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2-01-30吴丽萍戴龙华钟久鸫肖芸珠
吴丽萍 戴龙华 钟久鸫 邱 玲 肖芸珠
(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带来了人体的一系列的变化,包括了人体的表征等问题,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儿童肥胖正在日益成为突出的问题,流行病学调查中不断显示,我国大城市中小学肥胖比例已经类似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且正在不断的上升,难以控制,这些肥胖的因素在于发达国家肥胖流行的更加迅猛,而如今,连我国也呈现这些情况,实在令人担忧[1,2]。本研究对赣州市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流行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了几点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赣州市城区800名四、五、六年级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这些学生中有男生460例,女生340例,年龄在11~14岁,平均年龄在13.1岁,这些学生中有230例为四年级,250例为五年级,320例为六年级,排除一些有严重疾病的学生。
1.2 方法
对赣州市城区800名四、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见附录),对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人口、饮食情况进行调查;对个体对象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饮食爱好、学习情况和运动情况等进行调查;采用北京鑫东华腾体育器械有限公司健民牌身高体质量仪测量体质量,计算身高和体质量的比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量方法按照WHO 1995年推荐方法[3]。
1.3 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kg/m2)超重、肥胖性别-年龄筛查标准”[4]作为超重和肥胖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13.0,建立数据模型,并将数据进行整理,计数采用χ2检验,计量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收集赣州市小学生问卷800份,其中有效问卷780份,有效率96.3%,有效问卷中有四年级220份,五年级246份,六年级314份,男生450份,女生330份。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赣州市小学生一般资料统计(n=780)
2.2 肥胖情况
肥胖检出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量方法按照WHO1995年推荐方法。结果显示有72人超重(检出率为9.1%),其中有男生47人(10.77%)、女生25人(7.8%),男女肥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P<0.05)。见表2。
表2 赣州市城区小学生男女超重与肥胖情况[n(%)]
2.3 肥胖原因分析
本市城区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情况较为严重,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如下:①运动量少,特别是户外运动少;②喜欢吃零食,特别是甜食、汉堡、饮料等:③不吃早餐或常在外吃早餐;④睡眠少;⑤有肥胖家庭史;⑥喜欢咸辣饮食。合并两种原因及其以上者46人,72名超重与肥胖的学生都同时合并几种原因。见表3。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赣州市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情况较为严重,与以往的很多结论调查[5]一致。②超重、肥胖小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与沈阳市和平区的报道[6]一致,原因可能与男生饮食量较女生大,爱吃零食及一些不健康食品,同时处于青春前期女生更注意身材的变化,而控制食量等有关。③本市城区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原因有运动量少,特别是户外运动少;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及游戏等;喜欢吃零食,特别是甜食、汉堡、饮料等:喜欢吃口味重的咸辣食品;不吃早餐或常在外吃早餐;有肥胖家庭史;睡眠少等。72名超重与肥胖的学生同时合并二种或二种以上原因。
表3 赣州市城区小学生问卷调查统计表
以上情况说明,当小学生出现超重与肥胖时,长时间学习及参加运动时就会出现氧供应的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诸如头痛、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这不仅仅会影响了学习,而且会给身体健康造成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应及时发现小学生超重及肥胖,并及时进行干预,建议开展以下几项工作: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在家吃早餐;饮食规律,结构合理,荤素搭配科学,忌每餐大鱼大肉; 少喝或不喝饮料,特别是含糖饮料;不吃非健康食品(如油炸类、烧烤类等);口味应相对清淡,不提倡高盐高脂肪饮食。②坚持每天运动,多进行室外运动:建议学校组织学生每天至少锻炼半小时以上,如跑步、做健身操等;③减少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④保证睡眠:每天睡眠时间至少8h或以上。⑤减少小学生肥胖的发生应重视从家庭入手,大力宣传相关健康知识,让每名家长(特别是有肥胖家族史的家长)意识到肥胖所带来的危害。
小学生超重与肥胖带来的危害是具大的,为促进本地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应及时发现并干预肥胖,减少成年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1]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2]Brontons C,Soler J.Obesity,Cinderella of CHD risk factors[J].Eur Heart,2000,21(10):793-795.
[3]武阳丰.肥胖:必须引起国人重视的流行病[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3-4.
[4]David BA,Kevin RF,Joann EM.Annual deaths attributable to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JAMA,1999,282(16):1530-1537.
[5]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等.广东省成人超重与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8):1006-1007.
[6]王文娟,王克安,李天麟,等.中国成年人肥胖的流行特点研究: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