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

2012-01-29周应平侯福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7期
关键词:长骨骨膜肉芽肿

周应平 李 曼 侯福平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昭通 657000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ECG)一般是指局限于骨的组织细胞增殖症,属于组织细胞增多症-X的一种类型。本病少见,好发于青年和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可发生于全身骨骼,随发病部位的不同其影像表现的差异性较大,长骨易发于干骺端和骨干,骨骺罕见。影像和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易变形性,极易误诊为尤文肉瘤、骨髓炎、非骨化性纤维瘤等。通过总结分析21例病理证实的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对照相关骨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中,男16例,女5例,年龄 7个月~14岁,平均(7.5±4.7)岁。临床以疼痛不适、活动障碍、患部肿胀、低热纳差等就诊。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20例,随访观察证实1例。累及部位,股骨12例,胫骨3例,肱骨5例,趾骨1例。

1.2 影像检查方法

21例ECG均做X线检查,12例行CT检查并有8例行增强扫描,7例行MRI检查同时5例行增强检查。采用DR数字摄影摄取患骨正侧位。CT使用Toshiba Aquilion 64型螺旋CT机,层厚0.5 mm,重组层厚及层间距3.2、1.6 mm,多平面MPR影像重建;增强采用优维显(300 mg/mL,1.0~1.5 mL/kg,3 mL/s)。MRI检查使用GE Signa excite1.5T 超导型MR扫描仪,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T1WI、T2WI和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经肘静脉注射Gd-DTPA行T1WI增强检查,剂量为0.1 mmol/kg。

2 结果

21例ECG病例中,19例发生于骨干骺端,2例发于骨干。20例发生于骨髓或骨松质,1例发生于骨皮质,1例侵犯骨骺至关节面下。仅1例多发。误诊4例,分别为:尤文肉瘤、急性骨髓炎、Brodie骨脓肿、非骨化性纤维瘤。

2.1 X线和CT表现

17例与发病骨的长轴一致,4例不与纵轴走行一致。14例不同程度膨胀性破坏(图1a),7例呈溶骨性破坏。12例多囊样,其中9例囊中囊(图2a),5例单囊样。11例见骨嵴或骨条索状分隔(图3a),2例囊腔内结节状死骨或钙化,2例病理骨折后陷入死骨。12例见边缘清楚并大多均匀致密的硬化边。9例骨皮质破坏中断或缺失,5例边缘锐硬的小钻孔状骨质破坏(图3b)。1例突破骺板和骨骺致关节面(图4a)。17例骨膜反应,其中14例均匀致密,3例中断但骨密度均匀,4例骨密度不均匀,1例假Codman三角。7例见软组织肿胀或肿块。CT增强检查病灶和软组织肿块轻中度强化。

2.2 MRI表现

病灶和软组织肿块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图 2b、c), 3例病灶均匀信号(图 1b、c),4例混杂信号,3例增强检查显示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2例囊腔样无强化(图1b)。1例突破骺板和骨骺致关节面下呈连续的均匀信号(图4b)。MRI检查7例均有髓内和灶周骨质水肿,2例全骨干不均匀蔓延性水肿,4例为大部分水肿,1例灶周限局性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7例均有软组织水肿,范围大于病变区,呈稍长T1、长T2均匀信号,6例软组织层次清楚,1例不清楚。发现临近关节积液2例。

图1a-c 肱骨中段图像

图2a-c 股骨近干骺端图像

3 讨论

3.1 临床与病理

ECG属组织细胞增殖症中最轻型,多发病于青少年和儿童,70%发病于20岁以下,5~10岁为高峰[1], 男女比约2.5 : 1[2],单发或多发,病程缓慢以年计。好发于颅骨、长骨干和干骺端、扁骨、椎骨等,极少累及骨骺。临床多以疼痛、病理性骨折就诊或偶然发现。可有局部疼痛、肿胀或局部肿块、血沉快、嗜酸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增高,偶有发热。全身症状轻,骨破坏严重[3],随年龄增长逐渐向骨干移行,可具有自限自愈特性。病理表现为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粒细胞浸润,骨髓腔局限肉芽肿形成,并可侵蚀骨皮质,病变膨胀也可突破骨皮质累及软组织。部分ECG周围伴有软组织肿块,其形成主要是由于病变周围反应性水肿或黏液性变所致[4]。

图3a-b 胫骨中段图像

图4a-b 胫骨远侧干骺端图像

3.2 影像表现

3.2.1 骨质破坏 多数呈不同程度的膨胀性溶骨破坏,多与骨的长轴一致,可呈多囊样或单囊样,少数不规则形或虫蚀状破坏。病灶内可见不规整锐硬和纵形交错的骨嵴,病灶内可有密度均匀的钙化或小死骨。长管状骨破坏区中出现更低密度区[5]。早中期伴随溶骨状破坏,边缘模糊,随病情发展及自愈性边缘逐渐清晰锐利,多数周边骨质增生硬化形成硬化边,硬化边有窄而清楚的移行带。病灶在MRI信号具有相对特征性,T1WI可为低或等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STIR高信号,实质信号一般较均匀,也可混杂。增强扫描病灶一般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有囊性变时环形强化或不强化。骨皮质破坏可中断或缺失,可出现特有“小钻孔样骨质破坏”[6]。其破坏骨、残留骨骨密度一般不减低,或均匀减低亦为特征性表现。少数发生病理性骨折时骨质密度可不均匀、边缘模糊。极少可侵袭骨骺至关节面下,甚至突破关节面,但伴行有骨质增生或硬化环。具有骨破坏明显而临床症状较轻的特点[7]。

