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院校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健康素质的比较研究
2012-01-29孔庆梅张元厚
孔庆梅,张元厚
(沈阳农业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110866)
世界卫生组织 (WH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个体的健康应该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总和。[1]这个总体的健康理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倍受重视,因此在评价人的健康过程中需要从整体角度全面地考虑三方面健康的综合因素。[2]
博士研究生 (含博士后)与硕士研究生堪称精英群体,是我国 “高知识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人力资源的强弱盛衰。[3]本研究旨在揭示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总体和不同人群健康素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提高其健康素质采取相应的培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探索体质健康研究的途径,为拓宽和全面、完整实施健康素质内涵提供科学依据;为后续的同类研究比较提供参考;为国家提供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参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沈阳农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10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2人、女生50人;城市学生55人、乡村学生47人;独生子女学生30人、非独生子女学生72人。选取沈阳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198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2人,女生116人;城市学生106人,乡村学生92人;独生子女学生102人,非独生子女学生96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调查工具: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4]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该量表由10个维度、48个条目组成。1~17条目组成生理健康评定子量表,其中1~7条目组成 “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维度;8~12条目组成 “日常生活功能”维度;13~17条目组成 “身体活动功能”维度。19~33条目组成心理健康评定子量表,其中19~23条目组成 “正向情绪”维度,24~30条目组成 “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31~33条目组成“认知功能”维度。35~46条目组成社会健康评定子量表,其中35~38条目组成 “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维度,39~43条目组成 “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维度,44~46条目组成 “社会支持”维度。健康总体自测维度由18、34、47、48条目组成。[5]48个条目中,正向评分38个条目,负向评分1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3个子量表分和健康自测总量表分的最高值分别为170分、150分、120分和440分。所得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6]
调查方法:2006年9月~11月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男女生人数尽量均衡。填表前给被调查者统一的指导语,嘱其独立限时完成,为填写真实,承诺不向外界透露个人填写结果。为确保样本数量,按110%发放问卷。一周后,在有效问卷中抽样5%,进行重测。重测信度为0.93,一致性较高。
2.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等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状况,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对调查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3.数理统计法
按研究需要,自编统计提纲,运用spsswin 10.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1.辽宁省农业院校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健康素质现状比较与分析 (见表1)
表1 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健康素质现状比较一览表
调查结果显示:
博士生与硕士生健康素质总均值分为78.44分和76.85分,分别处于中等水平上限和中限,受三个低维度分因素影响,一是:“身体症状和器官功能”维度分均值为67.63分和66.63分,处于及格水平上限和中限。二是: “社会支持”维度分为71.00分和72.30分,处于中等水平下限。三是 “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分为67.01分和62.13分,分别处于及格水平上限和下限;心理健康的子量表分为73.49分和70.15分,处于中等水平下限;社会健康子量表分为79.18分和78.43分,处于中等水平上限,主要影响因素是 “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 “认知功能”和 “社会支持”等3个维度因素。[7]
2.辽宁省农业院校男、女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健康素质现状比较与分析 (见表2)
表2 男、女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健康素质现状比较一览表
调查结果显示
男博士生健康素质总体上略高于男硕士生,主要受 “日常生活功能”、 “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和 “认知功能”3个维度分高的影响。女博士生健康素质略高于女硕士生,主要在于 “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和 “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2个维度分均值高于女硕士生,其它无明显差异。
3.辽宁省农业院校城、乡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健康素质现状比较与分析 (见表3)
表3 城、乡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健康素质现状比较一览表
调查结果显示:
城市博士生与硕士生健康素质的各项维度分均值 (P>0.05)差别无显著意义。乡村博士生在心理健康中的 “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和社会健康中的 “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2个维度分均值高于乡村硕士生 (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4.辽宁省农业院校独生、非独生子女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健康素质现状比较与分析(见表4)
表4 独生、非独生子女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健康素质现状比较一览表
调查结果显示:
独生子女博士生与硕士生的健康状况总分均值无明显差异,非独生子女博士生的健康状况总分均值高于硕士生,主要影响因素是心理健康中的 “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和社会健康中的 “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维度的均值分高。
(二)讨论
1.影响博士生和硕士生生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1)博士生和硕士生生理健康中的 “日常活动功能”“身体活动功能”2个维度分均值分别达到93.74分和91.34分、93.74分和90.56分的优秀水平,这与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年龄会有直接关系,他们风华正茂,对于日常事务不可能有什么困难,故均值分高。
