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会抛弃普京吗?
2012-02-10冯薇
冯薇
街头巷尾高举着“普京不要脸”、“伙计,是时候走人了”的标语抗议游行的俄罗斯人,他们厌倦的并非普京的铁腕强硬,而是他对权力的“不知厌倦”
去年12月7日,踌躇满志的俄罗斯总理普京兴冲冲地向俄中央选举委员会递交“参加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申请”时,也许暗自构想,人们会对他的参选加上这样的注解:这标志着曾在位8年、有“铁腕总统”之称的前总统、现总理“退居二把手”4年后对总统宝座重新“发起进攻”。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普京失望了。
因为迎接他的“进攻”的,是火力凶猛的枪林弹雨——先是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在杜马选举中得票率较4年前大幅下滑;紧接着自 12月10日起,俄罗斯全国各地50个城市相继爆发了示威游行,光首都莫斯科就有约3万人抗议普京。俄罗斯街头巷尾类似 “普京不要脸”、“伙计,是时候走人了”的标语,随处可见。
当然,普京可以选择呆在克里姆林宫,在吃惊和沮丧的混合情绪中尽量平复情绪。但他只要打开电脑,就难保不看到俄网民在网络上“串联”,网上的口号是:普京,下台!
或者,能让普京心态放平的唯一方式,就是关上电脑,打开电视。因为,就在全世界其他国家媒体都在热切关注俄罗斯大选所引发的国内民众抗议时,俄罗斯国有频道“Rossiya 24”(俄罗斯唯一的24小时频道)却在绘声绘色地报道令人兴奋的好消息——“科学家如何用微晶片追踪到北极驯鹿”。
所有事实表明,俄罗斯政坛不折不扣的风云人物和实权掌握者、“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政客”普京,其重返克里姆林宫之路并没有此前外界猜测的那样顺风顺水。
战无不胜的光环被砸了一个坑
今昔对比,让人感慨。回看2000年至2008年普京在位的8年,俄罗斯经济经历了冷战结束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其对轻工业的扶持和保护使一向“重工强轻工弱”的俄罗斯建立起新的趋于合理的经济格局。这也直接促进了俄罗斯1.4亿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十多年来饱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动荡折磨的俄罗斯人对国家领导层重拾信心。从1999年底接替辞职的叶利钦成为代总统,2000年以超高得票正式当选总统,到2004年连任成功,普京的执政之路一直以极高的个人威望和稳定的民众支持率著称,有着类似“偶像明星”一般的人气。
然而,就像“偶像”很难常青,去年12月10日,数万俄罗斯人在包括首都莫斯科、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在内的俄罗斯全境数十个城市游行示威,呐喊“结束普京政权”,人们质疑国会选举的真实性,抨击选举“存在舞弊”。反对者高举“谎言该滚”、“骗子和小偷——还我们大选”等口号,示威范围之广被英国路透社形容为“横贯东西7400公里”。抗议规模之大,被认为是普京所面临的“12年政治生涯以来最大的反对声浪”。
12月16日,路透社援引俄罗斯国家民意调查机构VCIOM (全俄罗斯民调研究中心) 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称:普京的支持率由2011年1月份的68%先是下降到11月份的61%,现已跌至51%。而在2010年3月15日VCIOM公布的数据中,普京的支持率高达74%。路透社由此评论:选举结果重创普京的权威,可能是其统治“终结的开始”。《华盛顿邮报》则认为,普京“战无不胜的光环被砸了一个坑”。
面对英美等国媒体对普京的质疑,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反驳说,民调支持率降低只是因为俄罗斯人普遍存在的对总统大选的负面情绪。
其实,俄罗斯人这种“负面情绪”并非凭空冒出。去年3月20日,大约70名反对派抗议者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广场发起“愤怒日”集会。之后,抗议蔓延至多个城市形成一场万人规模的反政府游行。据俄罗斯新闻社报道:“愤怒日”最初本是由反对派发起,以要求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立即下台”并接受调查为目的。但饱受经济危机后经济衰退之苦的俄罗斯普通民众很快加入到集会中,抗议他们“早已厌烦”的高物价、高失业和生活水平的每况愈下。愤怒的民众甚至将所有问题归咎为总理普京及其政权的垄断、腐败和无能应付。
如此看来,去年12月发生的示威活动,抗议人群的口号虽为“反对普京”,游行示威的日期虽选在俄罗斯大选前夕,但其实,普京、大选只是引爆民众不满政权垄断、腐败等“老问题”的导火索。
普梅“二人转”
“老问题”究竟产生于何时?这并非一个确切的时间点能够回答。高高在上的权力如同迷药,在时间的累积中,渐渐迷惑人的心灵。
但无论如何,2008年都是一个不可绕过的“问题关键点”。因为从那时起,俄罗斯开始上演一出“二人转”。
2008年,完成了两届总统任期的普京因俄罗斯宪法相关规定无法继续连任。他推选自己的老乡、老校友、老部下、时任俄第一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上台。纵观俄罗斯历史,几乎每次的政权更迭或多或少都会引起政治风波或社会动荡,唯有2008年的“普梅”交接一派和谐。“普梅组合”摇身一变成了“梅普组合”,班底没变,执政思路也没变。
