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产权交易所“文化工厂”模式的探索
2012-02-08金建松
金建松
(浙江产权交易所,浙江杭州 310012)
浙江:产权交易所“文化工厂”模式的探索
金建松
(浙江产权交易所,浙江杭州 310012)
2011年8月3日,浙江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浙交所”)首个文化产权——赏石宝藏S001资产包进场挂牌。通过转让15%权益,引进14位权益投资人。在半年的锁定期内,经联合多位名家大师进行艺术创作,最终形成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新资产包”。2012年2月23日,该“新资产包”以1200万元起公开竞价,经过13轮的竞争,最终以1430万元成功转让。权益投资人半年投资的回报率达18%。
这是浙交所“文化工厂”模式的首个成功案例,也是在文化权益交易市场跨出的第一步。
1 “文化工厂”模式
将文化产品按特定文化主题整合,经专业评估机构做出价值评估,由具公信力的第三方保管并公开展示后,形成“文化工厂”原始资产包。然后在资产包锁定期内通过浙交所平台转让部分权益,使业界投资人有机会广泛参与;在锁定期内,以原始持有人为主体进行文化创意、开发继续进行价值叠加,使经“文化工厂”生产出的新产品大大增加文化附加值,然后通过竞价转让完成交易。受让资产包的新持有人还可进行新一轮的文化创意、开发,实现再增值。这就是浙交所推出的“文化工厂”模式。
“文化工厂”模式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包与权益挂牌阶段。
这是“文化工厂”的设立阶段。它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将文化艺术精品按特定文化主题整合成为原始资产包;二是资产包权益进场挂牌前的价值评估和第三方保管等前置程序。
第二阶段,文化加工与权益交易阶段。
这是“文化工厂”的经营阶段。它包含两个流程:一个是文化加工流程。也就是通过工艺美术大师的艺术创作,在原始资产包基础上追加新的文化附加值;经文化增值加工后的资产包价值,除了组包的艺术精品自身价值外,还融入了新增的“文化产权”价值。另一个是资产包的权益交易流程。由资产包持有人定向转让资产包部分权益,受让人持有的权益不交易,成为资产包的合法共有人,分享资产包的增值收益。
第三阶段,资产包转让和收益分配阶段。
这是“文化工厂”的收益分配阶段。它包含两个环节:一是资产包的公开转让。这是对原始资产包和新增价值的市场检验,也是实现权益投资人投资收益的重要一环;二是通过交易所平台向权益投资人进行收益分配。
2 新模式的特点
“文化工厂”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品质要求,由专家团队负责专业化运作。
很多投资人对文化艺术精品投资敬而远之,因为文化艺术品的真伪辨别、价值判断等都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需要获得专家的帮助。
“文化工厂”的设立有两项要求。一是对原始资产包组包资产的高品质要求。二是要求组包和“文化加工”等过程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团队负责运作。
这就相当于设立了一家由专业团队负责运作的具有高品质生产要求的“文化工厂”。投资人对“文化工厂”资产包的投资,由专家团队把关和提供增值服务。
第二,引导投资为主的资产包权益交易流程。
很多投资人对文化产品的投资是为了获取投资回报而不是为了收藏,他们希望能有规范、合法、操作简便的投资方法。
资产包的权益交易流程,使投资人有机会通过受让资产包的部分权益,成为资产包合法共有人,分享资产包的增值收益。投资人的权益投资过程如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一样简单,且受让成功后具有资产包合法共有人权利。
在权益交易规范运作方面,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定向转让资产包权益。投资人的范围设定在具有文化产品投资知识、风险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的相关协会会员。二是受让人持有的权益不交易。这是为了限制投机炒作,引导投资人通过权益投资来分享资产包的增值收益。
在权益交易风险防范方面,有两项规定:一是资产包锁定期满须公开转让全部资产,两次降价未成交的资产由原始持有人回购。二是收益分配时,优先分配给除原始持有人的权益投资人。
第三,提升资产包价值的“文化加工”流程。
高端文化产品的收藏价值,除了文化产品本身材质的价值外,最大的价值在于工艺美术大师的艺术创作价值。比如高端红木家具的东阳木雕,工艺美术大师精湛和富有创造性的手工雕刻,使红木家具彰显其工艺水准和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而且人工雕刻的红木家具带有雕刻大师的情感,具有灵魂,是不可复制的高端艺术收藏品。
“文化加工”流程,是对资产包的文化价值挖掘和再开发的独特流程。将金石篆刻、青田石雕、东阳木雕等工艺美术大师邀请到“文化加工”专家团队,以他们精湛的技艺对资产包进行艺术创作。这不仅为资产包增加了新的文化价值,让投资人直接认识和共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有价值,也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3 建议
文化产业要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资本的投入和对接。而现实情况是,文化产业中除了少数文化企业通过上市获得直接融资外,几乎没有其他更多的直接融资途径。文化与资本的对接,迫切需要有中间搭桥的文化权益交易等服务平台。
为有助于培育这类服务平台,建议:
第一,鼓励文化产品鉴定、评估、保险等中介机构的发展。
要解决文化与资本对接的瓶颈问题,需要有提供文化产品鉴定、评估、保险等专业服务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然而,我们在首个项目运作中发现,目前除极少数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能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大多数中介机构在这方面的服务力量相当薄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化产业要大发展,首先要鼓励文化产品鉴定、评估、保险等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
第二,注重文化与资本对接的整合型人才的培育。
要解决文化与资本对接的瓶颈问题,关键还在于整合型人才的培育。我国现有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中,对文化创意类人才和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培育政策已相对比较完善,这也说明政府对文化产业人才培育的重视。但要在文化与资本之间架通桥梁,还需要注重整合型人才的培育。这里的整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充分了解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特性,还要善于发现和把握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结合点;是具有缜密和创造性思维,有能力将文化要素和资本市场要素整合起来的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