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至正时期刘基书画交游考略*
2012-01-29徐文平
徐文平
(丽水学院艺术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善弹琴、擅丹青,为一代书法名手,在元末明初书画界有重要影响。惜其深厚的艺术修养与出色的艺术成就,屡为功名所掩,故历来评述者鲜。今对刘基书画交游进行深究考订,不但能更好地探窥刘基及其书画友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状况,而且有助于了解时代书画之风尚。
刘基书画交游主要在元末至正时期(1341-1370)。至正是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前后一共30年。这个时期元朝由稳定、战乱走向灭亡,但对中国艺术史来说,至正年间的书画艺术却是有元一代书画艺术最后的辉煌时期,刘基则经历了积极用世、隐逸、再积极用世的人生转折过程。
至正时期刘基书画交游对象主要有三类人:一是方外之士,如别峰和尚、竺西和尚、仲山和尚、中峰永先和尚,道士张雨、韩克铭等;二是处士,如金华宋濂,会稽富好礼,萧山包与直、贾性之,诸暨王冕,台州黄元徽,杭州郑善止,栝苍陈彦德、陈太初等;三是官员,如浙东宣慰副使石抹宜孙、丽水县尹王伯衡、缙云县尹林彬祖等。这些与刘基有书画、文字之交的朋友,或为书家、画家,或为书画收藏鉴赏家,地域不拘但以浙东各地为主。今索引相关史料,可以考得至正时期刘基的书画交游对象至少有39人,其中方外之士9位,处士20位,官员10位。其中处士最多,竟占一半之强,方外之士、官员人数相当。他们有年龄大的,也有年龄小的,有名声大的,更有寂寂无名的,且为官者多不在高位。“结交无疏戚,艰难见平生。金石苟不渝,万里如两楹。”(刘基《正月廿三日得台州黄元徽书有感》三首之二)“朋友以义合,久要贵不忘。”(刘基《结交行》)“交游尚质俭,而不事华饰。况有良友朋,时来慰岑寂。”(刘基《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与人交游,开心见诚,坦然无间阻。至于义所不直,无少假借,虽亲之者以此,而忌之者亦以此。”(黄伯生《诚意伯刘公行状》)刘基的这些交游原则,往往在其书画友身上同样得到体现。文学、耿介、道德是他们共有的一些特点,诗文更是彼此书画交游之媒介,据此可以感受到元末书画发展虽处于动荡多事之秋,却依然兴盛并充满着浓厚的文人气息、平民气息和隐逸气息。兹将刘基与该时期书画交游的代表人物吴叡、王冕、张雨3人的交往情况及与其他36人交往简况,略加考次如下。
一、与吴叡的交往
吴叡(1298-1355),字孟思,号云涛散人、青云生、养素处士,祖籍濮阳,移居杭州。终身布衣,拜元代印学宗师吾衍为师,篆、隶书法名动当世。刘基《吴孟思墓志铭》云:“孟思少好学,工翰墨,尤精篆、隶。凡历代古文款识制度,无不考究,得其要妙。下笔初若不经意,而动合矩度。识者谓吾子行、赵文敏不能过也。”王冕《挽吴孟思》云:“云涛处士老儒林,书法精明古学深。百粤三吴称独步,八分一字直千金。”郑元祐《古书行赠吴孟思》亦云:“自公骑箕上天去,众论悉与濮阳生。生名吴睿孟思字,篆隶可宝如璜珩。”吴叡以处士之身,获当代名流宝誉甚厚,可见其书法影响之大。尽管如此,吴叡生平及书法事迹还是全赖刘基所撰《吴孟思墓志铭》得以留传。刘基关于吴叡“外不与物忤,而内甚刚介。所交多达官,而略无荐进之意”(刘基《吴孟思墓志铭》)的性格写照,其实也是当时平民书画家比较普遍的人生态度。
