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的演变与发展

2012-01-30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田径教材

辛 锋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构成要件,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既直接反映课程内容,又反映课程设计中规定的学习活动方式,其设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程设计的质量,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并最终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进行,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体育专业的特点,积极落实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及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速教材建设的重要指示,对课程结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调整拓展,为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田径运动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不仅关系到学生所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田径教材的作用,关注其质量问题。本研究就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的发展与演变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试图找出不同时期田径教材的不同特点,为我国今后田径教材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普修)教材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先后查阅了近年来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所发表的相关教材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不同时期的田径教材。

1.2.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我国体育院系通用的田径普修教材四个版本(1961版、1990版、1999版、2007版)和普通高等学校田径教材四个版本(1978版、1987版、2006版、2009版)进行比较,具体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田径教材在内容选取、结构布局、章节设置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1.2.3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高校田径普修教材建设的历史演变

为了准确把握新中国田径教材发展的历史变化过程,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新中国田径教材发展的历史演变分为三个时期(见表1)。

从表1不难看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的演变与发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起步构建时期(20纪世50年代~70年代);“分流”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和改革完善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而且每个时期田径教材的演变与发展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特点相一致,随着时代的变迁,田径教材的发展更加趋于全面化、多样化与系统化。

2.2 不同时期田径普修教材的基本概况与特点

建国以来,我国针对普通高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共出版了八种不同版本的田径普修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点(见表2 、表3)。

2.3 教材的章节构成及比例

我国已出版田径教材的八个版本中,共出现了35个章名。其中最多的为25章,最少的为6章。其章节构成及比例(见表4)。

表1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普修《田径》教材发展历史

表2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基本概况

表3 不同版本《田径》教材的基本特点

续表3 不同版本《田径》教材的基本特点

表4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各章节的构成比例

续表4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各章节的构成比例

注:①加粗字体表示包含在有关章节中,而未单独列章。②“章节内容”中%项为该部分内容占全书的百分比。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田径教材的章数以及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田径教材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与丰富的。1999年以前的田径教材都十分注重技术部分的内容;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学校体育教师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随之增加,因此,2006、2007年版本中增加了“田径健身手段、理论与方法”、“趣味田径运动”、“田径运动文化”、“自然环境中的田径运动”;2009年版本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田径运动文化与欣赏”,从而降低了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增加了田径运动的实用性与趣味性,进一步体现出田径运动的健身功能。

2.4 田径知识体系的演变分析

(1)田径运动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的田径教材版本都会对“田径运动概念”做出比较完整的阐述,较好地抓住田径运动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和对田径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表述上更加准确、完整和具有科学性。

(2)田径的任务与特点。随着时代发展,田径教材对田径运动的功能与作用认识逐步深入。田径的任务由笼统的思想教育和技术传授为目标逐渐向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

(3)田径的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的体育师资。因此,不同的田径教材对“教学与训练”做出了精心设计,涉及到教学与训练的原则、方法、过程等。

(4)田径竞赛的组织与裁判。田径竞赛的组织与裁判内容体系基本包括竞赛组织与裁判法两个部分,田径教材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和竞赛规则的演变而有所更新。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针对基层田径竞赛的实际,1978年版教材增设了“竞走和马拉松比赛的裁判方法、风速测试和宣告工作”。

(5)科学研究方法。由于我国田径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78年版的教材才首次将“田径科学研究的方法”写入教材。但是田径普修课难以完成田径科学研究的方法任务,因此,2006版、2007版、2009版再未涉及。

(6)田径场地。田径场地跑道表层的结构,从土层发展到煤渣、石灰、粘土混合层,再到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塑胶跑道。80年代田径跑道弯道的半径从36m到37.898m,再到根据国际田联提议尽可能修建半径为36.50m的跑道,田径教材有关场地的相关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以适应更强、更快、更高的要求。

(7)动作技术分析。动作技术分析除了在1999和2007版分布在各项技术项目中展开的以外,1961、1978、1987、1990、2006、2009等几个版本是单独列为一章进行论述。

(8)田径与健身。为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田径教材的内容设置必须以适应性、健身性、终身性、基础性等为依托,田径课程目标增加了健身指导,2006 和2009 年版教材新增了田径运动的健身内容。

(9)田径文化。2006、2009版将田径运动文化单独列章论述,更加详细地介绍了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田径文化的特征及田径运动欣赏等内容。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建国以来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教材建设经历了起步构建时期(20纪世50年代—70年代)、“分流”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和改革完善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水平和质量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教材并已形成“体育院校”和“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版两种体系。

(2)不同时期的田径教材均较好地反映了当时田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及其逻辑关系,适合所在时期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的需要,体现了我国田径理论研究、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同时,反映了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3)随着田径教材不断改编,章节设置更加合理,内容体系结构更加符合田径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各种实践运用性知识明显增加,但是,教材内容的广度与覆盖面有所下降,与中学田径教学内容的衔接不够紧密,教材的系列化开拓不够完善。

3.2 建议

(1)田径普修教材在内容选编、设计理念、使用价值等方面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快知识更新,把具有前瞻观点的内容及时编成配套教材,以避免教材使用时长、观念陈旧的弊端。

(2)联系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具有健身性。遵循“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全民健身纲要,不断丰富中小学田径教学及田径健身方面的内容,充分挖掘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发挥田径教材对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

(3)增加田径运动技术分析方法、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体育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

(4)积极引进、翻译国外先进教材并以此为参考。

(5)不断完善教材系列化,出版与开发各种田径的辅助性教材,特别是要开发田径电子教材,使纸版教材与电子教材合成一体,形成互补,而且直观的影像电子教材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使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更为深刻。

[1] 杨军,罗少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教材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3):78~79.

[2] 张沛林,王玉敏.我国田径教材发展的走向——与前苏联教材比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8(2):67~69.

[3] 王崇喜,郭潇.体育教育专业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体育学刊,2005,12(3):91~93.

[4] 朱福军,张予南.论建国以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的演变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237~241.

[5] 荆光辉,孙定福,郑烨.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操教材内容变更与设置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28~30.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田径教材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教材精读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