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动物运输盒微生物指标检测分析

2012-02-01张华琼范方玲罗素兰吴燕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隔离器平皿滤膜

张华琼,赵 田,范方玲,罗素兰,夏 爽,黄 麟,吴燕茹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23)

因乙型脑炎活疫苗扩大生产,对实验动物的需求日益增大,我们新建了隔离器车间和207车间,并将204车间的SPF金黄地鼠全部转移到隔离器车间,隔离器车间主要是保种育种,为207车间提供种子;207车间主要是SPF金黄地鼠饲养繁殖,为乙脑疫苗生产提供10~14日龄仔鼠。另外,204车间主要生产SPF小鼠和清洁级豚鼠,供各种产品动物试验用;而205车间则是各种动物试验的场所。

在动物从204车间转移到隔离器车间的过程中,独立通气笼盒 (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s,IVC)是否能确保动物未受到污染?在动物从207车间供应到乙脑生产车间以及从204车间供应到205车间的过程中,各种动物运输盒又是否能确保动物未受到污染?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展了实验动物运输盒微生物指标验证工作[1]。

运输盒是SPF动物(或清洁动物)在不同车间之间转运的笼具,运输盒应具有一定的通透性,以保证其中的动物能正常呼吸,避免“出汗”或闷死;同时运输盒经过有效的高压灭菌后,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密闭性,微生物指标应达到预期的要求,防止外界脏空气污染盒内动物[2]。

本试验选用了不同规格的笼盒来做检测和比较,其中,小IVC笼盒主要用于金黄地鼠从204车间到隔离器车间的转移;大IVC笼盒和普通运输盒主要用于小鼠、豚鼠从204车间到205车间的运输;以及金黄地鼠仔鼠从207车间到乙脑活疫苗生产车间的运输。

连续3次测试,结果显示大、小IVC笼盒在整个实验动物的转运过程中微生物水平能始终保持在洁净度C级标准内,为控制实验动物运输盒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运输盒

小IVC笼盒15个,规格(325×210×185)mm,盖子顶部有一直径60 mm的生命窗(带滤膜),外观完好,放入一个大的不锈钢箱子中,箱子加盖;大IVC笼盒3个,规格(500×360×280)mm,盖子顶部有一直径86 mm的生命窗(带滤膜),外观完好;甲普通运输盒3个,规格(466×314×200)mm,不锈钢盖子上有2张矩形滤膜,(229×111)mm,外观完好;乙普通运输盒3个,规格(600×400×210)mm,塑料盖子上有1张矩形滤膜,(402×203)mm,盒子两侧各有2张矩形滤膜,(188×66)mm,外观完好;滤膜均为单层,材质为无纺布,可清洗、耐高压。

1.2 沉降皿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ryptic soy agar,TSA)平皿,直径90 mm,由本所培养基室提供。

1.3 方法

TSA平皿和高压灭菌后的运输盒按程序传入204车间动物饲养间内。在饲养间内逐一打开运输盒,放入已标记TSA平皿(小IVC笼盒1付/盒;大IVC笼盒2付/盒;普通运输盒2付/盒),打开平皿盖,盖好运输盒盖子。将运输盒传出饲养间,在204车间动物待发处放置0.5 h。小 IVC笼盒的转移:按照《SPF金黄地鼠转移方案》,将小 IVC笼盒从204车间经车间外周道路运送到207车间电梯口;经电梯进入二楼隔离器车间,通过走廊,经清洗间传递窗进入隔离器室;在隔离器室,逐一将小 IVC笼盒传入隔离器内,在隔离器内打开笼盒,盖上沉降皿盖,取出沉降皿。大IVC笼盒和普通运输盒的转移:将大IVC笼盒和普通运输盒从204车间经车间外周道路运送到205车间(中途绕行往返3次,相当于到达病毒性疫苗一室的时间),在超净工作台上打开笼盖,取出沉降皿。将培养皿送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于(20~25)℃下倒置孵放3 d,计数菌落;再于(30~35)℃下倒置孵放2 d,计数菌落。培养皿沉降菌应小于50 cfu/4h的标准规定[3]。

2 结果

2.1 采样时间

平皿从放入笼盒打开盖子,到从笼盒中取出,每次时间均在1 h以上,按1 h计算;