刘基与吴叡的交游在《吴孟思墓志铭》中有交待:“至正十五年春三月濮阳吴孟思卒。……基居杭时尝与孟思游而善。卒于昆山之寓舍,年五十八……”考刘基始到杭城是在至正八年戊子(1348),其在《刘显仁墓志铭》云:“至正八年,予初寓临安。”次年提学江浙行省,至正十一年末托病辞职归里,至正十二年初省檄为浙东元帅府,自里返杭后即赴浙东一带参与戎事。刘基不提官衔而云“居杭”,可见两人获面当为刘基“初寓临安”时,即至正八年(1348)。又《吴孟思墓志铭》云:“(吴孟思)所著述有《云涛萃稿》、《说文续释》、《集古印谱》传于世。”明记其有一部《集古印谱》传世。按:明徐上达的《印法参同》记《吴孟思印谱》云:“子行弟子也,亦精篆隶,摹顺伯之不及见者为册,长洲沈润卿又摹孟思之不及见者,并刻之。”[1]近代柴子英的《印学年表》[2]亦谓:“吴氏摹补宋王厚之(顺伯)原《汉晋印章图谱》,未及出版,明人木版摹刻印行,世称《吴氏印谱》。此为现存最早之古代铜玉印印谱。”云云。刘基所言《集古印谱》当为明徐上达所言的《吴孟思印谱》。“吴孟思素以篆隶名,而是编皆其手录,尤可宝也。”(揭汯《吴氏印谱序》)《吴孟思印谱》的出现,使得元代开始对印学有系统传承,开印学研究和艺术化之风尚。吴叡另有《篆书千字文》、《隶书离骚》、《九歌图卷跋》等书迹传世。
吴叡的学生钱唐人褚奂,字士文,善书法,精篆刻,在至正九年(1349)刘基提学江浙行省后,曾随刘基在试院中做过校改文稿的工作,刘、褚二人为亦师亦友关系。至正十一年(1351)秋,杭州福严寺修缮扩建告竣,有假名刘基作碑记者,为褚奂所识破。褚奂乃偕住持崇行师登门求真文,不巧此时刘基已具舟将归,仓促间未能成文。次年刘基返杭后经崇行师再次恳请,始成《杭州实庵和尚福严寺记》,并由褚奂书丹,碑树于杭州福严寺。
二、与张雨的交往
张雨(1283-1350),①字伯雨,自号句曲外史,钱塘(今杭州)人,是元代著名的道士、文人,长于诗文、书法,少时曾侍赵孟頫学书,赵每以陶弘景期之。张雨逸才英气,为人潇洒不拘,60岁后还俗,隐居杭州,与元末名士杨维祯、黄公望、倪瓒、陈旅等多有交往,有《元品录》、《句曲外史集》等传世。
刘基与张雨交游地点也是在杭州,具体时间在至正九年(1349)。刘基在为张雨所作的《句曲外史张伯雨墓志铭》中说:“至正乙酉,基以提举儒学备员江浙,始获与外史一见,即如平生欢。”这里“乙酉”为“己丑”之误,[3]为张雨去世前一年。“外史素不与俗人交。人有不善则面折之,而有善亦未尝不力扬之,故远近之有学者无不愿踵其门,虽不见许可亦不敢憾,非其识见精敏、操履端正,何能使人畏服若是哉。”(《句曲外史张伯雨墓志铭》)在刘基眼里,张雨是一个性情峻隘的道德之士,两人交游自是欢畅无比,可让人遗憾的是,张雨在他们交往不久,即羽化仙去,去世前立遗嘱恳请刘基为其亲撰墓志铭,刘基为此感慨万分:“世之拔流俗而行者鲜矣!得斯人而弗得久与游,深不可惜哉。”(《句曲外史张伯雨墓志铭》)明嘉靖间孔文讲(即石楼野生)对此有一段很好的评论:“尝考外史之交尽当时海内名士,而为之铭者则晚交之诚意公也。公之才器非外史莫能识,而外史之玄德懿行非公亦莫能之能铭,是不可以或然论也。”可见刘、张相交虽晚却是最为相知。刘基用心撰写张雨墓志铭,先寻访事迹于张雨诸道徒,未果,再根据吴叡(双方共同挚交,臆推吴叡就是刘基与张雨交游的中介人)提供的张雨生平素材,挥毫写就《句曲外史张伯雨墓志铭》。该墓志铭珍贵异常,它是我们今天了解张雨生平唯一较详实的文字史料。
