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2012-01-29姚桂荣
姚桂荣
唐山市丰润区杨官林镇豆各庄小学 河北唐山 0640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性的缺憾。现在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己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更大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与多媒体的优化组合。
1 合理、巧妙导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犹如教师手中的艺术品,开始塑造形象的第一步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其独特的表现力,将所学课文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活动,多角度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对教学内容增加兴趣,思维变得更敏捷、更活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去接受新知识。
《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的重点是了解孩子在沙滩上造城市的高兴心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由于本班学生有的没有见过大海,即使见过大海的,在沙滩上玩耍的经历也并不丰富,缺少生活体验的他们不能深刻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对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也就不能准确把握了。笔者基于这一点,上课伊始便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到一望无际的海边,并配以海浪、海鸥的声音,画面上几个孩子嬉笑打闹的情景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
古诗《望庐山瀑布》中的许多事物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凭书中的插图,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笔者作为导游带领学生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运用多媒体展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象,轰隆隆的水声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这样,让他们从整体上体会图中所描绘的景物和诗句的联系,激发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朗读诗文,感受诗中的美景、美的语言,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而学生则会兴致高涨、聚精会神地跟着教师完成本课的学习。
2 设置情境、情感共鸣,轻松完成学习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创设种种意境,让学生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的最佳情绪的状态下,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审美情趣。多媒体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启发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促使其勤奋学习,进而发展其智力。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所以,笔者先让学生猜谜:“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一听猜谜语,学生都兴致盎然,很快猜出谜底。笔者接着引导:“荷花是圣洁美丽的象征,古代就有诗赞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课件出示课题)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一起去欣赏荷花的千姿百态,领略荷花的婀娜风采。”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诵以及荷花图片,让他们欣赏后用词语描绘看到的荷花。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被激发,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然后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练习,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教师可随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此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使教学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最后让大家一起闭上眼睛想一想,想象现在自己也仿佛是荷花了,除了蜻蜓和小鱼,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问候我们呢?他们会对你说些什么?这样,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3 拓展延伸,开拓学生视野,理解文章主旨
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教师要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无限拓展时间和空间领域。教师在教学中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这样可以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如《三味书屋》,这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学生要真切理解课文内容会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事先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就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再如讲《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与五星红旗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音乐、课文朗读,以及课本中重点的字、词、句整合到课件中,让学生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四颗小五角星的位置关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4 有依有据,提供素材,快乐写作
要想写出好的作文,首先就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作为基础。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无论是在词语上还是生活经验上都积累有限,而教师的指导也都是纸上谈兵,没有一定的参照物让学生依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所以学生一提到写作就头疼,感觉无话可说。而多媒体的运用却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详细、准确的观察对象,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于是,在习作中,学生再也不会无从写起,而是津津有味地体会着写作带给他们的乐趣。
如在训练描写时,着重描写身边的植物,这时多媒体就又一次展现了它的魅力:笔者指导学生写花朵,在屏幕上出示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凤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时要运用身体的各个器官。观察的重点是植物的干、枝、叶、花及颜色,了解它们的大小、高矮、形状、色彩、味道等。还要抓住特点,有目的地观察,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学生自然写出:“在密密麻麻的绿叶中,那小小的花朵是多么的姹紫嫣红,有红的,有粉的,有橙的……我忍不住弯下腰,伸手去摸那椭圆的花瓣。它们给我的感觉可真不一般,花瓣层层相叠,微微皱褶,就像一个个漂亮的绒球!”
5 小结
教学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春天,为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但要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勇于进取,不断探索,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在“春天”的召唤下开出“五彩斑斓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