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着的城市筑梦者
2012-02-10
《理想丰满》
冯仑
文化艺术出版社
定价:45.00元
文|储劲松
中国楼市正露凝霜重,从南到北的量价齐跌,显示出楼市调控新政的巨大威力。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首提“下调房价”,更给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中国房价,这个“全球最坚硬的资产泡沫”,终于遭到迎头痛击。当此之时,读冯仑的新著《理想丰满》,尤其是读他关于房地产业的颇富思想性和创见性的文章,我认为特别具有启发意义。
两年前,冯仑独创性地提出“立体城市”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在纽约成功建筑起“中国中心”,他的“立体城市”这一全新思维从而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房地产界。冯仑一语惊人:“土地是无限的,而不是有限的。”支撑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正是“立体城市”。他理想中的城市,是成千上万座摩天大楼的聚合体,是无数向上拔节生长的钢筋竹笋园林。他认为,摊大饼不如撂小饼,地段的重要性次于空间的创造性,如果能够不断地往天上发展,那就意味着土地是无限的。乍一听,冯仑是在刻意偷换概念,但细一思量,他所说的实乃解决问题的唯一而现实的道路。
在冯仑的理想中,人们住在未来的“立体城市”里,从蔬菜粮食生产加工,到工作交友休闲,到教育医疗购物,一切生存和生活的问题都在同一座数百层高楼中完成。从生存技术层面来说,冯仑的理想确实很美,但实在很遥远,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从人文精神层面来说,这种不接地气的立体生存场景,更像是美国的肉牛养殖场,而不是人类的伊甸园。所以,我赞美冯仑的理想,但并不完全认同他的理想,他是一个房地产思想家,而不是一个人文思想家,他站在纯粹的“住”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思考得很深,这点是值得敬佩的。
冯仑的《理想丰满》当然不止谈到房地产业,事实上,他所谈的话题包含甚广,诸如万通雄起、财富传承、社会公平、公益慈善、官二代富二代,乃至居家旅行、生活态度、爱情家庭,他都有所涉及。他的谈姿是袒胸露腹的真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间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
他论公平,认为解决收入纵向公平的好方法,不是用社会政治运动和革命的方式拿走富人的财富,而应当像西方国家一样收取高额遗产税。对于公益事业,他不赞同全部裸捐,而是主张理性慈善,即通过独立、透明、专业的公益组织,持续理性地捐款。他认为保证企业有效运行,应当像治理国家一样,要更多地相信和依靠体制,而非依靠董事长一个人。冯仑当然是站在既得利益者以及成功人士的层面来谈论这些问题,但大体而言不偏不倚,令人有殊途同归之感。
作为一个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冯仑似乎一直过得很理性。他曾经坦承:我是个职业董事长,信奉老庄,不善理财,说话写字比较专业,万通需要我这样具有前瞻性的人。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坐拥巨额财富,却又能做到不让金钱蒙心,仍能保有“高雅的理想”,并用锐利的大脑挖掘和解剖社会的深层次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体现出一个财富者的担当与抱负。他是一个思想着的城市筑梦者。人生有梦,未来不远。
新书信息
《选举中的谋略与博弈》
庞德斯通
中央编译出版社
定价:39.00元
美国的总统选举和地区选举,常常会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所操纵,让选举误入歧途。作者由此入手,分析了美国现行的多数投票制存在的弊端,并对种种投票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重读“文革”》
许子东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32.00元
“文革”对国人而言,究竟是“负债”还是“遗产”?许子东透过王蒙《蝴蝶》、余华《一九八六年》、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五十部描述“文革”的小说审视那段“文革”集体记忆。解读独辟蹊径,观点鞭辟入里。
《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
冯骥才
三联书店
定价:45.00元
近十多年来,作家冯骥才致力于中国各地民间工艺美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记录、整理、出版等工作。2011年3月,天津杨柳青历史上著名画乡“南乡三十六村”拆迁之际,冯骥才和他的团队进行了紧急“临终抢救”。本书以图文方式呈现此次“抢救”过程,并直言时代、国家和文化人面临的问题,以及所感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