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系企一体”专业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2-01-29任振林龚兴蕾
任振林 龚兴蕾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32)
高职“系企一体”专业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
任振林 龚兴蕾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32)
“系企一体”就是专业与企业在教学、生产等方面结成紧密联系的共同体。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专业企业实体化”和“合作办学共同体”两种形式,比较成功地实践了“系企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课程建设“系企一体”、教学团队“系企一体”、实训平台“系企一体”。
高职;系企一体;专业建设模式;专业企业实体化;合作办学共同体
“系企一体”就是专业与企业在教学、生产等方面结成紧密联系的共同体。它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专业企业实体化”,即按照专业带产业、产业促专业的原则,把专业技能实训场建成具备经济功能的公司、企业,成为具有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实体组织。另一类是“合作办学共同体”,即专业与校外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在资源共享、科研服务以及企业员工培训、学生实训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按照这一思路,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 《系办产业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要求一个二级学院或一个专业群依托其龙头专业创建1~2个专业实体,并要求各专业实体由各二级学院经营管理,在对外开展生产服务的同时,承担学生实训实习教学、师资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目前,学院8个二级学院依托各自主体专业建立起了湖南新中皇汽车维修公司、湖南金顺工程监理公司、湖南华顺试验检测公司等10个专业实体 (系办企业);同时与三一重工、一汽丰田、湖南路桥等国内外80多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办学,实施“订单”培养,按照“合作共赢、过程规范”的原则,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组建行业职教集团,完善集团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就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和技术合作等方面建立利益共同体,从而深化了“系企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强化了“产学合作”育人的成效,较好地实现了课程建设 “系企一体”、教学团队“系企一体”、实训平台“系企一体”。
课程建设“系企一体”
课程内容整合着眼企业发展 深入行业企业反复调研,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围绕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项目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设置课程及实验实训实习项目;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了“公共平台课程模块+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的工学结合特色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着眼于企业关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作业流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围绕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校企合作组建“双师”结构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精心施教,确保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着眼于企业职业岗位的变化和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
教学环境营建模拟企业“现场” 一是利用“系企一体”的优势营建现场教学环境。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开发和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创造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条件,实现在模拟、仿真和真实环境下教学。二是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实训一体、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工学结合课程化。三是充实鲜活的教学案例。通过与企业的一体化运作,教师从生产企业带回大量的教学资料,使日常教学尽可能达到现场教学的效果。
教学质量监督注重企业评价 一是聘请企业专家担任督导员,强化对实验实训、生产性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二是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听取用人单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三是建立合作办学恳谈制度。每个专业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由合作办学企业主管、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教学座谈会,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和调整教学督导办法,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团队“系企一体”
团队构成—双重角色 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够用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实际工作经历,也就是说必须具有“教师”和“工程师”双重角色。我们要求现有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实现双重角色的转换,对引进的专业教师突出强调双重角色。各专业教学系的教师与系办企业、“订单”企业的工程师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团队培养—“双百工程” “双百工程”即“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技师进课堂”。“要上讲台,先下企业”,为了给“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补上企业经历这一课,自2009年以来,我院预算专门经费,由学院实训处专门管理,每年暑假要求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带着任务到车间,带着技术去服务。连续三年暑假,全院共有400多名中青年教师奔赴以职教集团为重点的全国各地130余家企业。他们走下讲台,走进车间,或野外作业,或车间操作,实现了由“先生、讲师、教授”向“学生、技师、工人”身份角色的转换和由讲到做、由理论到实践、由校内科研到企业攻关工作方式的转变。这种大规模的下企业活动,使教师们受到了先进管理理念的熏陶和现代企业文化的洗礼,磨炼了意志,更新了理念,积累了案例,提高了技能,升华了师德,加强了联系。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年的下企业实践中,我院教师共计参与企业科研开发项目15项,解决一线技术问题121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00条以上,为企业变更施工方案或核减预算共计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拍摄教学图片和视频上万张,收集教学案例数百个,新增了30余家意向合作单位。与此同时,学院还依托“系企一体”优势,开展了系办产业、“订单”企业百名技师进课堂活动。目前,学院拥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课教师380人,建立起了842人的校外兼职教师库,他们融入各专业团队,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合作编写教材,指导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按照教学内容的安排,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工作实际,来学院讲授专业基础课、实训课、企业文化等,生动形象,教学效果好。
团队评价—双方认可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单一,学校说了算,评价方式就是听课、看教案、看学生的考试成绩等,忽视了企业这个重要评价主体和一些重要环节。我院自开展校企合作、“订单”教育以来,就提出“订单”学生校企共选、培养计划校企共定、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质量校企共监、学生就业校企共管”的“五共”原则,把企业对教师的评价当作重要的考核指标,直接关系教师职称的评定、评先评优和目标管理奖的发放。
实训平台“系企一体”
顶岗实习共管 我院主动寻求有高度责任感和品牌意识的龙头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建立紧密协作关系,构建了“系企一体”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对于“订单班”,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到订单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大量聘请一线技术骨干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学院派带队教师协助,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实施管理和考核,形成校企共监共管的机制。充分考虑到南方的区域性气候特点和实习岗位数量变化规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委派指导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构建了两个阶段、两方管理、三项保障的“223”管理模式,确保了顶岗实习目标的实现。我院不断完善院系两级顶岗实习督导管理体系,制定系列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通过实训OA网络管理系统建立学院、企业及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了顶岗实习的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控。
实训基地共建 按照“专业带产业,产业促专业”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创办专业实体,构建“系企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一是完善由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实训基地建设专家咨询评审制度,确保实训室布局的合理性和实训设备的先进性。二是对原有校办企业和产业进行整合重组,将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和产业归口系部管理,并建立了体现教学主体功能的系办产业考核评价机制,创建了10个集实训教学、生产、技术服务、项目开发于一体的专业实体,大大改善了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三是鼓励系部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主动融合,为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积极争取行业企业更多的支持,构建共建、共管和共享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企业共赢 一是突出教学主体功能,统筹系办企业的教学生产。建立专业教师到系办企业轮流工作的机制,促进所有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企业工作期间,除了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或项目开发外,还要承担一定量的学生实习或项目开发指导任务,将学生在系办企业的实习纳入教学计划,定期轮流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到系办企业实习或进行项目开发,并严格进行考核,做到生产教学两不误。二是不断与校外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与专业相关的生产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实现专业和企业的持续发展。一方面,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可以大大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源源不断地引入生产和技术开发项目,为系办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合作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服务,深化了校企合作关系。
[1]任振林.“教学工厂”与“无界化”理念对高职专业实体化建设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0(7).
[2]王林.论高职专业实体化[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3]李本初,孔新舟.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8(4).
[4]李柏林.高职院校“系企一体”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23).
G718
A
1672-5727(2012)07-0164-02
任振林(1965—),男,湖南澧县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