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痹症的辨证治疗

2012-01-29郭红

中外医疗 2012年3期
关键词:痹症渐进性痹证

郭红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医院 沈阳 110036)

痹证为现代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之一,痹:即闭塞不通之意,当人体正气虚衰外邪侵袭,或邪气过胜超出人体防御能力的情况下,被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经络时即痹症形成之初。痹证为现代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它是一种以皮肤、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等处酸麻重着、疼痛,麻木、肿胀、甚至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为主症,关节僵硬、畸形等病证的总称。相当于西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病。多为结缔组织和自身免疫有关,病程呈慢性,反复发作,进行性,该类疾病病因不明,可引起相当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治疗有一定反应,西医缺乏特异性治疗。中医对本病的诊疗,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风寒湿三者是形成痹症的主要因素,三种邪气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危害和各个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风:即《金匮》所说的:“风能生万物”。非时之风则能害万物,因为非时之风杂有寒、热、湿之邪,即“贼风”。是能触及也能感到的无形之邪气,风本身就是寒、热、湿等复杂的区分,同时也有应付之和风,是万物的一个动力;寒:是一种属性,能使人感到而不能触及,所能触及者,是被寒邪侵袭职务;湿:是有形之物,能看到能触及,也可同风寒相兼为病,可积久化热。风寒湿三者入侵人体,有偏轻或偏重。所以痹症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且要看病人的体质和季节,全面分析和检查才能拟定适当的治疗方法。正如《金匮》风湿一症云:“风湿相等一身尽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其汗,汗出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出,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湿气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也有单一湿邪为病者,多始发在阴雨湿盛之季或雾露之湿邪侵犯人体而形成。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即《内经》所言:“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人体正气虚弱致使风、寒、湿、乘虚侵入机体,留滞经络、肌肉、关节,引起气血闭阻,环流不畅,而出现疼痛、酸楚、麻木、沉重无力、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状。久则导致气滞血凝形成痹证。痹有渐进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以风寒湿邪为主,临床以四肢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无力、屈伸不利等为其主要表现的叫风寒湿痹证,也叫寒痹。临床上比较多见。其病程长,有渐进性,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往往波及四肢躯干等肌肉关节。

治疗上应详细检查分析三邪侵犯人体的偏胜,做出正确结论,才能拟定恰当有效的治疗方剂。要注意患者体质的强弱,有无其他的并病,应先扫除兼症并审明患病之新久、部位及体质等详细情况临床以风湿和而为病者多见以益气祛风除湿,祛寒活络,通痹止痛为大法。临床可以运用的方剂很多比如: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蠲痹汤、二妙散、木瓜丸、活络丹等等都是治疗痹症的有效方剂,但有偏风、偏寒、偏湿的不同,临床再对症加减,如见气虚可加白术黄芪等等,黄芪可补气活血,白术有益气健脾除湿的功能;久病邪深瘀重剧痛者,可加姜黄、赤芍、红花、鸡血藤等通络化瘀行血。若湿邪积久化热,可加入茵陈,黄柏等。热痹是以积湿化热,应禁用滋阴生津药,以爆湿清热或利湿清热为佳。“劳则气耗”,过度劳累亦是痹证的病因之一,即所谓脾虚生湿,又可加重痹证的病情,所以在治疗用药的同时要嘱咐患者避免过度劳累,要饮食有常,房事有节,还应避免再度感触风寒及潮湿,即预防汗出当风、汗出入水。

痹证为风寒湿瘀虚共存,是虚中夹实证之渐进性慢性疾病,常见多发,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有的经久不愈肢体变型,而造成终身肢体活动不便甚者僵硬不能活动。治疗时必须标本兼顾,即在祛邪的同时还要扶助正气,只有二者密切配合才能使气血通畅,痛楚消除,达到治愈的目的,若长期服用镇痛药求一时之快,就会导致正气更虚、滞瘀加剧,延误痹证的治疗。风湿痹证证型复杂、病程绵长、病情多变,单一疗法见效很慢,临床用药须合理搭配,采取多种疗法并用以提高疗效。以促使痹证的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痹症渐进性痹证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uling Powder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猪渐进性萎缩性鼻炎——猪场不容无视的问题
不同围压下茅口灰岩渐进性破坏的试验研究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中药秦艽治疗风湿痹症的综述
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选择研究——以电视行业为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