讲师出身、学识过人的“梅总统”上台后,在政治体制、外交路线、经济改革、军事发展等几乎所有的方面严格执行“普总理”的路线方针。克里姆林宫经常上演“普总理接见梅总统”并做“重要指示”的戏码,梅德韦杰夫更多的则是扮演发言人和执行者的角色。而二人在生活中也毫不避讳彼此的亲密友谊,类似共赏比赛、共进晚餐、共骑摩托车、共乘一条船的照片经常被世界媒体拿来津津乐道。据说克里姆林宫门前的保卫在梅德韦杰夫座驾驶入时说“总统到了”,而普京座驾驶入时说“真的那位到了”。
2010年,俄大选再次临近,9月24日,梅德韦杰夫在俄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年会上提议由总理普京参加2012年3月的总统大选。而普京则以“如竞选成功将推举梅德韦杰夫为总理”回应。这被国际社会看成是梅氏将不寻求连任而“将总统位置重新让还普京”的表态。梅德韦杰夫表示“与普京互换职位的提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暗示了“普梅二人转”是早就写好的剧本,并将继续唱下去。
对于2012年的大选,俄罗斯政治学家尼科诺认为“不会出现大的意外”,普京顺利当选总统不成问题。尼科诺同时预测,普京当选后很有可能会寻求连任,而由于梅德韦杰夫在任期间推动了关于“总统任期由4年延长至6年”的修宪法案,由此推算梅氏可能会在12年后再现2008年的职位对调。他更笑称照此延续下去,2036年俄政治格局亦可明确。
西方媒体曾一度大肆讽刺“普梅”的“同志式联盟关系”。对于2008年的那场总统和总理的对调,英国《每日电讯》就曾评论普京此举“侮辱”了宪法精神,向“彻底独裁”又迈了一步。2010年9月24日梅德韦杰夫表态后,德国《明镜周刊》毫不客气地冠以梅氏“傀儡总统”之名,称他的决定是“出卖了俄罗斯的民主”,并评论说梅氏此举更清楚地表明他“只是个占位子的”,而普京从未放掉实权。英国《周刊》网站以“普京的归来是俄罗斯假民主的证据?”为标题,质疑若普京继续执掌俄罗斯到2024年,纵横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普京将把俄罗斯拉回到“独裁主义”的过去。
比起西方媒体的一味抨击,俄罗斯RT电视台对于普京的回归则持积极态度,称其是众望所归,这位前总统现总理在政治上的强硬手腕将为俄罗斯在国内和国际事务多个方面带来新策略,实现俄罗斯的“雄心”,而那正是许多俄罗斯人所期盼的。
“独裁者”的“民主游戏”?
然而,俄罗斯街头的大规模民众游行,就同RT电视台所报道的“普京回归乃属万众期待”最拆台的“画外音”。这也让人越发怀疑,俄罗斯的民主到底在多大意义上代表了广大民意?
俄罗斯现行宪法是在1993年“十月事件”后通过的,时任总统叶利钦利用其在推动前苏联解体中积累的声望直接领导并实现了宪法的修订,赋予总统很大的权力,议会的权力则被削弱。这就为日后普京的上台和地位的巩固创造了先决条件。普京上台后宣布“继续忠于”俄宪法精神,坚持走“人民主权”和“多党制”的道路;连任后又公开向全国民众保证将巩固民主成果并保证言论自由。
普京在任期间改革了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成员的产生办法,由原有89个行政主体最高领导人直接组成改为各个主体选举产生,以保证联邦委员会的民主性。但是普京也利用“民主制度”为自己及所代表的政治集团谋得了“集权”,梅德韦杰夫促成修改宪法、延长总统任期就是很好的例子,这被认为是为普京“长期执政”铺路。
另外,打击工商业寡头也曾被认为是普京掌权期间的主要功绩之一。但是,却有评论指出传媒大亨“鹅掌柜”古辛斯基、“尤科斯掌门人”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叶利钦时代的“红人”别列佐夫斯基之所以被普京一个一个“收拾干净”均是因为被其认为“摄政过深存在威胁”或“公然作对太过嚣张”。而另外很多寡头却财富稳升,安然无恙。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均属“亲普”一派。
普京之所以对财阀们“分别对待”,从英国莱姆豪斯调查机构分析家马丁·麦考利的一段话中或可看出缘由。马丁认为,在任何国家,大财阀均要参与政治,欧洲如此,美国更不例外。共和民主两党均有来自华尔街的财阀支持,而统一俄罗斯党就是由寡头资本家组建而成。麦考利认为,尽管西方媒体不遗余力抨击俄罗斯民主的缺失,但俄政治体制发生实质变化,则要等到中产阶级规模扩大后才可能发生。未来几年的俄罗斯政治可能会有轻微的调整,这种调整可能会表现在中等规模和小规模企业联合起来,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并形成多党体系。
近些年,普京很多做法收获了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外的诟病。有人认为,俄罗斯已陷入“一人独大”的局面。还有评论指出:这样的局面“必然导致某种程度的专制,从而践踏民众的自由权利”。一位俄罗斯消息人士称:“他(普京)并没有失去权力,但他意识到他正在失去人民。”俄反对派亚博卢党的创始人亚夫林斯基也曾表示:“普京创建了一个制度,一个没有别人只有他才能当总统、只有他才能统治的制度。这是一个历史的陷阱。所有人都意识到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俄罗斯正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反对派甚至将普京比作穆巴拉克和卡扎菲,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曾作为国家或民族英雄被人爱戴却最终走向独裁之路。
普京时代终结的序曲?
