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远程教育发展路径的探究
2012-01-29王法勇刘艳桃
□王法勇 华 婷 刘艳桃
关于远程教育发展路径的探究
□王法勇 华 婷 刘艳桃
从影响远程教育发展的技术、体制、文化和思维等4个方面来研究我国远程教育60年来的发展路径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方向应该服务于全民学习、服务于终身学习和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思路。
远程教育;发展路径
一、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综述
在欧美发达国家远程教育发展已经日趋完善,并进入主流教育系统。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步伐慢、观念落后、模式单调。我国远程教育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的函授教育,即“自学为主、信函答疑和集中面授为辅”的模式;1978年邓小平同志批准筹办广播电视大学,主要采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广播、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等多种媒体进行传播教学的模式,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成为远程教育的初步形态;1998年9月教育部首次批准4所高校试点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的模式正式在全国开始铺开,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到来!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大学大学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其技术不完善和沟通缺乏及时性、交互性,慢慢向全面授的课程演化,缺失了当初发展的初衷,最终演变成为了全面授成人教育。而现代远程则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用5年的时间从最初的4所高校迅速扩展到全国67所高校,招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二、远程教育发展路径依赖
(一)网络教育发展的技术路径依赖
最初形态的远程教育—函授教育,依靠信函技术为师生搭建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由于信函的效率低、沟通不及时,在函授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就降低了使用的频率;约30年后,随着电视和广播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电视和广播、录影、录像等传播技术取代了信函技术,将远程教育的发展推向了另外一个高端;电视和广播等技术虽然在效率上远远高于信函技术,但其必须定时收看或者收听,在时间上无法给出较高的自由度,而且没有即时的互动性;20年后,随着网络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电脑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大地上开始传播。因此,远程教育发展从技术路径即教育传播媒介来划分,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即第一阶段以印刷技术、邮政运输技术和早期视听技术为主要媒介手段的函授教育;第二阶段以单向传输电子信息通讯技术如电视、广播、录音和录像等为媒介的广播电视教育;第三阶段以双向交互的电子信息通讯技术如电子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心理技术等为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12年来,其技术的进步和演化是远程教育发展60年来进步最快、变化最大的阶段。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初期,以卫星直播和刻录磁带为主要学习方式;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网上实时沟通已经能够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已经成为可能。未来远程教育的发展将在第三阶段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基础上,更加智能化和更具开放性。
由以上分析可知,远程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对其所使用的技术有着非常强烈的依赖性,在某种意义上说,通讯技术的发达程度决定了远程教育的发达程度,即远程教育的发展路径是由其技术发展路径来决定的。
(二)远程教育发展的体制依赖
我国远程教育体制变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我国的远程教育延续和模仿了西方发达国家远程教育模式;二是传统教育在远程教育体制中留有深刻烙印。
全世界最早创办远程教育的是英国,英国在19世纪中就以函授的形成创办远程教育,1969年巨型大学—英国开放大学的成立成为世界远程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美国的远程教育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其特点是政府大幅度的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教育机构购置大量电化教育设备,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不断改善和优化教育手段。我国远程教育体制延续和模仿了西方远程教育发展模式,以函授教育为起点,函授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筹建巨型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注册学生规模上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列居全球巨型开放大学之首。而在用技术促进发展方面又完全沿用了美国的远程教育模式。
无论是以单向传输电子信息技术为媒介的卫星广播教育阶段还是以双向交互的电子信息通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阶段,我国的远程教育都没有脱离掉西方远程教育的发展模式,即远程教育由校总部、地区办公室和学习中心组成,各远程教育主办院校在全国各地主要城市建立办公室和学习中心,实行纵向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在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技术而发展。
我国的远程教育体制变迁除了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沿袭了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解放初期到20世纪末,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处于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的现状,因此教育资源属于限量供应产品;同时受我们文化氛围的影响,国人过分偏重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成为传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远程教育从一开始就延续和继承了传统教育中的限量供应和偏学历教育!特别是学历教育表现尤为严重,几乎成为所有远程教育的主业,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所涉及的人数少之又少。同时,国内各高校一直相对独立,体制上自我封闭,学校之间很难象国外高校一样可以实现学分互相互免等。
(三)远程教育发展的文化依赖
校园文化是校园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广泛接受的价值观点,以及该观点所倡导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并且这种文化深入到组织成员的思维深处,被组织成员所接受并在行为中表现出来。我国远程教育几乎都是在原有的机构中进行嫁接,如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基本上都是由普通高校在实施,其实施的人员也大部分从原普通高校中进行抽调,因此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就不可避免的将普通高校的文化渗透其中。普通高校文化氛围越浓、越有力,网络高等教育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文化路径依赖就越强烈,从而影响了远程教育实施者的思维模式,在潜意识中接受和默认大学教育的文化传统。因此说远程教育发展的文化依赖是隐形的,而且是长时间潜移默化的文化移植过程。
(四)远程教育发展的思维路径依赖
