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教育思想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启示
2012-01-29毕新英
毕新英
(济宁市技师学院 山东 济宁 272013)
朱熹教育思想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启示
毕新英
(济宁市技师学院 山东 济宁 272013)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之一的职业院校,不仅要使毕业生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习与人的发展相适应的一种理念和方法,学会如何做人,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中国古代教育方法比较完善和系统,其中儒家的伦理教育在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朱熹的教育思想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启示意义。
朱熹;教育思想;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世称朱子,是继孔子、孟子之后最杰出的儒学大师,也是德育方法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十分重视个人道德和修养,并有所发展、创新。其思想精髓即“克己”、“主敬”、“存养”、“省察”,他的德育过程理论和德育原则对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克己
“克己”无疑是对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核心就是战胜私欲。
一方面,社会化生产要求整体精神。根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观点,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现代工业区别于以往手工业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独立工序完成的产品,都要由各工序操作彼此配合,相互协作。流水线作业中个体的熟练程度会不断强化,但如果仅突出自己,并不能多创造效益。同理,自己不能融入整体,就会成为整个生产链条最薄弱的环节。
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强调团队精神。企业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组织文化和组织精神,组织成员从不同角度协作认同形成立体化的有机整体。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职业院校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相比,除了入学成绩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在行为习惯养成上缺乏自制力。人际交往是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前适应集体生活,培养集体观念,学会与人合作,克制自己以往的散漫和惰性,应该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点课题。这也就是自律,其中包括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朱熹说:“己私既克,天理自复,譬如尘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则室自清”(见《朱子语类》卷四十一)。应使学生明白,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会损及班级、企业的整体利益,是行不通的。针对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特点,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更应着重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让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加集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特别是在新生入校初期就应积极介入和引导,初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短时间内组织兴趣团队,纳入学生社团,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学生学会合作,懂得容纳他人。要指导学生做情绪的主人,明白自己的情绪不当会影响团队。管仲曰:“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见《管子·心术下》)。尽管当前人们作为社会人的本质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状况,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为人的本质逐步发展积累着愈来愈充分的条件,为先公后私、大公无私创造了社会氛围。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作风建设日益加强的今天,“克己”并非以牺牲学生个性为代价,要赋予其新的内涵。集体要保证个人的正当利益和权利、维护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应把“克己”理解成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技能。
主敬
朱熹说:“整齐收敛这身心,不敢放纵便是敬”(见 《晦翁学案》)。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敬”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敬”体现在精神面貌方面,培养学生严肃、不放肆的道德态度。所谓“不放肆”,即是严谨守纪的态度。所以朱熹说:“敬只是收敛来”,“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即是把以往放荡的心收敛起来,做一身的主宰,培养自我支配的能力,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克己”。精神面貌的敬体现在习惯养成上,叶圣陶说:“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好习惯。”要使学生在职业院校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严格要求自己,展示新时期高技能人才的风貌,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同时在待人接物的态度上,要恭敬周到,尊敬师长,关爱同学,谦虚谨慎,培养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致力于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促进质量的提高。提高质量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应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文化基础,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全过程。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更应重视加强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以诚信敬业和社会责任感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敬”体现在学习态度上。朱熹十分重视“居敬持志”的功夫,所谓居敬,即要求读书要有严肃谨慎的、认真与精神专一的态度。贯穿在整个技能、修养提高过程的始终。专心一处才能目无全牛,就是术业有专攻。怎样修炼“敬”的功夫呢?朱熹说:“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所谓“内无妄思”,即是存天理而去人欲,是对潜伏的内心精神生活的控制;所谓“外无妄动”,是显著的外在身体动作的支配,即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坐如尸,立如斋,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恭,口容止,气容肃,皆敬之目也。”只要能支配身体的动作,便能影响内心和生活。外无妄动,便自然内无妄思;内无妄思,便自然外无妄动。他把这叫做“内外夹持”。他的主敬修养吸取了佛教“入定”的因素,这是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的特点。