3.2.2 骨髓水肿 有不同程度的灶周或骨髓水肿,早期范围较广,可呈全骨干,MRI显示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STIR明显高信号。水肿范围随病程逐渐减轻或局限于病灶周围,病灶稳定、愈合后可减轻或消退。

3.2.3 骨膜反应或骨化 骨膜反应较成熟,呈完整的单层或多层(葱皮样)表现,且致密均匀、边缘清晰规整、自然延续,多层之间或与骨间有均匀透亮线。少数骨膜反应可被突破呈限局性缺损状,也可个例性假Codman三角,但密度总体显示均匀和规整、锐硬,并可融合修复。骨膜反应多与相邻骨皮质融合,或多层间逐渐融合修复。

3.2.4 软组织肿胀或肿块 急性期软组织肿胀范围大于病灶,薄而长,可达关节软组织并有关节腔积液。中后期逐渐局限,范围缩小。软组织肿块为病变周围反应性水肿或黏液性变所致,也可为病变膨胀突破骨皮质累及软组织形成[8]。肿块形态小、局限不超过病变缘,也有肿块范围较大和包绕患骨时呈一定特征性的“套袖征”[9]。肿块以及软组织肿胀的形态可辨,层次清楚,密度或信号一般均匀,周围组织受推压移位而界限清楚,脂肪间隙透亮无混杂征。MRI软组织肿块或肿胀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STIR高信号。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多均匀强化。

3.3 鉴别诊断

因儿童长骨ECG影像和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易变形性,主要与以下高发年龄、易发部位、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相似和容易造成误诊的疾病鉴别。

3.3.1 急性骨髓炎/Brodie骨脓肿 急性骨髓炎病程急骤,以周计。可有寒战高热、腹泻呕吐等全身症状,局部红肿、热、痛,疼痛持续时间短。骨质溶骨性破坏多广泛,多呈虫蚀状、筛孔状或不规则形, 破坏的骨密度差别不大。髓腔内多有死骨或“棺柩”征象,死骨密度一般较高或可见骨纹理。骨膜反应或骨化多完整、均匀、自然连续,可有随髓内粗大的骨膜增生致髓腔逐渐狭窄的特征。软组织肿胀范围广、长,可呈全骨干或蔓延至毗邻关节,肌肉束间脂肪层或筋膜间隙移位、模糊或消失[10]。髓内外脓肿样囊腔在MRI上有DWI显著高信号的特征。软组织瘘道、双轨样骨性窦道、脓腔内积气亦具特征性。Brodie骨脓肿有较厚硬化边,移形带宽,内可有高密度死骨,脓腔壁环形强化。

3.3.2 尤文肉瘤 病程持续以月计。疼痛的持续时间长、逐渐加重,局部软组织肿胀或肿块。对放疗敏感。髓内肿瘤早期就可破坏骨质向外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瘤内常有坏死、出血。骨质多呈斑片状、筛孔状、鼠咬状溶骨性不规则破坏。骨破坏区少有骨质硬化。肿瘤骨密度极低、无骨小梁结构。髓内水肿范围较弥漫。骨皮质破坏变菲薄或消失,无良性反应性增厚表现。葱皮样骨膜反应塑形差,不规整,密度低而不均匀,无融合或增厚,可伴放射状反应骨和恶性特征的Codman三角。无髓内骨膜反应。肿胀的软组织边缘光整,间隙常清楚。软组织肿块在 CT上多等于骨质破坏范围,MRI上多与髓内病变范围一致[11],也可为小破坏大肿块。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并可见粗大供血血管。

3.3.3 骨纤维结构不良/非骨化性纤维瘤 发病高峰10~30岁,较前三者年龄大,病程缓慢数年至数十年不等[12]。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部分局部疼痛或肿胀,多数以病理骨折就诊。前者以髓质型为多见,后者以偏心性骨皮质多见。骨质破坏可为囊状膨胀或磨玻璃样、丝瓜瓤样和虫蚀状。灶周可见薄和均匀的硬化带,与临近骨质界限清楚,病灶内可伴有条索状、斑点状骨化或钙化影像。一般无骨膜反应[13]和软组织肿块。MRI扫描具特征性信号,T1/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

[1] 王德松,孟悛非.肌骨系统疑难病例影像诊断剖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1.

[2] 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99-500.

[3] 程晓光.骨与关节影像诊断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55-156.

[4] Cheuning KM,Wong YW,Luk KD,et al.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the cervical spine:case report[J].Chin Med J(Engl),1997,110(10):814.

[5] 赵震奇,喻贵清,龚世祥,等.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的影像诊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3):158-159.

[6] 崔法,崔敏毅.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6,15(6):293-296.

[7] 杜晓川,王臻,王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放射学特点[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4):466-467

[8] 林明祥,刘杰,姚占成,等.骨嗜酸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J].医学影像杂志,2007,17(11):1199-1201.

[9] 郑加贺,马洁韬,牛之彬,等.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3):164-165,168.

[10] 白荣杰,程晓光,顾翔,等.不典型骨髓炎的X线、CT和MR影像比较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7):488-492.

[11] 刘吉华,张赟,徐立坚,等.骨髓炎与恶性骨肿瘤软组织改变的影像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4):382-386.

[12] 梁碧玲.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2-417.

[13] 王德,薛克,李金柱,等.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8,17(3):116-118.

猜你喜欢

长骨骨膜肉芽肿
克罗恩病肉芽肿检出率相关因素分析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锁定钢板内固定对长骨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骨外科手术中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引产胎儿长骨的宫内外测量研究
5100 阳性不典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一例随访观察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