三、与王冕的交往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梅花屋主、会稽外史等,浙江诸暨人。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刘基与王冕的交游,源于刘基对王冕诗歌的推崇,刘基在《王原章诗集序》中写道:“余在杭时,闻会稽王原章为诗,士大夫之工诗者为称道之,恨不能识也。至正甲午,盗起瓯、括间,予避地之会稽,始得尽观原章所为诗。”至正甲午即至正十四年(1354),刘基避地于绍兴开始是在该年春二月,刘基《牡丹会诗序》云:“甲午之春,予避地会稽”,刘基《棣萼轩记》亦云:“至正十四年春二月,予以事至萧山……明日,予还居越。”刘基以文会友,与王冕相识后,情趣相投,诗歌互唱,甚是相得。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一格。刘基极为赞赏,为其写下不少题画诗,其中单古诗《题王元章梅花图》就有两首:“会稽老王拙且痴,能画梅花称绝奇。春窗走笔生古怪,中有窈窕倾城姿。人生得闲真是好,得闲不闲惟此老。布袍阘茸发不流,一生只被梅花恼。天生梅实可和羮,尔梅有花结不成。世间花实总尤物,不如画图终古无枯荣。”“道人红颜映髭雪,欲与梅花斗清洁。梦魂化作梅花神,貌得梅花最奇绝。高轩落笔当晴曦,寒风吹树寒云垂。九霄露洗珠玉蕊,野水影动龙蛇枝。劳生苦被烦热恼,见此使人开怀抱。虚堂夜半明月入,玄鹤一声惊绝倒。西湖处士骨已槁,湖上淡烟迷蔓草。石坛昼夜长苍苔,紫脱瑶英为谁好。罗浮山,在何处?闻道其间无散木,只有梅花三万树。皇初平,在金华。山中白羊许借我,与尔并驾凌飞霞。”
其中前一首除对王冕“能画梅花称绝奇”外,对其“布袍阘茸发不流,一生只被梅花恼”的疏狂而又峻洁的人格表示出由衷的赞叹。王冕也有回应,他在《雪中次韵答刘提举》中说:“此时忽想括苍翁,应是清冰生肺胆。”“君歌我和纵高情,痛扫华腴归古淡。”刘基直呼王冕为“老王”,既见王冕长于刘基(王冕年龄比刘基大25岁)之实,更见两人亲密无拘之情状。当王冕诗集付梓之际,王冕特请刘基为之作序,刘基在诗序中高度评价了王冕诗:“直而不绞,质而不理,毫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章之表,非徒作,因大敬焉。”王冕《题青田山房》诗则云:“青田刘处士,潇洒好山房。夜月移花磴,春云动石床。书声通远谷,琴响应消商。我欲相依住,临流筑草堂。”“青田山房”为刘基书斋名,王冕想结庐青田依刘基,足见王冕对忘年之交的刘基感情之深厚,亦表明二人情性气质的十分相契。当他们的朋友吴孟思去世后,王冕曾作《挽吴孟思》诗悼念,刘基则为之撰写《吴孟思墓志铭》,对书画交游的珍爱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后一首诗原题在王冕《双清图卷》后,落款“刘基为与宜书”。与宜为萧山戴氏画楼主人,王冕自题《双清图卷》云:“至正七年四月八日,寓萧山戴氏画楼,是日风雨大作,客兴挹郁,与宜携长纸索予写梅。