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

2012-02-10罗屿

小康 2012年1期

罗屿

践行经济转型、推动美好生活、点燃希望梦想、创新科技发展

12月11日晚六点,经过一天的主题演讲与三场分论坛的激辩之后,备受关注的“2011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盛大揭晓。本次推选旨在铭记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各行业、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四川大学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学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的支持和有关专家的推荐下,论坛组委会推出三十位候选人,接受网友公开投票、专项调查、专家评议等推选环节后,最终,经济学家张维迎,中国银联创始人万建华,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陈士渠,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根良,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宝成,中国少年棒球队领队李伟,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张平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天宫一号研发团队捧得该奖项。

经济转型的践行者

入选“杰出贡献人物”的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学者,以独立学者立场,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实践,为我国经济市场化建设的探索做出了重大努力。

张维迎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企业改革的理论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着广泛影响。2002年,他关于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如何做大、如何重建社会信任和企业信誉的阐述,引起人们对这三大问题的空前关注和讨论。2006年3月他发表了《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长文,将有关改革的争论推向了一个高潮。2010年7月他出版了《市场的逻辑》一书。2011年,他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理论贡献荣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有人评价,张维迎是市场经济的守望者和思想斗士,是站在市场经济常识之上一直说实话的经济学家。

同样在经济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还有本次入选“杰出贡献人物”的中国银联创始人,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建华。作为中国电子支付产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万建华不仅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实现“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梦想的同时,确立了中国信用卡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万建华因而也被誉为“中国的银联卡之父”。

从2002年3月银联正式挂牌成立至今,万建华作为董事长兼总裁一直保持着相当的低调。但在金融圈里,万建华的名字早已和“实干派”联系在一起。银联从筹备到正式挂牌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不到两年的时间,万建华领导的银联让中国银行卡真正畅通无阻,其中足见其协调运作能力之高。如今,在上海本土老牌券商国泰君安身上,也正在日渐清晰地显示出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建华低调实干的烙印。

和万建华一样,作为中国的“线缆航母”亨通集团的掌舵人,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根良也是个典型的实干者。近年来,崔根良带领亨通集团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突破并掌握了光纤电缆的核心技术,实现了传统企业的成功转型,并在依法纳税和解决就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35年前,崔根良还是一个挤破了头想当兵的年轻人,35年后的2011年,他一手缔造的线缆帝国---亨通集团迎来了二十岁华诞,而他个人,已是一个企业总资产突破200亿,员工近万,拥有多元化公司和各种头衔的董事长。他曾经六次随国家领导人出席APEC议会,大到铁路通讯、国防通讯,小到普通人生活中的电话、网络、电视……难保不会有他“线缆航母”的贡献。

如今的亨通集团,除了线缆主业,更是涉足房地产、金融、证券和热电能源等多个领域。崔根良作为一个转型示范企业的领导者,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获得 “杰出贡献人物”当之无愧。

美好生活的推动者

或许很多人都记得,2010年12月,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陈士渠用实名开通了微博,他借力网络和微博搜集线索、公开案情。网络,只是陈士渠“打拐行动”的一种途径,任职四年来,他身体力行,为“天下无拐”的愿望不懈努力。他调整了拐卖案件立案管辖的规定,使儿童和少女失踪必须立案;他主持建立全国打拐DNA数据库,让更多的被拐儿童找到亲生父母;他建议授权派出所办理拐卖案件,增加了打拐警力的投入;他参与起草并协调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击破了打拐执法“瓶颈”。截至2011年9月,在他指挥的各个打拐专项行动中,共解救被拐妇女、儿童4万余人。

陈士渠,不愧为一个为寻家的“宝贝”点亮归途的“打拐英雄”,一个构建美好生活的“杰出贡献者”。

美好生活,和医疗与教育必然脱不开关系。因而,率先在神木县力推免费医疗、12年义务教育的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获得“杰出贡献人物”奖名至实归。

主政神木期间,郭宝成在全国率先推行全民免费医疗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还力推12年免费教育,让神木经历了政府财政和民间财富的同时“大跃进”。这位上过老山前线却爱好诗文书法,并习惯在《老子》、《论语》、《孙子兵法》中寻找治县方略的官员,尽管已不再担任县委书记,但他所创立的全民免费医疗模式依然在中国县域医疗改革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如今环境问题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凭借在民间环保方面的卓越贡献,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教育中心创办人兼主任廖晓义也因此成了公众心中的“杰出贡献人物”。廖晓义是知名民间环保事业倡导者和活动家,她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苏菲环境大奖”的民间环保人士,澳大利亚最高环境奖“班克西亚国际环境奖” 获得者。17年来,廖晓义亲手创办了中国本土化的NGO——“地球村”,不知疲倦地推动中国公众参与环保运动,并卓有成效地提高了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改变生活方式。

更值一提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一个月,廖晓义来到几乎被震毁全部房屋的四川省彭州市大坪村,依靠民间力量创造理想的生态家园,她给自己的这个梦想取名为“乐和”。如今,廖晓义又把梦想带到自己的家乡四川巫溪县,她不停地呼吁社会力量关注乡村,进行以乡村建设为基础的城乡统筹。

