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运动训练对初中生认知方式的影响
2012-01-30刘景宗
王 翔,刘景宗,朱 江
定向运动是一项运动员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穿越未知地带的运动。一条典型的定向比赛路线由起点、终点和起终点之间若干个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路段构成。定向运动是一项高策略性运动,对参与者的认知能力和体能均有较高的要求。参与者在完成每个路段时,都要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找出若干条线路,并选择一条能以最短时间有效完成的线路导航行进。参与者在做出决策时,还要考虑距离、爬高量、可跑性、可见性、通视度及障碍物分布等因素;沿选定线路行进时,要以较快的速度读图,在地图与环境间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信息联系;要能迅速发现错误,并重新定位。一般来说,参与者的认知能力比体能对竞技能力的影响更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与训练方式
将广州市第十七中学8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周参加1~2次定向运动训练,共持续十五周。对照组不参加任何运动训练。
1.2 认知方式测试
测试工具为葛春林编制的反应认知方式测验量表[7]。实验前后各测一次。
1.3 认知方式分类
按葛春林的划分标准对受试者的认知方式进行分类。
1.4 统计学处理
测试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显著性差异取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定向运动训练对初中生沉思—冲动型认知方式特征的影响
沉思—冲动型认知方式主要反映了个体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决策的时间长短。15周定向运动训练后,实验组反应时间略长于实验前,但没有显著性意义(t=-1.252,P=0.217),而反应正确率高于实验前(t=10.629,P=0.000);对照组反应时间略长于实验前,反应正确率高于实验前,但均无显著性意义(T=-0.800和-1.138,P=0.426和0.262)(见表1)。
表1 教学实验前后初中生认知方式测试结果
注:*表示与实验前相比,P<0.05。
2.2 定向运动训练对沉思—冲动型认知方式类型分布的影响
15周定向运动训练后,实验组中沉思型和迅捷型受试增加,冲动型及缓慢型受试减少,认知方式分布变化具有显著性意义(χ2=8.441,P=0.038);对照组中沉思型和缓慢型受试略有增加,冲动型及迅捷型受试略有减少,认知方式分布变化没有显著性意义(χ2=0.777,P=0.850)(见表2)。结果表明定向运动训练对实验对象的认知特征产生了明显影响。
表2 教学实验前后初中生认知方式分布情况
3 讨论
沉思—冲动型认知方式是认知风格的一个维度,其构思理念来源于卡根等人考察理解速度的研究。研究将个体的认知方式分为不同的四种类型:(1)沉思型,在做出反应前能够做到深思熟虑,认真思考所有可能的选择,犯错误相对较少;(2)冲动型,对各种可能的选择做出简短的回顾后,能够迅速做出决定,往往出现较多的错误;(3)迅捷型,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犯错误较少;(4)缓慢型,反应较为缓慢,犯错误较多。该认知方式的测量通常采用相似图形匹配测试,国内葛春林借鉴相似图形匹配的思路设计编制了一套认知方式测验并提出了相应的划分标准。
沉思—冲动型认知方式,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特殊的认知方式维度。它既可能包含认知方式又可能包含认知过程,是一种发展而非稳定的特征,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认知方式反映个体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固有的,对信息或情境的自动反应方式,是个体学习行为中相对稳定的方面,影响着个体的一般成就或学习成绩。沉思型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好于冲动型学生,沉思型学生的阅读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及归纳推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冲动型学生。具有沉思型风格的人是沉稳、精准的学习者,具有冲动型风格的人是积极、快捷的学习者,同时具有准确性和快速性特征的人是最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研究发现,通过设计区别性任务对冲动型学生进行训练可在反应不变的情况下,明显提高他们的反应正确率;有研究发现排球训练可在反应正确率不变的情况下,明显提高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还有研究认为,优秀定向运动员主要以认知沉思型和迅捷型为主。因此,通过观察定向运动训练前后初中生沉思—冲动型认知特征的变化,可评估定向运动对少年学生的教育价值。
本研究发现,定向运动训练后,实验组反应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反应正确率明显提高, 沉思型和迅捷型个体明显增加,冲动型及缓慢型个体明显减少,表明定向运动训练可改变少年学生的认知特征,可在不降低反应时间的情况下提高少年学生的反应正确率,有助于冲动型及缓慢型个体向沉思型和迅捷型方向转化。
定向运动项目对认知过程的要求具有以准确为主要目标的特征,要求在尽可能准确反应的前提下缩短反应时间。Murakoshi,S.研究发现,定向专家对不同难度定向任务时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新手和中等水平的运动员,但在解决高难度定向问题时所消耗的时间更长,也表明定向运动的认知过程以准确为主要目标。而排球运动对认知过程的要求以快速反应为主要目标,要求在尽可能快速反应的前提下保证准确反应。因此,本研究的结果与葛春林的研究结果相反但并不矛盾,而是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其假设成立。
本研究对定向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也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使一些冲动型和缓慢型的学生有可能转化为具有沉思型或迅捷性认知特征的学生;二是在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中,应注重指导个体形成应对与其反应认知方式不相适宜的定向情境的策略。
4 结论
定向运动训练可改变少年学生的认知特征,可在不降低反应时间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反应正确率,有助于冲动型及缓慢型个体向沉思型和迅捷型方向发展。推广定向运动对少年学生发展良好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过程,形成良好的认知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1] 王翔,彭光辉,梁方勇,等.定向运动(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Torgny O. Cognition in orienteering: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of study[J].Scientific journal of orienteering ,1996,12(2):66~72.
[3] Seiler,R. Cognitive processes in orienteering: A review[J].Scientific journal of orienteering,1996,12(2):50~65.
[4] Eccles DW, Walsh SE, Ingledew DK. The use of heuristics during route planning by expert and novice orienteer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2,20(1):327~337.
[5] Riding RJ, Rayner SG著,庞维国译.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王翔.定向运动员反应认知方式特征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技,2011,33(4):122~124.
[7] 葛春林.我国少年排球运动员智能特征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8] 金玉华,李寿欣.沉思—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研究与进展[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80~83.
[9] 郑丽萍.反思型和冲动型认知风格对语言学习的影响[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 17(1):37~41.
[10] Murakoshi 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of orienteering[J].Scientific journal of orienteering ,1986,2(2):1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