拂纸挥毫,便觉萧爽,如明月雪雾,放舟洞庭林屋之下,精神飞动,不知人世之□云何如也!遂纵情为作推篷横看勒竹以副,命‘双清图’云。冕识。”(陈撰《书画涉笔》)考刘基至正十四年(1354)二月避地于绍兴后,常来往于绍兴、萧山间,萧山有他不少友人,戴氏画楼主人与宜即是其中之一。想与宜邀刘基至戴氏画楼后,捧出七年前王冕画的《双清图卷》请其跋后,刘基不禁为之倾倒,诗绪飞扬,挥毫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梅花诗作。可能深受王冕画梅影响,刘基自己平日绘画亦以画梅见多,我们从其《题梅屏二绝》、《题画梅》、《题梅花小禽图》、《题画红梅》、《题梅花图》、《题三香图》等众多的梅花题画诗中,可以看出刘基确实画过不少梅花。刘基所绘梅花图在清道光年间尚有流传,清钱杜《松壶画忆》载:“铁岭于氏藏刘伯温写梅一帧,似工细而不为绳尺所拘。其妙处非专门名家,而一花一蕊并秀色可餐,殊可珍宝。于氏欲铭泓泐上石,乞余临抚,恐仅得形似耳。”[4]文云“似工细而不为绳尺所拘”,恰恰透出刘基工细却逸放、高标而孤洁的画风与天然神韵,这也是当时文人画兴盛的共有时代之风尚。
四、与其他书画朋友的交往
1.别峰上人,越地僧,塔山宝林禅寺住持。诗云:“会晤属时艰,观览增感慨。”(刘基《别峰和尚方丈题唐子华山阴图》)交游于避地会稽期间。
2.竺西和尚,越地僧。刘基有《为竺西和尚题溪山茅屋图》、《春谷诗为竺西和尚赋》等。交游于避地会稽期间。
3.仲山和尚,越地僧。诗云:“剡藤素拂秋云冷,眼前惊见沧江永。”(刘基《题仲山和尚群鱼图》)交游于避地会稽期间。
4.中峰永先和尚,越地僧。诗云“我生胡为羇旅间”(刘基《中峰永先和尚醉墨图》),两人交游当为避地会稽期间。诗中直呼中峰永先和尚为“老先”,可见两人关系亲密。
5.衍上人,越地僧。诗云“江海烟尘羁客泪,云山桑梓别人居”(刘基《仍用韵酬衍上人(二首)》)。两人交游当为避地会稽期间。刘基《再用韵答严衍二上人》、《仍用韵酬衍上人(二首)》,其“再用”、“仍用”,唱和之殷,情谊之厚,可见一斑。
6.瑞上人,越地僧。诗云“兰渚流觞新到越”、“羇旅相逢聊自慰”(刘基《题瑞上人山水图》),两人交游当为避地会稽期间。至正初旅元日本僧人此山妙在(1296-1377)有《瑞上人回越》诗:“瘦筇侵晓出禅关,千古山阴清兴远。丹桂飘香八月天。秋风又买剡溪船。”
7.同讲师,越地僧。塔山宝林禅寺为刘基避地会稽期间常往之地,刘基与寺庙僧人别峰和尚、同讲师等多有交游。刘基有《宝林同讲师渴马图歌》。
8.韩克铭,处州仙都道士。据徐朔方先生《二鬼诗索隐》推测:韩山子可能就是韩克铭。从之。诗谓“轩辕道士轩辕孙”、“羡君轩辕之后昆”,当为仙都道士,或写于刘基与石抹宜孙共谋“栝寇”期间。刘基有《为韩克铭题画石鼎联句图》。
9.李康,字宁之,号梅月处士,桐庐人。至正二年(1342)秋辞官自江西归,隐于桐江时寓居李家。至正十八年(1358)李宁之去世时,刘基亲临其丧,并作诗以诔之。李宁之“书画琴弈,冠绝一时”(乾隆《浙江通志》),所绘《伏羲像》今藏故宫博物院。刘基有《留别李君宁之》诗。清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九二、光绪《桐庐县志》皆载两人交游事迹。
