”,一面送韩非子出使秦国,劝秦王伐赵,转嫁秦国的压力。韩非子入秦后向秦王嬴政上书,请求不要将进攻矛头对准韩国,秦国果然停止对韩国的军事行动。韩王安再次以为得计,于危巢之中整日饮酒作乐。

公元前231年,韩王安献出南阳(今河南境内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同年9月,秦王任命韩国降将内史腾为南阳守。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率师10万大军南渡黄河攻韩,一路势如破竹,几无抵抗,韩王安被俘虏,迁韩王安于陈(今河南睢阳)。以韩地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辖今河南中部及南部地,韩国灭亡。韓王安屈膝投降了。王妃韩萦擦干眼泪,挥起长袖,悲愤地唱道:“强秦无道啊天下遭殃,遍地血泪啊日月无光。国无栋梁啊又能奈何?涕泪横流啊痛断肝肠!仰天呼啸啊祷而祝之,严谴暴秦啊佑护我王!小妾我去也,复去也,祈愿来生啊再做鸳鸯!”韩萦歌罢,将王宫点燃,投入大火自焚。

六年后,在新郑的韩国旧贵族发动反秦暴动,后被镇压,韩王安在此年被秦始皇下令处死。

韩国不靠发展生产力、不靠增强综合国力、不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靠“术”来巩固君主专制和谋求国家安全,可谓舍本逐末。

猜你喜欢

嬴政韩非子郑国
鲁人徙越
可怜又可敬的嬴政
昙花一现的秦朝
韩非子说“言”
滥竽充数
图穷匕见
吕不韦之死不蹊跷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中华名句
浅谈浮雕透雕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