第三,“敬”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敬业精神上,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对每一种工作都要忠于职守,服从大局,不能懈怠。孔子提出“执事敬”也是说办事情要严肃认真。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无不以敬为外在的表现形式。举例来说,我们到生物制药企业参观,一般要求穿隔离服、戴头套、踏鞋套,而员工进出工作场所更要淋浴换衣,这固然是防菌措施,同时也体现了“敬”,可以使员工精神集中,一丝不苟。
第四,“敬”就是要树立危机意识,灌输新的就业理念和创业意识。“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要为下一步就业和职业流动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主敬也是培养谨慎小心的道德态度。朱熹说:“敬只是一个畏字”。所谓“畏”,“如居烧屋之下,如坐漏船之中”,可谓是“警惕的态度”。知道害怕,在某些场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可以使自己有所戒惧,不逾矩。正如我们讲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如果对自然有了敬畏之心,就会减少环境污染;如果对生命有了敬畏之心,许多安全事故就可以避免。
存养
孟子提出过“养心莫善于寡欲”、“操者存舍者亡”的思想。朱熹继承了孟子的思想,他从“性即理”的思想出发,认为提高道德修养必须把“心”存养起来,收敛身心,使精神集中。他说:“如今要下工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不须枉费工夫,钻纸上语。待存养得此昭明洞达,自觉无许多窒碍,焦时方取文字来看,则自然有意味,道理自然透彻,遇事自然迎刃而解,皆无许多病痛。”他以为人的心中交杂着物欲和义理,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认为“存养”就要收敛此心,使它都安顿在义理上。“学者为学,未间其知与力行,且要收拾此心,令有个顿放处。若收敛都在义理上安顿,无许多胡思乱想,想久久自于物欲上轻,于义理上重。”所以,他把存养和穷理联系起来,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正气”。作为个体,继承和发展孟子存其心、养其性的道德修养方法,要守住人们固有的道德观念。要教育个体逐渐学会在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等方面采用明确的社会标准衡量、约束自己,使其内化并与社会保持一致。我们可以不必是一个十分正统的人,但也要秉承先人的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推陈出新,使自身富有时代气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德育工作者,“存养”就是要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坚定的信念,有高尚的志趣和追求,这是相当重要的,要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见义勇为、生活俭朴、厉行节约、吃苦耐劳的品德。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产生思想的基础,许多职业院校学生主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参加无偿献血,这些应该是德育工作者最感欣慰的事。
现实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氛围的优劣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个体不能脱离社会存在,如果要改造人们的思想意识,使之成为善良的人,就必须改造环境,因此,应不断优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机制和社会规范,唱响主旋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时刻弘扬正气。
省察
对天理而言,朱熹主张立志、主敬、存养;对人欲而言,他则提出“省察”的供夫。他同意他的学生的看法:“凡人之心,不存则亡,而无不存不亡之时。故一息之顷,不加提省之力,则沦于亡而不自觉。”“省”是反省,“察”是检察。所谓“省察”的功夫,就是要求学生对人欲之私在“将发之际”和“已发之后”进行反省和检察。朱熹的“省察”功夫,即“求放心”的功夫,即是随时清醒、谨慎从事,把违反天理的言行压抑掉,而且更要窒息这种思想在头脑中的任何萌芽。“省察”本心,使心中的“理”永远保持通明,这就是朱熹提出的道德教育与修养的重要任务。
朱熹说:“谓省察于将发之际者,谓谨之于念虑之始萌也。谓省察于已发之后者,谓审之于言动已见之后也。念虑之始萌,固不可以不谨,言行之著,亦安得而不察”(见《性理精义》)。“省察”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
一方面,是仔细考察,不能偏听偏信。“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见《楚辞·九章·惜往日》)。对学生,管理应贯彻到全过程,从报名到入学教育,直到毕业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甚至毕业后的调查反馈,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学生德育管理过程中深入学生的日常起居,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要时时事事主动,及时发现苗头,正确引导,果断处置,防止造成严重后果。
另一方面,是注意自省、内省。须小心谨慎防微杜渐,就是在不良思想刚刚露头的时候,加强自我反省检查,把不良作风和习气消灭在萌芽状态;而在不良思想暴露之后,则更深刻检查和改正自己的过失。朱熹说,只要“一息之顷”或“一事之微”不注意省察,“则陷于恶而不自知”。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做到曾子所说的“三省吾身”。要以尊重为前提,淡化权威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要以关爱为核心,注意培养民主作风,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见《江泽民文选》第二卷《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应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适宜的机会条件和更多的选择,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起引导和顾问作用,同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以新目标激励自己、省察自己,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
诚然,朱熹的教育思想是具有浓重的封建礼教色彩的,具有其时代局限性,但传统的“孝悌忠信”、“温良恭俭让”等儒家准则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得到肯定和弘扬,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以借鉴。除了共同的行为准则外,朱熹的德育方法更是为了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设计的,鼓励人们多在内心上下工夫,无疑对职业院校广大德育工作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朱熹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大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宝库。因此,认真研究朱熹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点,也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源泉之一。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立天.朱熹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王建军.中国教育史新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束景南.朱子大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米靖.现代职业教育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6]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徐国亮.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新视野的系统分析[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有话职说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
——达·芬奇
G720
A
1672-5727(2012)07-0179-02
毕新英(1971—),男,山东莱州人,法学硕士,济宁市技师学院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院长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