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职业教育参与职能分析
2012-01-29柳连忠胡玲玲
□柳连忠 王 玲 胡玲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的战略目标,构建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是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需要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两者必须是一种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关系,两者既相互需求,又能够互利共赢,具有价值互指性,[1]二是要分析、厘清企业、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办学中各自所承担的具体职能。
一、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诉求
(一)积极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需求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思想起点是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但是,真正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1923年于其《管理的哲学》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此后,关于这一概念,不同的理论学派都对其有不同的阐述。“社会契约”理论的观点认为,企业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组织,能够且必须对其所处的社会系统提出的要求做出回应,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竞争战略”理论认为,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产品竞争时代已经渐渐由品牌竞争时代所取代,成熟的消费者正日益关注企业品牌中体现的价值观和社会形象,整个社会原先对企业的“单一经济单位”期望正日益转化为“企业公民”期望,更多的企业正在调整战略,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工具;“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有效处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因此,企业不能仅仅将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和单纯追逐利润作为经营目标,而应该更多地追求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2]
(二)积极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是经济转型期企业的职业教育现实需求
企业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的主体,也是经济转型期受冲击最大的群体。2011年春节前后,劳动力市场再现就业难和招工难两难并存的局面。据预测,“十二五”时期城镇每年需就业劳动力约为2500万人,加上1亿农村富裕劳动力,其中每年需转移就业约800-900万人,而岗位缺口每年只有1300万人,也就是说,总体上我国就业形势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就业压力将在未来一个时期长期存在。经调查,招工难主要出现在用工需求比较大的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服务业和薪酬待遇比较低的企业和岗位。[3]这一现象折射出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正日渐提高,企业依靠人口红利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技术换取利润,企业才能够生存,企业的转型亟需大量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要保障企业生产一线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则需要企业将更多的目光聚集在人力资本投资上,职业教育具有创造人力资本的特性,能够间接为个体和企业建立隐性供给关系,因此,企业要积极为职业院校提供岗位和技能需求信息,全方位参与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健全职业培训体系,积极开展职前和在职全程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职业技能,主动承担起经济转型的主体责任。
(三)积极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是企业发展的历史需求
鉴于有效地传递劳动经验、技术技巧的需要,古代手工作坊主要采用学徒制的形式来培养技术工人。工业革命时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组织形式被大机器生产所代替,劳动分工进一步细化,一个生产流程会被分解为几十道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稍加训练和培训,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工序上的行家里手。[4]这就导致了工业革命时期,工厂企业大量雇佣廉价女工和童工,这种摧残妇女儿童发展的做法也不符合资本主义的长远利益。为此,英国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例如1802年的 《关于徒工的健康与道德的法律》和1819年的《工厂法》等,但是,法律的执行也带来了另一种弊端,大量的贫民儿童在结束初等教育后在社会上游荡,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为缓和阶级矛盾,一些企业开始创办各种形式的慈善学校,对贫苦儿童施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的劳动者。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职业岗位的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职业岗位更替速度加快,产业工人不但要具有初始职业岗位的技术能力,还必须具有适应职业岗位快速更替的知识、技术能力。因此,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紧密,例如,德国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来满足行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日本则采用行业企业内部培训的方式进行职业教育等等。[5]
(四)积极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生产力因素是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则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依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人的素质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都在于该企业员工的素质。因此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至关重要,人力资本投资又可以分为通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通用性人力资本是指具有跨企业甚至跨行业的普遍适用性的科学知识与生产技能,专用性人力资本则是指专门适用于某一企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6]相对于企业而言,后一种投资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前一种投资。鉴于职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职业特性和技术特性,使得能够满足专用性人力资本需求的,主要是职业教育,“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大生产中,在形成发达、专门劳动力方面,没有哪一种教育可以和职业教育相比。”经过职业教育,劳动力的形式和性质发生了改变,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或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智力水平,教育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把非熟练的劳动力训练成熟练劳动力,提高未来劳动力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或培训,改变现有劳动力的形态,使其由从事简单劳动到从事复杂劳动,由从事一般性劳动到成为专门人才,更加适合生产变革的需要,通过人的职业劳动,能够成功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实现生产力的扩大再生产,从而最终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7]
二、职业教育的企业参与诉求
(一)企业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中重要的推动力量
发达国家举办职业教育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基于企业的职业教育。比如日本,一些实力雄厚的公司一般都自己举办职业教育,例如,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电器工学院”、“松下电器商学院”,丰田公司举办的“丰田工业大学”,日立公司举办的“日立工业专科学校”等等,小企业在采取与政府、其他企业或职业培训学校合作的方式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这使得日本企业保持了极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奇迹可以说主要靠的是基于企业的职业教育,即企业内的职业教育,这是推动日本经济发展、产业振兴的强大动力。二是基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比如德国的“双元制”,就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办学,但以企业办学为主,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任务的办学模式。[8]在该模式中,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确定,到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都从企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出发来进行,充分体现了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职业教育的特点。三是基于学校的职业教育。较为典型的是澳大利亚的基于学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又称之为基于学校的新学徒制度,该类型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通过澳大利亚技术学院来实施,技术学院议案中要求技术学院建立的原则充分体现了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其中要求采纳新的企业领导方式,与地方委员会合作提供教育与培训;学院提供的行业培训必须与企业相关,学生在技术学院学习的知识必须与企业的需求直接相关等等。
