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糖尿病足67例疗效分析
2012-01-30吴彦红
吴彦红
(长春市第二医院内三科,吉林 长春 130062)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冠心病共为糖尿病四大血管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缓慢,皮肤再生迟缓,若病变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则易扩大,伴发感染、坏疽,严重者需截肢,甚至导致死亡。糖尿病足截肢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治疗复杂、疗程长、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痛苦[1-5]。现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7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对所采取的综合治疗措施的疗效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67例,男42例,女25例;年龄40~75岁;糖尿病病程3~25年,糖尿病足病程20d~4年;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67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入院时查空腹血糖在12.5~25.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16.8%。67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5例,冠心病16例,周围神经病变29例,脑血管病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例。根据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0级14例,1级20例,2级17例,3级8例,4级6例,5级2例。67例患者中有55例有明确诱发因素,其中包括烫伤6例,自发性水疱破溃11例,冻疮破损7例,外伤5例,搔抓破损10例,修剪指甲不当6例,鞋磨伤10例。将67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血糖及坏疽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综合治疗(观察组)
1.2.1.1 一般治疗
预防和控制各种诱发因素,足部活动,控制饮食,减轻体质量,抬高患肢,戒烟酒,避免寒冷、疼痛、紧张等刺激。通过病史采集,对已有的影响溃疡愈合的因素及时调整治疗。限制改善局部微循环,降压降脂,营养神经。
1.2.1.2 胰岛素治疗
积极应用降血糖药物将空腹血糖控制在正常标准范围内,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在急性感染期内,胰岛素用量较大,因为胰岛素抵抗的存在。当感染逐渐控制住以后,可以在保证不发生低血糖的同时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
1.2.1.3 抗感染治疗
根据入院当天取自病灶创面的分泌物所做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行全身治疗。如尚未明确病原菌和药敏而感染急需控制时,应先行经验性用药,适用广谱抗生素;对于严重感染者应联用抗厌氧菌药物、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药物,待病原菌和药敏结果明确时再酌情调整。
1.2.1.4 足部的局部处理
对于足部出现溃疡患者应及时去除坏死组织、清洁伤口,清创要适度,尽量保留患者肢体正常功能。对于溃疡较深合并窦道的患者,当患者一般情况稳定,感染、血糖得到控制,并发症得到纠正,局部微循环改善后,采取“蚕食”的方式逐步清创,深部脓肿切开引流。对于极重的极难控制的反复感染和恶性坏疽,有相关病例报导表明蛆虫清创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病情无法控制的恶化所引起的不必要的截肢。积极扩创治疗也有很好效果。如患者足部出现无法逆转的坏死,则须截肢。经过处理后,应定期清创、换药、湿敷,有利于肉芽生长,防止感染,加速创口愈合。
1.2.1.5 支持疗法
为了给糖尿病足愈合提供有利的条件,应积极治疗其他急慢性并发症,如存在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应及时纠正,改善肝肾功能和机体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力。
1.2.2 传统治疗(对照组)
①行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对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行溶栓治疗。②抗感染: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③局部处理:湿敷及清创。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不明显,足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疤痕或覆有痂皮;有效:Wagner分级下降1-2级,临床症状缓解,足部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坏死组织大部分脱落或肉芽组织新生,创面愈合40%~80%;无效:经治疗Wagner分级上升1级,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创面愈合<40%,足部创面分泌物无减少,无肉芽组织生成,或创面扩大,坏死加重,导致患足截肢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结果两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
表1 综合治疗和保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对照表
3 讨 论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下部位因周围血管和神经病变造成的微循环障碍、感觉障碍所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周围血管和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病理基础,导致血管运动能力减弱和感觉障碍,患者自我保护机制减退,易导致损伤且微小的损伤亦可导致感染,若因发现、治疗不及时,患处反复受到外界刺激,加之局部缺血缺氧,易诱发溃疡、感染,溃疡和感染可加重糖尿病足病情。糖尿病足是同时有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又有局部感染、溃疡、坏死、坏疽等的综合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经过治疗结果的分析可看出,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加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教导患者采取自觉的预防措施和自我护理、病情监测,加强自我保护,可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即使发生糖尿病足,患者也能早期发现,及时寻求治疗。对有患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调脂降压、调整饮食、戒烟限酒;每天检查足部,并保持足部清洁、润滑、干燥,避免鞋袜挤压、外伤、冻伤、烫伤、修甲损伤等。糖尿病足一旦发生,则应及时进行全身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应用降血糖药物降血糖、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加强全身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等,同时避免妨碍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因素,采用卧床休息、轮椅等方法免除创面负荷。对糖尿病足早防早治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致死率。
[1]许樟荣.糖尿病足病变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思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7):485-486.
[2]王玉珍,许樟荣,兰颖,等.糖尿病足溃疡处理的临床体会[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7,4: 248.
[3]周锐华,鄢文海.糖尿病足溃疡的系统治疗[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5):40.
[4]李玉凤,许岭翎,王丽娟,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41例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3):1863-1865.
[5]耿淑坤,李军,杨丽辉.糖尿病足67例的治疗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6 94-5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