10.余阙,字廷心,河西唐兀氏,色目人。其父为官庐州,即以此地为籍。官至浙东廉访司佥事。以事被劾。归隐庐州青阳山。刘基与余阙为同榜进士、好友。余阙死于元至正十八年陈友谅之难,后刘基作《沁园春(生天地间)》以吊之。余阙“工篆隶,字体淳古”(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诗、文、篆、隶,皆精致可传”(《宋文宪集》卷四○《余阙传》),余阙作《送刘伯温之江西廉使得云字》,刘基有《次韵和余嘉宾御使见寄》、《沁园春(生天地间)》等。
11.郑善止,杭州人。刘基有《为杭州郑善止题蓬莱山图》,交游及题诗当为刘基居杭期间。
12.高明,字则诚,一字晦叔,号莱根道人,瑞安人。高明:“登至正乙酉第,授处州录事,有能声。……既去,民立去思碑,郡人刘基为文记之。”(明嘉靖《瑞安县志》)明人汪珂玉《珊瑚网》中载其“善书,《元名公翰墨卷》有高则诚书”。刘基有《从军诗五首送高则诚南征》、《次韵高则诚雨中三首》,交游当为居杭期间。顾硕《跋任氏交游文翰卷后》有载。
13.苏天爵,字伯修,号滋溪先生。明丰坊《书诀》谓苏天爵:“书学赵子昂”,擅长“小楷,中楷。”至正七年苏天爵任江浙行省参政。至正九年苏天爵上调大都路总管,刘基作《送苏参政除大都路总管序并诗》,另有《书苏伯修御史断狱记后》、《尚书王师鲁文集序》等。交游为居杭期间。
14.葛元哲,又名葛元喆,金溪人。葛元哲元至正七年(1347)乡试中举,次年春闱连捷,登进士第,辟掾于江浙行省,充簿书役。《全元文》称其“书法与赵孟頫并称”。据至正十年(1350)刘基《送葛元哲归江西》:“豫章江上一逢君,矫矫鸡群一孤凤。”二人结交当在刘基任职高安五年期间。“别来八见秋雁过。忽然会合增长嗟”至”江东山水看一遍”写他们杭州重逢在至正八年间及之后的一段交往。刘基另有《孝友堂记》录其事迹。
15.诸奂,字士文,钱塘(今杭州)人。诸奂与王冕一样是当时自篆自刻的文人篆刻家之一,善隶书,明丰坊《书诀》:“褚奂,字士文,钱唐人,师吴睿、蒋冕。”据至正十二年(1352)刘基《杭州实庵和尚福严寺记》载:“将勒石,命诸奂书之。奂尝从予校文棘闱中,颇知予。”二人当相交于刘基任职儒学副提举期间。详见前文一。
16.赵天泽,字鉴渊。夏文彦《图绘宝鉴》:“赵天泽,字鉴渊,蜀人,画梅竹。”杨慎《升庵集》:“赵天泽,蜀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黄廷桂等《四川通志》:“赵天泽,江津(今重庆市江津区)人。”刘基《任氏世系图叙》:“至正辛卯秋七月,西蜀赵天泽携予过会稽,历览名山古迹。”杨慎《升庵集》:“赵天泽……善栝苍刘公伯温。”黄廷桂等《四川通志》:“明赵天泽,江津人。元至正年间至江东。尝同刘基游武林,泛西湖。”赵天泽有《送儒学副提举刘公序》。交游于居杭期间。
17.王袆,字子充,号华川,义乌人。明丰坊《书诀》谓王袆“书学黄晋卿”,擅长“小楷”。据徐永明《王袆年谱》载,王袆至正十一年十月在钱塘拜见苏天爵,刘基与其定交游。
18.富好礼,会稽(今绍兴)人。据刘基《游云门记》载,至正十五年(1355)春,与天台朱右、东平李子庚、会稽富好礼、开元寺僧玄中等携手同游云门诸山。刘基有《题富好礼所畜村乐图》,避地会稽期间,相交于会稽。
19.包与直,萧山人。包与直当为包与善兄弟辈。至正十四年(1354)春二月,刘基“以事至萧山,过故人包与善,留舍于其棣萼之轩”(刘基《棣萼轩记》),称为“故人”,可见交往已有时日。刘基另有《为包与直题太一真人图》。避地会稽期间,相交于萧山。
