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阳县武家庄生态修复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2012-02-05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6期
关键词:土壤侵蚀径流量项目区

杨 军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13)

山西省中阳县武家庄生态修复项目,属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之一。2005年5月,山西省水利厅以晋水保发[2005]20 号文向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报送了《中阳县黄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工程初步设计》。2005年8月,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以黄规计发[2005]49 号文对其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项目正式立项实施。根据项目批复,中阳县水务局委托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承担了专项监测任务。

1 项目区概况

1.1 自然简况

1.1.1 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中阳县城西部45 km 处的武家庄镇,总面积95 km2。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沟壑为主体,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 100 m,最低海拔890 m。沟壑密度4.2 km/km2。据坡度分级资料,15°以下的面积18.62 km2,占总面积的19.6%;15°—25°的面积34.01 km2,占35.8%;大于25°的面积42.37 km2,占44.6%。

1.1.2 气象与水文

项目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雨热同步,秋季凉爽湿润。据县气象站1971—2000年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气温8.2 ℃,极端最高气温35.6 ℃,极端最低气温-24.9 ℃,≥10 ℃的年积温为3 150 ℃。年均降水量497.1 mm,大多集中在6—9月份,期间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3.6%。年均蒸发量1 990.6 mm,相对湿度55%,无霜期182 d,年日照时数2 724.9 h。年均风速3.4 m/s,瞬时最大风速21 m/s,年大风日数21 d。

项目区水资源的补给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丰枯年水量相差很大,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46.6 万m3,其中河川径流量765.58 万m3,地下水资源量181.02 万m3。项目区每年利用地下水资源量26 万m3,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1.1.3 土壤与植被

项目区的土壤主要以灰褐土、黄绵土为主,发育较差,易风化,黏化过程微弱,结构松散,有机质含量不高,抗蚀力很弱。

项目区植被分布不均,沿分水岭一带有少量天然林,面积79.2 hm2,随水流走向过渡为次生林、荒草地和耕地。植物种类主要有油松、杨树、桦树及落叶灌木丛,经济林树种主要以核桃、苹果为主。植被覆盖度在30%左右。

1.2 社会经济简况

项目区涉及武家庄镇的武家庄、张家庄、枣坪、福禄峪、刘家圪垛、穆家庄等6 个行政村,总户数395 户,总人口1 520 人,劳动力380 个,人口密度16 人/km2。共有耕地844.16 hm2,人均耕地0.56 hm2。

项目区主要以农作物生产为主,单产较低,仅能达到粮食自给略有富余。据统计,2004年底,粮食总产85.12 t,人均560 kg,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 100 元,农村经济总产值250.8 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0.22 万元,占28%;林业产值47.65 万元,占19%;牧业产值32.61 万元,占13%;工副业产值100.32 万元,占40%。由于项目区人少地多,荒草地面积大,所以林牧业发展潜力较大。

1.3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情况

项目区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属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局部重力侵蚀亦较严重,汛期暴雨时经常形成细沟、浅沟,甚至切沟。水土流失面积94.2 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99.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35万t/km2,年输沙量127.17 万t。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特别是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陡坡开荒、毁林毁草、顺坡耕作、过度放牧等,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诱因。多年来,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发展农业生产,项目区大力开展了以基本农田建设和林草植被恢复为主的综合治理。据2006年底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累计建设梯田502.3 hm2、坝地168.0 hm2、滩地88.6 hm2,营造水土保持防护林6 567.12 hm2(包括天然林79.2 hm2),人工种草504.06 hm2,发展果园经济林766.7 hm2,累计治理面积8 517.58 hm2(不计天然林),治理度达90.4%。治理度虽然很高,但从治理措施来看,水土保持防护林的比例占到76.2%,这些林地,由于多种原因,毁坏较为严重,大多数为疏林地,所以很难起到水土保持作用。

2 生态修复计划完成情况

根据项目批复与计划安排,要求2006、2007年完成生态修复所有任务,但在2008年仍要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监测。

2.1 生态修复计划完成情况

据2006年8月14日和2007年6月28日山西省水利厅水保局下达的投资计划,2年间共需完成生态修复面积64.3 km2,树立封育标志碑100 座,人工造林533.74 hm2,疏林人工补植554.90 hm2,人工种草55.97 hm2,人工抚育林地568.91 hm2。根据西安黄河监理公司2006、2007年的工程建设监理资料,人工造林、人工种草、人工补植和人工抚育措施的折算系数均达到90%以上,批复的生态修复工程计划已经全部完成,个别指标甚至超额完成。另外,为强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宣传,还建大型标志碑1 座。

2.2 生态修复监测设施建设与设备购置情况

原计划2006年新建径流小区2 个(小区长20 m、宽5 m),配套建设集流池2 个,新建小流域量水堰1 座,购置水工251 型流速仪2 台。由于计划下达较晚,所以当年没有开工建设,仅购置了仪器设备,并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在王家圪塔和高家庄选定了新建的径流小区观测场地,在王家圪塔沟选定了小流域量水堰建设地址,同时进行了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007年5月完成了2 处径流小区与1 处测流堰的设施建设,并开始观测产流产沙情况。