他们,为孩子点燃希望梦想

有人把此次入选“杰出贡献人物”的中国少年棒球队领队李伟称作一个始终坚持梦想的理想主义者。

李伟曾经是中国第一批少年棒球国手,离开棒球队后,虽然步入社会多年,但他一直把组建一支棒球队作为自己的梦想,2004年8月,他开始把理想付诸实践,在多次深入内蒙古、西藏等地的福利院、孤儿院后,他艰难地组建了中国少年棒球队。在北京市丰台区大成学校一栋简陋的宿舍楼内,他和一群贫寒子弟孤儿、农民工子弟以及少数民族的孩子们住在一起,给他们读励志故事,督促他们学习文化知识,为他们请来外教,还手把手地教会了他们打棒球。2010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带领着少年棒球“梦之队”,勇夺久违了11年的世界少年软式棒球锦标赛冠军,不仅把梦想带给孩子,而且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和李伟这个为孩子们燃起希望火把的筑梦天使一样,入选“杰出贡献人物”的张平宜同样也是一个坚持梦想的理想主义者。张平宜曾是台湾新闻界最出色的记者之一,12年职业生涯中,她以作品《台湾艾滋病防治经验》、《终战五十年省思日本三大反人道罪行》先后获得台湾新闻界最大奖项“吴舜文新闻奖”及“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

当年,随着小儿子的降生,生活无忧的张平宜本准备“全身而退”,从记者转型到全职妈妈。然而辞职前,一次在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大营盘麻风康复村的采访经历,却改变了她之后的人生轨迹。正是那次采访,使得张平宜在过去十多年时间投身于大营盘村的教育事业。她不求回报地付出,只为让那里生活在麻风病父母的阴影里的孩子们有身份、有书读,能够回归正常社会。

十多年间,“上凉山”的张平宜不得不面对各种复杂艰难的现实:为了批地和要老师,她一次次奔走在怀疑与敷衍中;为了让流失的学生回到学校,她要面对学生家长们的激动与质疑;为了让孩子们吃到午饭,她从一个不做家务的“千金小姐”变成能独自完成百人饭菜的大厨;为了培养麻风村孩子们的尊严与自信,她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送到村里去当“义工”……

十多年间, 张平宜在台湾建立“希望之翼协会”,在大营盘建立国内麻风村第一所正规学校。她的努力,也产生了很多“连带效应”:2005年大营盘麻风村告别了“幽灵村”的历史,在完成一轮户口普查后,大营盘成为正式的行政村。另外,通过媒体报道,更多关爱的眼光投向了麻风村。2007年国家投入扶贫资金在当地修路、引水、建房屋,给村民增加补助,并建学生餐厅,盖中学校舍……

更关键的是,张平宜的行为让外界对麻风病人的恐惧与歧视得到根本性改善。她用十余年的激情与坚韧告诉了人们一条在黑暗中探求光明的路径:直面黑暗永远比逃避、掩藏更具价值,也更动人。

他们,让科技创新再谱新篇

有人曾经评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大国,发明了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等。如今,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再一次聚集了世界的目光。

在科技界做出卓越贡献的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项目负责人、总体组组长刘峰,荣获了本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的“杰出贡献人物”奖。

自2010年7月13日,“蛟龙号”在中国南海创下3759米的下潜深度纪录返航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通过各研制单位和全体研发人员的艰苦努力,已先后完成了作业系统、绝缘检测系统和视频系统升级等技术改进工作,2011年7月1日,搭载“蛟龙号”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启航,奔赴东太平洋执行为期47天的海上试验任务并顺利返航。中国深海探测载人潜水器“蛟龙”第一次给中国人传回了海底5000米以下的真实图像。

论坛组委会给予刘峰的颁奖辞是:20世纪末,刘峰最早提出了发展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建议,并为之不懈努力,追求始终。作为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项目负责人、总体组组长,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00米、3000、5000米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见证着我国深海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并为中国的海洋强国梦贡献着全部的热情和智慧。

今年,中国航天界有一项重要举措: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

“天宫一号”肩负着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的重任,它使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继续延伸、拓展。“天宫一号”已成为另一个象征,表明中国通过几十年经济繁荣的财富积累,国力提升,能集中力量发展航天事业,在一度只有少数国家掌握的技术领域开始缩小差距。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洛格斯登认为,“天宫一号”的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计划一步步稳步前进的结果;日本《产经新闻》指出,中国希望借此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取得成功,中国宇航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次论坛组委会认为:“天宫一号”作为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迈入“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也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的能力。肩负这一艰巨使命的“天宫一号”研制团队,是放飞中国人太空梦想的梦幻团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对“天宫一号”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我们始终都不能遗忘那一群在聚光灯背后默默辛勤工作的人——“天宫一号”研发团队。因而整个研发团队集体荣获本年度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奖亦是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