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职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2012-01-29刘伟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德育中职

刘伟

(河源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河源 517000)

提高中职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刘伟

(河源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河源 517000)

目前,我国中职学生的教育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挑战,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项急迫的任务。而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则处于整个中职教育的首要位置。在探索中职学生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职学生德育的现状出发,主要分析了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对中职学生德育的作用以及培养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径。

中职;德育教师;人格魅力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中升学比例的提高、大学的不断扩招,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舆论导向对中职学校认识的偏见,中职学校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生源不足、生源整体素质下降的困局。同时,中职学生一般处于15~18岁的青春期,身心发展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正处于性格塑造、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道德观念分化,价值体系发展趋向多元化,使中职学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这使得整个中职教育,尤其是中职生的道德教育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2004年10月25日,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总则首段就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这再次突出了德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德育是教育的先导,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教育思想家的共识。正如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所言:“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指出:“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我国,道德教育的缺位和强化已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识。因此,要摆脱目前中职学生的教育困境,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教育质量,必须从根本上抓好中职学生的德育,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灵魂工程”建设。其中,处于第一线的德育教师的素养,特别是其人格魅力,对德育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个性所表现出来的做人的基本格调,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个人的思想、品德、尊严、价值、学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总和。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不仅要授业、解惑,还需要通过其言行举止、气质风度影响学生。而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它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它建立在教师自身良好素质基础上,并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辐射效应。德育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学识水平、个性情趣等多面熔铸而成的。具体而言,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的政治方向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个人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校德育骨干力量的教师,应该是优秀道德的传承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良好校风的倡导者,学生行动的榜样。其中,第一位的要求就是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如果一个德育教师的政治思想不合格,甚至与现阶段党和人民的根本要求相冲突的话,那他培养的学生很可能是将来破坏社会稳定的危险分子。因此,德育教师必须具有优秀的政治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与党的方针、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这既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石。

崇高的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当然组成部分。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作风仪表,言行举止,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道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但崇高道德修养是不同时空条件下德育教师的共性,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敬业、乐业、精业的职业观。青年学生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他们对德育工作者不仅会听其言,而且会观其行。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高尚的情操、严谨的作风,才能真正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称得上有魅力的教师。

渊博的学识 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更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这是教育目的直接决定的。因此,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应有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常言道,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即德育主体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哲学、德育理论和德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修养,对道德教育内容和策略的原理有专门、具体和深入的认识。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等人将这类知识称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除“本体性知识”外,林崇德教授还特别强调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因为“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广博的(文化)知识对于其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有与本体性知识同等重要的意义。”讲授德育课的过程,不仅是单纯的理论宣讲和简单的说教,更是结合生活与实践,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寓德育难点与问题于平常课堂内外交流之中。相比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德育教学更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全面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头脑,起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作用,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素养。

无私的大爱精神 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敏感多变阶段,他们渴望得到亲人和同伴们的关怀、信任、尊重和肯定,并且乐于用同样的感情回报周围的人。在学校师生之间,学生更关注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德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多肯定和鼓励学生,勇于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深入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良师益友。这是一种神圣无私的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学生一旦体会到了这种爱,就会更加尊敬教师,亲近教师,认可教师,视教师为心灵之友和行为榜样。同时,这种爱更是一种博爱,一种大度之爱,不是单凭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决定爱与否,而是视每一位学生如亲人,以帮助、包容的心态来感召学生,化解偶尔的摩擦。

德育教师人格魅力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关于教师人格的榜样作用,从古代孔子的“身正令行”观到韩愈的“以身立教”,再到国外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认为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无不表明其力量的强大。现代的苏霍姆林斯基则更直接地强调:“形象地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这样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种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德与育并举,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作用将更加凸显。

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中职学生一般处于青春发育期,相比于初中生,其自主意识已明显增强,个性特征也日益鲜明,但他们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非常有限,对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尚未成形,人格特征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可塑性非常强,极易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会不自觉地模仿他人的行为。德育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涵养等多因素熔铸而成的人格魅力则能无形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以效仿的榜样,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主体意识,并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强烈而持久的影响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激烈交锋,社会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青年学生虽有一定自主性,但因各种因素的限制,缺乏判断力,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错误言论的影响。加上中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大多无心向学,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较差,道德是非观念淡薄,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但是,关于做人处事的道德规范,学生从小听到大,如果德育教师仍靠传统的理论灌输和空洞说教,学生难免会产生逆反心理。反之,如果德育教师能够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自己坦荡的胸襟、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将相对容易为学生接受。教师将道德行为和道德观念表现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将成为学生自我审视、自觉规范行为和提升道德修养的具体参照对象。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不仅如此,学生大都会因喜欢某个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德育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而是知识与兴趣、理想、情感、意志等综合信息,会从不同侧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因此,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能使学生爱上德育课,由往日的“反感”变成“渴望”,而且能激发学生全面学习的兴趣。从近年来的招生情况看,中职学生大多在初中时成绩比较差,考不上高中,而不得不就读职校,一般对学习无多大兴趣,甚至在学习上存在自卑和自甘堕落的心理。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学生不仅易于接受德育,而且不知不觉中受到知识的感染和熏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中职学生入学前往往因为成绩差、日常行为问题而不受教师的喜爱,他们带着无奈与不甘心,甚至是混日子的心态来到学校,对中职学校的教师自然会存在敌视、厌烦的惯性态度。但德育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精神,则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温暖和受尊重的感觉。教师学识和涵养则更能折服学生曾经逆反的心理,使学生变得乐于接纳教师,改变以往对教师和学校的印象。这样,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能激起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触动他们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敬佩和爱戴的积极反应,学生的敬爱又会强化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并不断升华。

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途径

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个体通过后天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的学习、实践的摸索,还需要极大的情感注入。在新时期中职教育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势下,广大德育教师更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道德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并在德育实践中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具体而言,塑造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德育教师的工作是育人,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德育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认真把握“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并融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同时,教师还应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以身示范,知行合一,为学生做好崇高思想道德素养的典范。

加强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德育教师仅靠静止的“一桶水”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中职生的要求,应当紧跟时代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使知识储备处于“长流水”的状态,不断更新和累积。因此,德育教师不仅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学习,还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使自身人格魅力更持久。

加强德育实践研究 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与提升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艰苦的过程,需要教师终身努力,孜孜以求。德育教师积极投身于德育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教学的不足,锻炼和提高自身修养,积累德育经验,探索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才能不断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人格魅力才能不断提升。

[1]卢丽华.论高校德育教师的素养结构与示范作用[J].职教论坛,2004(18).

[2]罗建兵.高校德育教师的道德修养[J].娄底师专学报,2004(S1).

[3]李香善.高校德育教师人格魅力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

[4]吴仁礼.浅谈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

[5]王艳,任晖.浅谈高校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6]黄浩娟.广州市中职学校德育活动的调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5).

[7]徐爱英.浅谈中职学校德育教师的德育工作理念[J].中国科技博览,2009(9).

[8]薄翔.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5).

[9]周宏岩.论德育教师的人格修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5(6).

[10]郭冬梅.论中等职校德育教师的内涵[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11]沈文.浅析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5).

G715

A

1672-5727(2012)07-0066-02

刘伟(1983—),男,湖北荆州人,硕士,河源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1年度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重点科研课题《关于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实效性对策研究》(课题编号:ZJD2010-A-008)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