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种族歧视”成好莱坞王牌

2012-01-30

环球时报 2012-01-30
关键词:尾翼种族主义种族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王 海

新春伊始,好莱坞的热门话题仍是奥斯卡奖,陆续出台的各类“风向标”奖项都在揣摩着小金人的归属。如果把美国观众对电影的好恶也看作评判奥斯卡的标准,那每周更新的北美电影票房榜则是最佳参考。最新出炉的榜单上,把“狼人大战吸血鬼”拍成经典的《黑夜传说4》名列第一,以“黑人也当飞行员”回顾二战的《红色尾翼》排名第二。两部电影虽然被包装上或惊悚或历史的外壳,但其精神实质都是重写被好莱坞操作过无数次的种族话题。或许对美国观众而言,构建在种族冲突之上的人性反思才是好莱坞电影的主旋律。

“反种族歧视”出现扩大化

一拍再拍的电影题材很难出佳作,不过像“反种族歧视”这类天然占领道德高地的影片也很少被认为是烂片。《黑夜传说4》和《红色尾翼》都是这种北美电影淡季中的相对佳作。虽然两片在苛刻的北美影评人眼中都只有及格分,但2000多万美元的首周末票房成绩证明其在观众中还是颇具人气。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影片虽然从类型上完全不同,但主题上却都跟好莱坞热门主题“反种族主义”联系上。在《好莱坞报道》看来,《红色尾翼》这种改编自二战期间真人真事的影片是典型的反种族主义影片。这部电影以二战时期由黑人飞行员组成的塔斯克基轰炸机护卫队作故事背景,讲述了这批勇敢的黑人飞行员不仅要跟敌军进行空中搏斗,更要克服当时美国军中处处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该片由于有《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的加盟,电影特效反倒成了卖点,这种做法被美国媒体认为掩盖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小库巴·古丁和泰伦斯·霍华德等黑人影星的魅力,是一种 “喧宾夺主”。

美国《综艺》网站评价认为,《黑夜传说4》讲的是吸血鬼和狼人的故事,卖点是血腥打斗和3D效果,但它像《X战警》系列一样,把普通人和变种人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放大了。在这部电影中,人类在发现了吸血鬼和狼人存在之后,毫不犹豫地对其施行种族灭绝的政策。

美国社会是好莱坞创作源泉

反种族主义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从种族隔离主义,到排华反日,都给好莱坞的剧本创作者们提供了无数的素材。像《红色尾翼》描写的二战时期美军中黑人士兵在装备和训练上都要比白人士兵差一截的故事并不新鲜,真正能引起观众注意的是今昔对比,也就是在种族隔离政策已经被废除多年后的今天,是否美国社会还存在着这种现象。

在“烂番茄”影迷网站上,不少美国影迷只给《红色尾翼》打了50分的“新鲜度”,认为该片主题过于明显,说教味太浓,相比之下《黑夜传说4》更寓教于乐一些。确实,对看多了“反种族主义”影片的美国观众而言,黑人与白人间的斗争已显得老套,反倒是其他种族的“加入”能给影片注入活力。目前在“烂番茄”影迷论坛上议论最热的影片是今年将上映的《复仇者联盟》,该片是以“美国队长”挂帅,集合了钢铁侠、雷神等一大批奇异人士共同反种族清洗的影片。

奥斯卡一直青睐“反歧视”

奥斯卡的选票握在平均年龄已过半百的美国电影学院会员手中,他们对美国人权民主进程的切身感受决定着对“反种族主义影片”的特殊情感。今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相助》讲得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密西西比州的黑人奴仆和白人小姐之间的感人故事,真实再现了当时种族主义依然盛行的社会风貌。美国不少影评家拿该片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经典电影《为黛西小姐开车》相比较,一样的主仆之情,一样的对社会阶级的控诉。

种族歧视不等于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在人口构成更加复杂的今日美国,多种族多文化之间的矛盾碰撞为好莱坞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比如2006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正是反映在洛杉矶日常生活表面之下各个种族,各个阶层的人们不同生活理念和命运的不幸碰撞。该片一举击败的也正是反映性取向差异遭歧视的影片《断背山》。这些美国极为敏感的社会现实,正是好莱坞电影人不吐不快的绝佳题材。▲

猜你喜欢

尾翼种族主义种族
巴西人种族认同“由白转黑”?
词典查不到的种族主义定义
“翼”起飞翔
好戏在后面
“种族主义鱼”(图片新闻)
飞机秘密档案——尾翼
虚伪美国文化下的种族和种族主义
找出调皮鬼
跟踪导练(一)3
把GoPro扔上天拍照最妖艳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