这是一个让人遗憾的转折:普京,这位曾经的“民主急先锋”,现在却被质疑“民主信仰缺失”。
尽管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均已表示“两人都不为追求个人权力”,但不论是普梅“二人转”的持续上演,还是铲除异己的毫不留情,无一不让人怀疑普京竭尽所能让自己能在总统之位“多坐几年”的企图。
俄罗斯经历多年坎坷的政治风云变幻,如今已趋于稳定近二十年。11年前的就职演说上,被前总统叶利钦亲手扶上总统宝座的普京曾用一句“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引古论今,暗示了他将自己视为现代的彼得大帝的壮志。
如果将1999年视为普京政治生涯的初始,到2011年才刚过半,离他的“20年之约”尚远。壮志未满,2012年3月的总统大选,普京想必是势在必得。当然,普京多半也可以如愿。在多数民众心中,普京仍是俄罗斯政坛上最具权威、最有能力的铁腕政治人物,在该国当前或近期一段时间内无可替代。但是经此一役,重新走上前台的普京将面对更多的困扰。
人们对普京的态度为何有如此之大的转变?普京没有变,变的是俄罗斯人,他们对于民主有了更多的诉求。高喊着“普京下台”、“窃贼普京”的俄罗斯选民早已厌倦没有悬念的“民主游戏”,他们要求变革,要求对自己的未来拥有更大发言权。就像俄新社的报道指出,示威抗议者的目标不是更换政府,而是希望政府倾听他们的声音,这股力量已不可忽视。
所有这些都印证着,唯有民心才是试金石。若普京不坚持“政治为民”的“初心”,重树民望,恐怕就如很多人所预见的:俄民众的抗议很可能不断演变,成为普京时代终结的序曲。
但民众的诉求与抗议对俄政府来说也未必是坏事。某种程度,它可以促使俄政府加快民主建设,更严厉地惩处贪腐等问题。
杜马选举的失利、大规模抗议集会,或许都不足以对普京今年3月回归总统宝座构成威胁。但俄罗斯今后命运如何,俄罗斯人民终究会作出自己的选择。
官员奉承普京语录
俄罗斯《权利》周刊日前选出2011年度“官员奉承领导人十大语录”,除1条是赞美总统梅德韦杰夫外,剩下9条都是在“奉承”普京。 排名“奉承榜”榜首的是车臣首脑卡德罗夫的那句“普京是我的偶像,他给了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一切”。位居第二位的是利佩茨克州州长科罗列夫说的:“普京总理可以满足国家所有的需求。”俄伊斯兰教最高穆夫提塔朱津奉承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话位居第三。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苏尔科夫的话位居第四,他说:“普京是在国家和整个民族处于最困难时期上帝派来的使者。”其他奉承语还包括,“阿尔法”反恐分队退役军人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费拉多夫表示:“俄罗斯人民每到关键时刻都会得到神的保佑,它给我们派来普京这样的领导人。上帝知道,我们离不开他。”俄总统儿童权利全权代表阿斯塔霍夫在庆祝梅德韦杰夫生日时说:“与您这样全才人物一起工作,我感到非常高兴。”梅德韦杰夫对普京的奉承也入选,他在统一俄罗斯党推举普京为总统候选人的大会上称:“普京是当代俄罗斯最有声望、最有经验和最成功的政治家。”
普梅组合 自2008年普京推选自己的老乡、老校友、老部下、时任俄第一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为自己的总统继任者后,“普梅组合”“王车易位”的剧本似乎就已写好。
示威抗议 去年12月10日,数万俄罗斯人在包括首都莫斯科、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在内的俄罗斯全境数十个城市游行示威,呐喊“结束普京政权”,人们质疑国会选举的真实性,抨击选举“存在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