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加强高职生公德意识教育的探索

2012-01-29聂文俊梁正席

职教论坛 2012年29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德辅导员

□聂文俊 刘 晓 梁正席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公德意识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程,如果没有社会公德意识作为基础,高层次的道德观也就难以形成。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和遵守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普遍存在着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公德意识的现象。在这里,笔者结合自身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学校教育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教育的一些做法或途径。

一、注重公德意识教育的连续性,营造良好的公德教育氛围

公德教育不是在某个时期、某个阶段、某种场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就可以取得实效的,也不是一两个大型活动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每时每刻渗透在教育各个环节和学校的一切活动中。换句话说,就是要把社会公德意识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当中,始终保持公德意识教育的连续性,即从大学生进校到毕业的整个学习生活过程当中不断地、反复地开展公德意识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德教育氛围。

高职高专学校新生的生源质量与其他的本科院校相比普遍偏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大多数学生的行为习惯、自制能力和法纪意识也比较差,这无疑增加了学校公德意识教育的难度。所以,学校必须从学生入校的那一刻起就要对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进行引导和教育。新生报到时,学校必须对负责接待任务的志愿者进行培训,让他们在接待新生及家长时要讲究文明礼貌、保持微笑服务,让新生懂得与人相处时应礼貌待人;在报到注册的各个环节都要让学生自觉排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入学教育环节,学校除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外还要进行法纪知识、校规校纪的教育,让遵纪守法的意识一开始就深入学生的头脑。在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过程中,一方面学校要不断地利用主题班会、志愿者服务活动、主题演讲赛、社团活动、网络宣传、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月等形式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另一方面学校的各个部门要以文明、优质的服务态度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营造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这样,既保持了社会公德教育的连续性,也增强了公德教育的实效性,也营造出了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氛围。

二、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育人水平

2005年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可以说辅导员是大学生入学后认识的第一个老师,他们的工作态度、作风、言行举止等都对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工作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辅导员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健全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学生,才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辅导员要走近学生、接纳学生,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高职高专学校要抓好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首先就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为了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和育人水平,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要定期召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学校还定期对全体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培训,尤其加强对新聘辅导员的培训,一方面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为辅导员开展专题讲座,另一方面每年都要选派辅导员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种培训;同时还组织辅导员沙龙活动,让辅导员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心得交流、工作交流和相互减压。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我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三、丰富公德教育活动的载体,不断强化学生的公德意识

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之外,学校还应积极主动地去开辟社会公德教育的新途径,挖掘社会公德教育的新载体,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德氛围,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美化,营造出浓厚的社会公德教育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以实际行动展示大学生形象,提高自身的公德修养。做好校园美化工作,以整洁优美的环境熏陶人,感染人(即‘红地毯’效应),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不断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说脏话、吸烟和损坏公物;不得带食物进入教学区,爱护公共环境;上课不接打电话和玩手机,要尊师重道;在寝室必须维护好楼道的清洁卫生,按时就寝,不得影响他人休息;在食堂提倡文明就餐,由学生志愿者进行监督,使学生养成遵守秩序、讲究卫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再次,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为社会公德教育提供新载体。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团委积极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建立了“爱心尘缘社”和“爱心基金”。“爱心尘缘社”主要开展同学们的失物招领活动,“爱心基金”则是由全校学生自愿募捐并将其用于资助困难学生的“专项基金”。这一系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也为学校的公德教育提供了新载体、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第四,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积极带动他人,做社会公德的宣传员。

四、充分利用网络等宣传阵地,加大公德意识教育力度

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信息的渠道很广,特别是网络的大量资源将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高职高专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功能大力宣传、倡导社会公德。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加强对大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丰富公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在校园网上开辟“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对校园里的浪费、损坏公物、教学区不文明现象等进行曝光,让大学生通过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讨论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在校园网络上开设了院长信箱和信息交流栏目,其中信息交流栏下开设有学院留言板、招生就业留言板、心理咨询留言板以及校团委留言板,方便学生反映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了学校与学生、职能部门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大学生走出公德意识方面的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德意识;建立班级、专业QQ群,教师、辅导员充分利用网络QQ群,与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答疑解惑,在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教育。

五、加强法纪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学生打架、损坏公共财物等现象在每个大学(特别是高职高专学校)都是屡见不鲜的。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反复发生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的行为将会引发的后果不是很清楚,因此,高职高专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笔者所在学校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同时,还在《学生手则》中增加了法律、法规、文件选编部分,具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节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法律知识教育。学校要求各班级利用主题班会开展法律知识学习活动,同时还在全校学生当中定期开展法纪知识竞赛。学校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得近几年来学生打架现象得到有效杜绝,损坏公共财物的现象也大幅度减少。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学校、社会、家庭、自我在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学校的德育教育在紧密结合学生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创新思路,把社会公德教育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转变道德观念,增强公德意识。

[1]葛晨光.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J].前沿,2005(7).

[2]李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9).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公德辅导员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内在生成机制研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认知理论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的应用
太没公德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隐私”是个公德概念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