2.2 小IVC笼盒检测结果

连续3次对小IVC笼盒进行检测,结果见表1。第1次试验,各个笼盒都有不同程度长菌,1~6个/皿不等;第2、3次试验效果较好,除一个平皿见10个菌落外,其余都为0~2个/皿;且每次检测平均结果都小于50 cfu/4 h。

2.3 大IVC笼盒检测结果

连续3次对大IVC笼盒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试验中各个笼盒都有不同程度长菌,0~6个/皿不等;且每次检测平均结果都小于50 cfu/4 h。

2.4 普通运输盒检测结果

第1次为甲普通运输盒,培养结果可见较多霉菌,多数在10个/皿以上,虽然细菌菌落数不多,都在5个/皿以下,但各种菌落总数平均结果都远远大于50 cfu/4 h。第2次改为乙普通运输盒,检测结果与第1次一致,说明普通运输盒隔离保护效果不理想,故不再做第3次试验。详见表3。

2.5 空白对照

每次试验都附带3个平皿作空白对照,培养结果均未见任何菌落,表明TSA培养基本身是没有被污染的。详见表4。

2.6 菌落形态

IVC笼盒试验结果均为细菌菌落,其中90%细菌的菌落为乳白色,突起,湿润,光滑,圆形,不透明,直径1.5~3.0 mm;10%细菌为浅黄色,突起,湿润,光滑,圆形,不透明,直径0.5~1.5 mm。

普通运输盒试验结果多见霉菌,其中80%霉菌为灰蓝色,较小霉菌点,表面呈粉末状;20%霉菌为大量绒毛状菌丝,黄色粉末,充满整个平皿。

表1 小IVC笼盒3次检测结果Tab.1 Microbial test results of settling plates in small IVC cages

表2 大IVC笼盒3次检测结果Tab.2 Microbial test results of settlingplates in large IVC cages

3 讨论

在国内,动物运输盒材料主要有纸质和塑料两种,运输盒上附带的滤膜也多是单层多孔无仿布;膜面积越小,盒内污染的机会越小。本试验仅选择了塑料运输盒,供大家参考。

表3 普通运输盒2次检测结果Tab.3 Microbial test results of settling plates in conventional trasport cages

表4 空白对照3次检测结果Tab.4 Microbial test results of settling plates in blank controls

甲普通运输盒带不锈钢盖,盖子上方矩形面积内密布条形孔,夹一层滤膜;乙普通运输盒带塑料盖,盖子上方和盒子两侧打孔,密布直径2~3 mm圆孔,覆盖一层滤膜。较大面积的滤膜让其通透性倍增,微生物侵入的几率也同时增加,以至沉降菌检测结果大大超标,而且有许多霉菌,不能达到洁净度C级标准的微生物要求。

大小IVC笼盒盖上盖子后,只有生命窗通过滤膜与外界相通,密闭性很好,只有在开盖装动物时盒子内部才全部暴露在饲养间环境中,所以沉降菌检测结果较少,而且大都是细菌,菌落形态与饲养间环境内的沉降菌基本一致,符合C级标准的微生物要求;所以,与普通运输盒相比较,IVC笼盒作为运输盒更理想。

试验中小IVC笼盒又被装入大不锈钢箱中,所以沉降菌检测结果比大IVC笼盒还少;因此可以证明SPF金黄地鼠在从204车间转运到隔离器车间时未受到污染。

试验检测结果中第1次普遍高于第2,3次,这可能与开盖放平皿的熟练程度有关,第1次放入操作较慢,饲养间空气落下菌要多些,后来动作快了,落下菌就少了。

另外,试验中分离的细菌霉菌未进一步鉴定。是否有SPF动物要求排除的细菌;是否与饲养间环境菌、与外界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相一致,需要进一步鉴定、比较和分析。

猜你喜欢

隔离器平皿滤膜
EasyDisc法与传统平皿计数法检测水中菌落总数的比较
浅谈无菌检查用隔离器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性能ZrO2纳滤膜
柠条种子伞形采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浅谈鸡负压隔离器的安装及使用
A case report of acupuncture of dysphagia caused by herpes zoster virus infection
空气微生物检测平板暴露法平皿支撑架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伺服控制的平皿自动分装系统研究
一种实验动物新型隔离器系统的研制
基于石墨烯的隔离器理论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