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京的“中国味”

2012-02-11可木

中外文摘 2012年8期
关键词:料理店牛肚麻婆豆腐

可木

说起日本料理,你想到了什么?是饭团、寿司、生鱼片?还是亲子井、鲑鱼子、豚骨拉面?很多人都会想象,在冬天一个人一张小桌,喝一杯淡淡的日本酒,看着窗外那悄悄飘起的雪花,那是怎样的一种惬意。

可是在日本,很多上班族却偏爱着中华料理。麻婆豆腐、回锅肉、青椒肉丝这些菜肴,龙须面、蛋炒饭、饺子这些主食在日本各个料理店点单也非常火爆。最近几年日本人也开始吃炒猪肝、炒牛肚这些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菜。

在秋叶原逛街的时候碰到一个湘菜厨师,他介绍说自己开了个超辣面的店,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去“挑战”。这挑战的内容当然是谁能吃辣了,超辣超有料的内容让很多日本人望而却步。不过有很多日本人还是挺能吃辣的,还有很多日本人去试吃中国式的火锅和辣子鸡,一边辣得直吐舌头,拼命地喝水,一张脸涨得通红,然而却停不下筷子。

刚来日本的时候,NHK电视台放送过一个专门介绍吃中国料理的节目,“揭秘”了30多家在东京的中华料理店:有的是中国人开的,有的是日本人开的,每家店都很有特色,有自己的招牌菜。光是看着液晶也忍不住直吞口水的我一一記录,然后带着一张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的嘴,吃遍东京那些数不清的中国料理店。

我们学校的前面有个日本老爷子开的中国菜馆。刚去的时候,令我很吃惊的是他的菜很中国风,完全不是日本料理的味道。后来我才知道他老婆是中国东北人。他也会一点中文。老爷子很有意思,常常开一些女孩子的玩笑,熟悉了,每次去吃面,多送一两块肉。老爷子做得最好的特色菜莫过于“天津饭”了,这其实是日本人“杜撰”的中华料理,有些像黄油蛋包饭,汤裹着蛋,蛋中又有饭,一看颜色就非常有食欲。一勺子挖下去触感极好,吃到口里酸酸甜甜的,回到家我研究了N次这个菜的做法,无奈我才疏学浅,至今没有学会。

上次在他那里吃麻婆豆腐,他做的又香又辣,豆腐又嫩,酱不腻,里面还放了一点肉末。几个被我带来的同学吃得赞不绝口。过年的时候,约了几个朋友在老爷子那里喝酒,又发现他那里的啤酒也非常好,火锅的价格又非常实惠。后来这里就被我们“定点”了。这就是所谓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嘛。

我的老乡袁君来日本已经10多年了,在国内已经做了20多年的菜,在日本自然还是做本行。袁君做得最棒的菜就是炒牛肚。他做的牛肚干干净净,留了一点牛肚的味道,咬起来很有嚼劲,又多汁。为了照顾日本人,袁君的菜有两种炒法,一种是“特辣”,日语叫“辛辣”;一种是“甘辣”,也就是“微辣”。

当然有很多日本人跑到他那里就是吃超辣的牛肚,整个牛肚吃进去时极辣的味道,从舌根到肚子里乱窜,“老板,来水。”这句话成了他店里的一句口头禅。但是他的店里来客络绎不绝,很多忙的时间段去都订不到座位。袁君今年已经40多岁了,是个很热闹的人,有时候在西友超市碰到他带着自己的老婆逛商店,碰到了我们,甚至撂下老婆跟熟人唠几句。在日本的中国人要面对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寂寞。袁君也是,因为不懂日语,来了日本十几年,在店里做菜也只能说几句很简单的日语。但是喜欢袁君的菜的日本人很多,后来他们的店换了老板,换了名字,常客知道他还在,依然还去。这附近的很多大学教授和高中生都是他店里的熟客。面对着日本人,袁君每日都只是戴着顶白色的厨师帽,站着笑笑。厨师和食客之间的沟通是没有语言障碍的,那个妙不可言的味道才是关键吧。

在东京龟户一块有个广东人开的料理店。汤非常好喝,而且种类也多,甜的成的都有。无独有偶,我们“平井”这一站的附近有个“福仙楼”是福建老板开的,但是也做广东料理。我以前住过广州,每天下班后在黄花岗公园附近的一家店吃饭,非常怀念那些汤汤水水的味道。到了日本常常是每天吃着饭团、牛肉盖饭、烧肉饭和鸡蛋鸡肉盖饭这些一成不变的东西,偶尔自己做也无非是小炒肉和黄瓜、西红柿。所以在这些料理店看着报纸,点上一碗汤,仿佛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三年前在广州公司的时候,回到了那个熟悉的街头,想起了那些过去的琐事。

料理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据说好的料理甚至有治愈悲伤的能力。在日本吃日本料理自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但是在日本吃上一桌“地道”的中国菜,听着日本人用日语跟你念“麻婆豆腐”、“回锅肉”这类用中文音拼出来的词语,莫名其妙地自豪起来了。

很多人都觉得来日本应该吃日本菜,但是在日本,能吃到一碗熟悉或者新鲜的中国菜,的确很幸福。

猜你喜欢

料理店牛肚麻婆豆腐
哥伦比亚人爱喝牛肚汤
日本的“网红”
“失恋麻婆豆腐”畅销日本中餐馆
不摆摊、不开店,小本生意赚大钱
麻婆豆腐
磷酸盐对牛肚嫩度及保水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