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城市社区体育社会化研究
2012-01-30李俊明常乃军
李俊明,常乃军
1 研究目的
社区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载体,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人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社区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何进一步促使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满足人们对体育生活的需求,城市社会化发展模式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调动社会力量来办社区体育,改变过去那种由政府、单位包办的形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使社区体育与城市社会同步发展。社区体育开展得好坏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研究山西省城市社区体育社会化程度对正确指导山西省城市社区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山西省十一个地市城市(大同、太原、朔州、忻州、晋中、临汾、运城、晋城、长治、阳泉、吕梁)的城市社区体育社会化程度。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进行研究。在山西省11个地市级城市中100个社区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调查人群包括社区体育服务人员200名(其中管理人员100名,健身指导员100名),参加社区体育健身者800名;对11个城市体育局官员11人、社区体育服务人员10人进行深度访谈;对 11个城市中的10个社区体育服务及运行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人口学指标变化
本次调查发现,与十年前相比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者中6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占90.8%,61岁以上的老年人仅占9.2%(见表1)。说明社区体育参与者趋向年轻化、业余化、兴趣化,这对促进社区体育社会化有着重要影响。
3.2 社区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现状
3.2.1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使用的场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社区开展体育活动使用的场地设施中,归属社区所有的场地设施以及政府投资为主渠道的体育场地设施仍然很少;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活动场所与十年前相比明显增多,但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场所仍以公园、广场、辖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为主(见表2)。一方面说明政府、社区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社区体育已走向社会化。
3.2.2社区体育场地开放与收费情况在被调查的130块场地(所)中,有92块(71.0%)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有26块场地(所)(20%)是向本社区居民开放的,有10块场地(所)(7.6%)仅对本单位职工开放;只有用于专业训练的体育场馆不向社会开放。从开放时间看,绝大多数活动场地(所)全天开放,仅有9.5%(主要是辖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为半开放状态(限定时间);从收费情况看,城市社区体育场地中53.5%为不收费场地(所),46.5%为有偿使用,且有些场地(所)收费额度还比较高,如有些社区中的一些健身俱乐部等。这些现状说明,山西省城市社区体育活动达到了一定的社会化程度,但仍然不高。
表1 参加城市社区体育活动者的年龄结构
表2 社区开展体育活动使用的场地
3.2.3社区体育活动经费来源调查发现,山西省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体育部门的拨款、政府补助,其他经费来源不足总额的四分之一。社区体育设施购买和维护经费主要还是靠政府补助和上级体育行政部门拨款来维持,社会赞助、居民募捐、会员会费仅占26.1%,说明社区体育经费来源社会化程度还很低,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主要靠政府补贴。因此,还需积极采取措施,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增加社区体育活动经费。
3.3 社区体育服务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64.6%城市社区配备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占56.2%,这与十年前相比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这主要归功于近年来我国体育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从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来源看,通过政府机构委派的社区体育指导员仅占31.1%,大部分是具有体育专长的一些社区居民、体育爱好者、体育教师等志愿者,且多为无偿服务。这些志愿者的参与,为社区体育社会化发展注入了活力。有些社区向志愿者支付一定的报酬,但报酬的主要来源仍然靠政府。
3.4 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社会化情况
调查显示,山西省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目前仍以政府组织管理为主,但社会团体组织管理的加入,基本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和单位统一包办的局面,使城市社区体育社会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已经成为群众体育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不再是单纯的由某一部门、某一团体组织的行为,也不单纯是某些个人行为,而应当是社区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团体的自治性组织和广大居民的共同行为。这种自治性组织的形成过程就是社区体育社会化的过程,也是社区体育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山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场地缺乏,多以辖区学校体育场地、广场、公园和公共场地为主,社区内部活动场地不足,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靠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兴建的体育场馆数量过少,在城市社区体育场馆建设方面社会化程度不高。
(2)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补助和体育行政部门拨款,设施购买和维护经费主要依靠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投入,在经费支持方面社会化程度不高。
(3)山西省城市社区体育指导员多以志愿服务为主,只有部分健身指导员依靠政府财政发放工资,社会赞助、居民捐助、会员交费已经占据一定份额,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投入不足的缺憾,在社区体育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4.2 建议
(1)加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管理,促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方便社区居民日常体育锻炼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落实国家对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有关规定。保证设施建设经费,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兴建公共体育设施。加强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新建居住区建设公共体育全民健身设施。
(2)进一步推动社区体育场馆向社区居民开放。落实相关政策,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并向社会公示开放时间和服务内容。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设施的添置和维护。
(3)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促进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地方体育主管部门要对不同类型的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给予支持和扶持,切实推进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
(4)加强社区公共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居民健身志愿服务。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动员社区居住的体育工作者和社会热心人士从事义务健身辅导,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5)加强社区全民健身调查监测和科技服务。加快社区居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开展社区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宣讲科学健身知识,传授科学健身方法等。
[1] 侯京卫.社会体育社会化进程中公民的角色冲突与融合[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2] 王国红.长春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3] 毛亚杰.湖北省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
[4] 汪波.城市化进程中六安市社区体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5] 宣海德.安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浅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0(2).
[6] 李亚楠,鄢先友.郑州市社区体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7] 李少龙.体育城市建设发展战略探究[J].体育与科学,2011(7).
[8] 樊炳有,姚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目标模式的理论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1).
[9] 武胜奇,刘宝丰.体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兼谈和谐社会南阳体育的发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10] 樊炳有.社区体育理论框架体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11] 孙淑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
[12] 李建国.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4).
[13] 王凯珍、任海.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变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
[14] 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N].中国体育报,201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