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内科ICU中心静脉内导管相关感染探析

2012-01-30张艳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5期
关键词:革兰锁骨内科

张艳丽

(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山东 巨野 274900)

中心静脉内置管相关感染因素现已经成为近些年来ICU内中心治疗患者,院内感染最重要预防性问题。所以,认识同导管关联的并发症,对长期进行放置中心静脉内导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ICU中心中脑出血、重症感染(包括脓毒血症)、脑梗死的老年重症性患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卧床治疗,并且患者较常合并伴有多种的慢性疾病(如冠心病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严重降低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所以导管感染率对比年轻患者明显上升。统计结果表明≥60岁患者,导管感染率为30.24%,<60岁患者者导管感染率仅为15.5%。为了更加明确老年内科ICU中心患者的中心静脉内导管感染率发病情况,现对我院老年内科ICU中心,中心静脉内留置导管的老年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老年内科ICU监护病房患者共86例,患者每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均为1~7次,平均5.5次,共172例次。留置部位分别为:16例次左颈内静脉,80例次右颈内静脉,3例次左锁骨下静脉,9例次右锁骨下静脉,6例次左股静脉29例次右股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1~55d,平均(10.42±9.50)d。男患68例,女患18例。年龄68~92岁,平均(78.50±5.5)岁。

1.2 方法

1.2.1 预防感染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部位临近口咽部,容易导致口鼻分泌物、呕吐物、汗液等污染情况的发生;颈部活动量较频繁及活动角度比较大,敷料比较容易脱落错位。尽量透选择粘性大、弹性好、透明容易对穿刺部位进行观察,还可以阻挡外来污染和细菌,但透明性的敷料较容易导致感染,不易直接接触皮肤使用,所以应先用一块无菌的方纱盖住穿刺点后,进行透明敷料粘贴固定,这样既没有直接粘贴针眼便于观察。

1.2.2 导管感染标准及处理措施

患者突然出现体温升高、寒战等感染特征、排除其它部位感染因素引起,则表现为CRI。6例次表现穿刺部位的局部发生肿、红,48例次变现原因不明的突然发生体温升高、寒战等感染症状且排除其它部位感染因素[2]。上述52例次为CRI的患者,46根导管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拔除导管,使用消毒的无菌剪刀把导管尖端一侧2~5cm长度,剪下放入培养瓶中送病理实验室进行细菌量培养,其中2根导管在进行送检时,缺乏培养瓶没有进行送检实验室细菌培养。在43例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中,其中19例进行抽取导管内血液作为标本进行真菌和细菌培养、真菌性抗原定性、分离性鉴定及药敏敏感试验检测。

1.3 统计方法

对老年内科ICU监护病房患者共86例,对中心静脉内置管,相关感染因素及处理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 果

2.1 CRI发生率与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关联

86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出现CRI 39例次,4例为穿刺出口局部感染、余患者均进行导管相关性的血流感染检测。发生CRI的患者年龄为:(78.5±5.5)岁,未发生CRI的患者年龄为(76.5±6.5)岁,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6,P=0.398);未发生CRI患者与发生CRI的患者相对比,患者各种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比例,及两组之间明显差异,不具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CRI情况

患者进行中心内静脉置管172例次,发生CRI48例次,总体发生率为27.90%(48/172),具体详见表1。穿刺部位的不同CRI的发生率也有所区别,其中CRI发生率最高的穿刺点为锁骨下静脉,其次为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点CRI的发病率最低,但伴随置入导管的腔道数的不断增加,CRI的发生率也在呈上升趋势,详见表2。

表1 CRI发生率随导管留置时间的变化

表2 CRI发生率与导管留置位置及腔道数的关系

2.3 致病菌进行培养

进行致病菌培养的送检导管共46根,检测结果阳性率为45.65%(21/46),其中阳性表现为12株革兰阳性菌,15株为革兰阴性菌。导管送检28次,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32.14%(9/28),4株为革兰阳性菌,5例为革兰阴性菌,在进行真菌的抗原检测阳性率为10.71%(3/28),其中2例为念珠球菌抗原阳性,1例为曲霉菌抗原阳性。

3 讨 论

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及脆性增加,是老年的患者血管的特点,长时间反复进行外周血管的使用,较容易导致液体渗漏和静脉炎等问题的发生,在进行输注有刺激性药液或是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时,临床大部分采用中心静脉进行静脉内置管。近些年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伴随适应证的增加,使中心静脉植入导管的数量也显著上升,所以,对于采用静脉内置管方法治疗也越来越多的被广泛应用。研究表明CRI中为导管的相关性血流感染最为主要因素,除了与本文中患者中全部为老年人外,还可能同患者合并发生心脑血管性等疾病的发生,需要进行活动限制或是导致卧床的比例明显上升。

上述统计表明,随着导管置入的时间延长,感染发生的导管的数量比例也不断的增加,原因可的是:伴随导管留置的时间延长,反复对静脉导管进行各种医疗使用上操作的频率也显著上升,感染污染的概率也在不断的上升。CRI发生率在第3周发货神呢规律最多后开始下降,原因是较少的留置导管的时间周期,对长时间进行导管留置的患者采取严格的执行无菌性操作,可明显减少CRI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影响CRI发生率的因素还有穿刺置管的位置,不同的穿刺位部位按照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顺序发生的概率依次呈上升趋势。文中进行穿刺置管的患者为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进行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障碍时,选择进行股静脉内置入导管。显示CRI发生率为锁骨下静脉发生率最高。上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三腔、双腔、单腔静脉导管的CRI发生率呈下降的状态,导管置入腔道的数目越多,置管感染发生的概率就越大。在采用三腔导管置管中,在进行血液滤过的时候,较常发生连接导管紧贴血管壁引起血流量减少、超滤压过低,所以需要进行导管位置的调整,无形中增加了同导管接触的频率,也使CRI的发生率有所提高。在全部送检导管的致病菌的培养结果中,阳性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比革兰阴性菌比例低,还存在4例真菌性感染,预计同股静脉置入导管比例较高相关,既往有医学专家研究表明,股静脉置管发生CRI时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但多项研究表明结果为CRI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

综上所述,老年内科患者CRI感染的发生率约30.24%,置管选择的部位不同,CRI发生率也不相同伴随置管的腔道数量上升,CRI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血液滤过治疗等频繁接触导管的操作可增加CRI发生概率。所以在进行导管留置时,应尽量缩短导管置入的时间及次数,降低导管留置的腔道数量,严格遵守导管操作接触时的无菌操作原则。

[1]邓小玲,林哲婉,李艳梅,等.老年内科ICU中心静脉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2010,45(4):339-340.

[2]覃芳红,韦柳青.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在ICU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6(4):27-28.

猜你喜欢

革兰锁骨内科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内转科型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