3 生态修复项目区径流泥沙监测成果与分析

3.1 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监测成果与分析

3.1.1 王家圪塔小区

王家圪塔小区地类为撂荒地,坡度20°,种有苜蓿,但出苗不全,长有一些天然杂草,2007、2008年7月中旬观测的植被覆盖率分别为45%和49%。

从观测资料可知,王家圪塔小区2007、2008年共发生了21次径流(见表1),产流降雨量分别为221.2 和298.5 mm,占当年降水量的40.8%和84.8%。从表1 可以看出:2年平均,王家圪塔撂荒地小区年均径流总量为4.057 m3,年均径流模数为40 570 m3/km2;年均产沙总量0.452 5 t,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 525 t/km2。对照山西省水保所多年来的坡耕地观测资料,径流量提高1.08 倍,土壤侵蚀量下降33.0%。由此来看,实行生态自然修复后,地表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控制水土流失效果较好。径流量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撂荒地多年未耕作,土壤较密实,暴雨不易很快入渗。

3.1.2 高家庄小区

高家庄小区地类为荒草地(荒山荒坡),坡度16°,天然杂草丛生,2007、2008年7月下旬观测植被覆盖率分别为60%和65%。

从观测资料可知,高家庄小区2007、2008年共发生了15 次径流(见表2)。产流降雨量分别为305.4 和64.8 mm,占当年降水量的56.4%和11.7%。从表2 可以看出:2年平均,高家庄荒草地小区年均径流总量3.436 m3,年均径流模数为34 360 m3/km2;年均产沙总量0.107 1 t,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071 t/km2。对照山西省水保所多年来的自然荒坡观测资料,径流量减少14.2%,土壤侵蚀量减少96.1%。说明实行生态自然修复后,地表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控制水土流失效果良好。径流量较大的原因,主要是荒草地土体较密实,暴雨时极易产流。由于植被覆盖率高,所以土壤侵蚀量大大减少。

表1 王家圪塔小区2007、2008年径流泥沙观测计算成果

表2 高家庄小区2007、2008年径流泥沙观测计算成果

3.2 小流域产流产沙监测成果与分析

小流域选在王家圪塔沟,流域面积0.195 km2。据调查,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为:梯田4.30 hm2,占22.05%;沟坝地0.43 hm2,占2.21%;果园3.20 hm2,占16.41%;荒草地10.97 hm2,占56.26%;裸土陡崖0.6 hm2,占3.08%。治理度为40.7%,自然荒坡的植被覆盖率达60%~70%。2007、2008年,王家圪塔沟共发生了21 次径流(见表3)。

据表3 分析,王家圪塔沟2007、2008年年均径流总量为3 822 m3,年均径流模数为19 600 m3/km2;年均产沙量241.2 t,土壤侵蚀模数为1 236.9 t/km2。对照山西省水保所多年来的王家沟流域观测资料,径流量减少31.2%,土壤侵蚀量减少92.2%。从分析计算结果可知,流域的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较少。其原因:一是流域的治理程度较高,治理措施发挥了拦蓄功能;二是封禁使大面积的荒坡植被得以自然恢复,对控制水土流失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雨型多为中到大雨,没有暴雨,且降水历时较长,雨强较小,故径流量和输沙量均较小。

表3 王家圪塔沟2007、2008年径流泥沙观测计算成果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 论

从2007、2008年2年的水土保持效益监测结果来看,实施生态自然修复后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水土保持效益明显。

(1)王家圪塔撂荒地小区年均径流总量为4.057 m3,年均径流模数为40 570 m3/km2;年均产沙总量0.452 5 t,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 525 t/km2。对照山西省水保所多年来的坡耕地观测资料,径流量提高1.08 倍,但土壤侵蚀量下降33.0%。

(2)高家庄荒草地小区年均径流总量3.436 m3,年均径流模数为34 360 m3/km2;年均产沙总量0.107 1 t,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071 t/km2。对照山西省水保所多年来的自然荒坡观测资料,径流量减少14.2%,土壤侵蚀量减少96.1%。

(3)王家圪塔沟年均径流总量为3 822 m3,年均径流模数为19 600 m3/km2;年均产沙量241.2 t,土壤侵蚀模数为1 236.9 t/km2。对照山西省水保所多年来的王家沟流域观测资料,径流量减少31.2%,土壤侵蚀量减少92.2%。

4.2 讨 论

2年的水土保持效益监测资料,虽然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但由于历时较短,难免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应进行较长系列的观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生态修复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效果。

猜你喜欢

土壤侵蚀径流量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非平稳序列技术在开垦河年径流量预报中的应用
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及年代际变化分析塔西河来水变化状况
1956年~2015年渭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分析
1956—2013年汾河入黄河川径流量演变特性分析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探析
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环境与水土流失研究综述
南北盘江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岗托土壤侵蚀变化研究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