20.贾性之,萧山人。避地会稽期间,刘基每往萧山,常于贾性之的“市隐斋”作画吟诗,倾情畅谈,如《宿贾性之市隐斋》云:“时物已迎新岁换,交情空向异乡亲。忽思昨夜残灯里,错认还家梦是真。”其身在异乡,在贾家还是有如还家之感,可见二人情谊之深厚。刘基另有《为贾性之题山水图》。相交于萧山。
21.戴潜,字起之,萧山人。戴潜学于朱震亨,精医术。“越萧山戴起之,父累世名家,庞厚老成,以在先朝尝执事藩府,谪遣濠梁。”(《荥阳外史集》)“在先朝尝执事藩府”,指在张士诚部谋事为官。刘基有《为戴起之题猿鸟图(牧溪画)》。避地会稽期间,相交于萧山。
22.戴与宜,萧山人。刘基有《为与宜题王元章梅花图》。避地会稽期间,相交于萧山。详见正文。
23.王麟,字文明,山阴(今绍兴)人。“栝苍刘基既志其圹,复铭其墓”,“王干户振鹏,麟之母姨夫也,以画名于朝,麟尝从之嬉,故遂工绘画。”“基自台来越,寓其家南楼。”(刘基《王文明墓志铭》)避地会稽期间,相交于山阴。
24.董楚芳,会稽(今绍兴)人。“金庭接四明,会稽藏禹穴。……我住城南隔天镜,朝夕看山见山性。”(刘基《为董楚芳题山水图》)“天镜”即“镜湖(鉴湖)”,可见其时刘基在绍兴,寄居于山阴县城塔山古刹下南边王文明家。避地会稽期间,相交于会稽。
25.丘彦良。据刘基《为丘彦良题牧溪和尚千雁图》诗中所云:“我家南山限苍岭,雁飞不到川路永。深林大谷蛇豕盛,愁向他乡抚虚景。人言鸿雁比弟兄,我有兄弟隔两城。”“限苍岭”、“他乡”、“兄弟隔两城”等可见其时刘基在绍兴。避地会稽期间,相交于会稽。
26.祝彦中。刘基有《为祝彦中题山水图》。据刘基《牡丹会诗序》:“甲子之春,予避地会稽,始识祝茂卿于吴君以时之所。”祝茂卿或为祝彦中。
27.唐子华,名棣,吴兴人。善画。官嘉兴照磨。刘基《别峰和尚方丈题唐子华山阴图》云:“自从永和来,燕游推胜槩。佳人去不还,盛集嗟未再。磨令实好奇,掇拾归画绘。上人远公徒,我亦渊明辈。会晤属时艰,观览增感慨。”以诗意推之,刘基与唐子华亦有交游。
28.黄元徽,台州人。刘基与石抹宜孙共谋“栝寇”期间有《正月廿三日得台州黄元徽书有感(三首)》:“手持故人书,心念故人情。开书问故人,泪下如雨倾。”刘基又有《为黄元徽题画松》。相交于至正十二年(1352)赴台、温一带参与戎事期间。
29.泰不华,字兼善,初名达善化,元文宗赐名泰不华,蒙古伯牙吾台氏。先世居白野山,其父塔不台始家居台州(今浙江临海市)。刘基与泰不华为同榜进士。至正十一年二月泰不华迁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次年初刘基为浙东元帅府都事,三月庚子,泰不华被方国珍诱杀,刘基作《吊泰不华元帅赋》。泰不华是元代蒙古族中最著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云:“善篆隶,温润遒劲”,元陶宗仪《书史会要》云:“篆书师徐铉、张有,稍变其法,自成一家,行笔亦圆熟,特乏风采耳。常以汉刻题今代碑额,极高古可尚,非他人所能及。正书宗欧阳率更(询),亦有体格。”
30.石抹宜孙,字申之,先辽之迪烈糺人。父石抹继祖为沿海上副万户。宜孙袭父职,守处州。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到至正十八年(1358)年底,刘基在处州与石抹宜孙共谋“栝寇”期间,闲时多有诗歌唱和、邀书作画之举。刘基有《题画菜戏呈石末公》、《处州分元帅府同知副都元帅石末德政碑颂》等。