(2)“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维度分均值博士生为67.63分,达到及格水平上限;而硕士生维度分均值为66.63分,只达到及格水平中限,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负担沉重,生活节奏紧张有余,放松不足,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8]
2.影响博士生和硕士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影响博士生和硕士生心理健康主要因素是“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其均值分为67.01分和62.13分,分别处于及格水平上限和下限,主要反映在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的心理症状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要面对更大挑战和困难。[9]
3.影响博士生和硕士生社会健康的因素分析
影响博士生和硕士生社会健康因素主要是“社会支持”,其均值分为71.00分和72.30分,处于中等水平下限,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利用社会支持绝非易事,该得到支持的没有得到,不该支持的却得到支持。一个健全的社会必然造就出有利于每一个人自由而充分地发展自己本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10]
4.男博士生健康素质总体上略高于男硕士生,而女博士生健康素质总体上高于女硕士生,主要表现在生理健康维度的 “日常生活功能”和心理健康维度的 “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方面表现与总体有相当高的一致,其原因主要是受经济、地域、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女博士生健康素质总体上高于女硕士生。主要表现在 “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略高于女硕士生。主要原因是女博士生人群比女硕士生经过更多年的教育和锻炼,更善于解决心理矛盾。
5.城市博士生与硕士生健康素质总体上无明显差异,而乡村博士生的健康素质总体上则略高于乡村硕士生。乡村博士生 “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分均值高于硕士生。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硕士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方面条件相对较好,所经历的挫折教育相对较少,在人多、工作岗位少、竞争激烈、工作难找的大环境下,在沉重的心理压力下,焦虑、抑郁、恐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的产生是必然的。乡村博士生 “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维度分均值高于硕士生的主要原因是乡村经济滞后,乡村学生生活困难,在艰苦的生活磨砺下,意志坚韧,吃苦耐劳,所以社会适应能力较强。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博士研究生健康素质总体上高于硕士研究生,但并非不存在问题,心理健康中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和认知功能,社会健康中的社会支持指标均值为中下等水平,尚有提高空间。
2.男博士生健康素质总体上略高于男硕士生,主要是男博士生日常生活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和认知功能强于男硕士生;女博士生健康素质总体上高于女硕士生,主要是女博士生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和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指标均值高于女硕士生,其它健康素质均值无统计学意义。
3.城市、独生子女博士生健康素质与城市、独生子女硕士生健康素质无明显差异。
4.乡村、非独生子女博士生健康素质总体上高于乡村、非独生子女硕士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是乡村博士生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分均值高于硕士生,非独生子女博士生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和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维度的均值分高。从一个层面反映乡村、非独生子女博士生在艰苦的生活磨砺下,意志坚韧,吃苦耐劳,所以社会适应能力较强。
(二)对策
1.大学生是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来源。调查结果证明,各级各类学校大学生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博士生与硕士生人群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也一模一样的下降。因此,学校应为博士生和硕士生开设体育选修课,以便为他们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理论指导;适当多开展些体育比赛,以促进他们参与体育锻炼。
2.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与大学生一样,每5年进行一次博士生和硕士生体质健康检测,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3.针对博士生和硕士生健康素质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干预政策。首先是让他们了解自己体质健康的潜在危机,提高认识。然后制定运动处方,并要有强制性的组织措施去落实。
4.各单位都要选派志愿者参加培训,培养科学体育锻炼的指导员,指导本单位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健身功效,预防运动伤害事故。鼓励学生参加运动伤害保险,解除后顾之忧。
5.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图书情报部门也应注重相关资料的收藏,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及时解除学生心理困惑。
6.让博士生和硕士生人群认识到 “生活方式病”是威胁自己健康的 “头号杀手”。如:大气污染、化学药品的滥用,食品污染和食用垃圾食品,以及吸烟、酗酒、网瘾等。
7.各级各类学校要增加经费投入,按规定要求,改善体育场地,配备学校体育卫生器材和设施,并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
[1]杨秀琴,张丽君,田廷书.大学生健康教育指南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1.
[2]何仲凯.体质的概念及其与健康关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2):37-39.
[3]刘华轩.清华大学 “高知识人群”体质健康与对策研究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4-25.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127-130.
[5]许军,王斌会,胡敏燕,等.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研制与考评 [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65-68.
[6]杨云滨,许军,王斌会,等.一般人群自测健康的研究 [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2):87-90.
[7]张元厚,孔庆梅.辽宁省与广东省大学生健康素质现状比较研究 [J].辽宁体育科技,2007(3):32-34.
[8]刘志国.上海市高校研究生体质现状研究与分析 [J].辽宁体育科技,2007(1):37-38.
[9]徐波,季浏.体育锻炼对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8):229-230.
[10]林志超.影响学生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8):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