思维路径依赖主要是指远程教育实施者工作中的行政思维和由此而产生的行为路径依赖。各行政部门依据原有制度办事、部门间沟通僵化,实施者的思维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个新生的并且是在快速成长的新事物,而参与其中的行政人员对行政权力运行规则的依赖和崇拜降低了远程教育的效率;而参与远程教育的师生们同样受思维路径依赖而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创新,不能充分发挥参与远程教育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具体来说,一是惯性思维模式,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而现代远程教育却“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学生长期以来对教师的依赖以及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不放心是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和转换;二是先入为主模式,远程教育的参与人绝大多数都是先接受过传统教育的,传统教育的认知定势已经在这些参与人的思维中形成,这种先入为主的模式影响其对远程教育这种教育新模式的接受和创新;三是传统路线承袭模式,远程教育参与人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参照传统路线进行思维,缺乏主动创新意识和迅速应对变化的能力。
三、破除路径依赖,构建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远程教育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在技术、体制、文化和思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路径依赖,而且这种带有浓重“大学”或者“高校”色彩的远程教育模式,有着明显的狭隘性和误导性,而且诱导人们把高校远程教育狭隘的看作是 “网络版”的大学教育,甚至误认为高校远程教育就是大学教育以网络形式向外延展,完全违背了我国创办远程教育的初衷—服务于终身教育、服务于终身学习,阻碍了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不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从更广泛和更全面的宏观角度出发,这些路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人才培养战略以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
(一)破除路径依赖,准确定位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要想寻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破除各项路径依赖,进行准确定位。首先,必须弱化远程教育的用户(学习者、教师、管理者等)对技术的依赖。以目前远程教育所依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例,远程教育的参与者已经习惯了Windows操作界面、熟练使用Internet来搜索和处理各种信息、解决各种难题,一旦转换技术、换成一种全新的操作界面,用户需要花费一大笔学习成本。即使知道新技术对远程教育的发展来说更好,但这些老用户依然会对原来的技术保持忠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远程教育的发展。但是远程教育的发展必须依托技术的进步而进步,所以必须要弱化用户对技术的依赖,在人机对话中尽量将技术影藏到后台,让人机对话的界面更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其次,要突破纵向管理和偏重学历教育的体制。我国远程教育目前沿用西方的纵向管理体制,机构庞大而且臃肿,沟通效率普遍较低。突破纵向管理体制,扁平化远程教育管理机制是远程教育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偏重学历教育的远程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需要,必须要打破这个思维定式,让培训更多的走进远程教育。第三,远程教育要淡化校园角色、摆脱学校血统,建立自己的远程教育文化。创建远程教育文化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所有远程参与者的支持,特别是远程教育的举办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入远程教育文化因素,并逐步推行直至形成这种文化氛围。第四,加强远程教育实施者的培训,降低行政人员对原有行政规则的依赖,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我国远程教育只有在不再依附传统学历教育的时候才是真正开创新局面。所以未来远程教育的定位应该是与传统的具有一整套学科性教育和专业性、职业性教育相互补充、相互兼容和相互衔接的教育,他是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岗前、在岗、转岗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及各种非传统教育的教育形式,它是一个以先进通讯技术为手段的终生学习平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只要有学习的需要就有远程教育。
(二)明确发展方向,构建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远程教育
未来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服务于全民学习、服务于终身学习,一句话,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而存在。
1.服务于全民学习: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刺激人类社会改革和前进的巨大动力,学习已经不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组织的需要,而是全社会、全民的需要。全民学习的氛围已经在中国悄然形成,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资源虽然在不断扩展,但相对于需求来说还是匮乏的,远程教育由于其不受人数的影响,只要有终端学习的设备即可进行学习,正好能够满足全民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可以以群体为基础、通过各种先进的通讯技术把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教师和学生联系到一个虚拟的空间中,让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变为远程教育学习者。全民基础的远程教育是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服务于终身学习:只有坚持终身学习,人才可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远程教育创建初期,其作用主要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随着学历教育的普及,远程教育又肩负着加快教育公平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义务。远程教育要切实实现教育的公平—有教无类,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都能够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因此,远程教育在终身学习体系中不可避免的要承担一个职责—为人人享受优质教育提供平台。
3.服务于学习型社会:我国的传统教育中,享受教育是需要经过一层层考试和录用的程序,这是教育选择人的社会,人是被动的,教育作为稀缺资源而享有着优先权。而学习型社会恰恰相反,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其所想要接受的教育,即由人来自主的选择教育的社会。远程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人人都能够自主选择教育,让学习型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
[1]翼鼎全,张亚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可能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1998(08).
[2]徐皓.终身学习的追求与远程教育的使命[M].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9.
[3]赵继红,等.浅析文化对现代远程教育制度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
王法勇(1969-),男,山东诸城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华婷(1977-),女,安徽安庆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中级统计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刘艳桃(1976-),女,湖南岳阳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本文系广东远程开放教育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构建学习型社会中远程教育发展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YJ0802)。
G710
A
1001-7518(2012)20-0015-03
责任编辑 夏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