31.林彬祖,字彦文,栝苍(今丽水)人。仕永嘉县丞、缙云县尹、浙东行枢密院都事等。刘基与其友善,详诗意,当属在处州与石抹等人的唱和之作。林彬祖善书法,书丹之碑有《重建灵应庙记》、《重修温州路谯楼记》、《季氏湖山义塾记》等。刘基有《次韵和林彦文在缙云见寄》、《次韵和林彦文刘山驿作诗》等。
32.陈彦德,栝苍(今丽水)人。与石抹宜孙共谋“栝寇”期间,刘基周围多书画之士,陈彦德为其一。刘基《陈彦德以画见赠,诗以酬之》诗云:“栝苍处士身姓陈,小郎英俊尤可人;欲取大地入掌握,笔意所到如有神。”
33.陈太初,栝苍(今丽水)人。据刘基《陈太初充兵应点作诗戏之》:“无仆无台一老儒,数间茅屋近通衢。忽闻巷长呼排甲,急换戎装出荷殳。就列敢辝长拱立,随群独作没阶趋。西风鼓角秋宵永,明日青髯是白须。”可见其时住在处州城里巷的老画家陈太初也要充兵应点,但因与元帅石抹宜孙有书画之交,仍有一定自由度。刘基另有《题陈太初画扇》、《戏和石末公催太初画山水之作》、《题石末元帅扇上有陈太初画松》。相交于与石抹宜孙共谋“栝寇”期间。
34.王伯衡。至正年间丽水县尹。刘基有《题王伯衡县尹桑阴图》。相交于与石抹宜孙共谋“栝寇”期间。
35.宋濂,金华人。刘基最好的朋友,元统元年(1333)之前即已相交。至正十八年(1358)刘基作《潜溪图歌为宋景濂赋》,题方外画家方从义为宋濂作《潜溪图》歌赋。
36.詹同,字同文。初名书,朱元璋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名同。婺源(今属江西)人。明丰坊《书诀》谓詹同:“书学二王”,擅长“小楷”。至正中,举茂才异等,詹同文除郴州学正。遇乱,家黄州,仕陈友谅为翰林学士承旨。入明后进翰林直学士、吏部尚书兼学士承旨。刘基有《为詹同文题浙江月夜观潮图》、《戏为雪鸡篇寄詹同文》等。刘基题诗未言其官衔,或系至正后期朱元璋幕中。
总之,元末至正时期是刘基书画交游的最主要时期,在这风云跌宕的30年生涯中,刘基结交了不少情性相契、志同道合的以文人高士为主的书画家及收藏鉴赏家,他们的交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书画的发展状况。本文只是撮其有交游代表意义的三位书画家作重点考述,其他俟异日再深入探讨。
注释:
①关于张伯雨的生卒年,当以1277-1348为是。详参四库本《句曲外史集》附录刘基所作的《句曲外史张伯雨墓志铭》中署名为野生的明人的跋语,邓绍基主编的《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75页有考述。
[1]郁重今.历代印谱序跋汇编[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23.
[2]西泠印社.印学论丛[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84:274.
[3]程杰.梅文化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2007:253.
[4]钱杜.松壶画忆[M].北京:中华书局,19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