(二)企业参与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
早在1982年颁布的我国第四部宪法规定:鼓励企业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1992年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未成年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1995年的《教育法》规定,企业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鼓励企业同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1996年《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并承担其费用。企业可以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也可以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国家支持企业通过设立奖学金、贷学金等方式捐资助学,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并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2007年颁布的《就业促进法》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愈来愈意识到企业与职业教育的价值互指关系,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三)企业参与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理性诉求
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分析,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一大批有一定科学文化基础和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9]具体来说,就是为企业生产、技术、服务、管理一线培养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10],因此,企业是职业教育主要的服务对象之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调查企业的技术、岗位需求和企业文化需求,并以此确定职业院校的课程目标。从职业教育内容上分析,职业教育主要是传授工作知识的教育,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有差距,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深入企业,了解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了解企业最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及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用人标准、操作规范以及岗位职责,并以此选择相关专业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案,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符合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就业。从职业教育考核分析,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教育已成共识,亟需企业参与制订职业教育教学考核标准,共同实施职业教育考核。从职业教育师资建设和培训基地建设分析,无论学校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如何高,与生产一线技术专家、操作能手相比,总有距离,因此,职业学校一定要紧密联系企业,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企业式实训基地。而且,从我国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社会需求分析,仅仅依靠政府独立办学很难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亟需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各种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11]
三、企业的职业教育参与职能
(一)单独或联合举办职业教育
我国1996年发布的《职业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企业可以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因此,企业有依法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权利和义务。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鼓励支持企业单独举办职业学校,进行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对于举办职业学校的企业,各地要在土地使用、教师待遇等方面给予与政府举办的学校相同的政策,并予以税费等方面的优惠,对企业收取的教育费附加要按有关规定返还企业用于职业教育。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将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教育纳入地方职业教育事业的招生和管理范围。积极支持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实行产教结合,企业也可依托职业学校建立培训中心,联合举办职业教育。
(二)全面参与职业教育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企业要全面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为职业教育提供本企业的实际需求信息,如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和系统化工作任务需求信息等,作为职业院校教育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之一。企业有责任和义务鼓励本企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提供相关的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总结、提炼工作岗位的、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工作过程结构的典型工作任务,从中提炼职业教育所需培养的能力点,[12]工作知识、工作态度和人文素养等,为职业院校筛选合适的课程内容提供支持。在职业教育教学阶段,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为职业院校学生积极提供实训实习场所和必要的职业指导教师,甚至必要的实习工资,不但如此,企业还要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兼职等。在职业教育评估阶段,企业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为职业院校提供符合本行业从业标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协助职业院校做好课程评价。
(三)大力支持职业教育
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是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同时也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企业即使不能直接参与职业教育,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支持职业教育:一是积极参与推动建立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二是从经费上支持职业教育办学,主要包括企业直接捐资支持职业教育办学,为职业院校捐赠各种仪器、设备,设立奖学金、贷学金等方式捐资助学等;三是积极参与各种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参加各种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会议,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职业教育项目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指导性建议;四是为职业教育提供实际教育帮助,主要包括为职业院校提供师资培训机会,为职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为职业院校提供兼职教师或技术支持等;五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技术攻关等横向课题研发以及技术推广工作等等。
(四)做好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工作
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为职业教育做好公共服务工作。一是企业要为职业教育做好教育咨询服务工作,比如为职业教育提供办学咨询、人才需求信息,人才技术结构、年龄结构、岗位空缺信息,岗位、技能需求信息,就业信息,企业管理、文化信息等,并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综合本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国内国际经济发展需求,为行业内企业和职业院校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进行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预测等;二是可以为职业教育提供金融服务,比如职业教育贷款、保险、职业教育理财咨询服务等;三是为职业教育学术服务,积极协助或组织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召开职业教育学术会议,提供职业教育交流 学习 培训服务 与职业院校共建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为职业院校提供科技成果中介服务,积极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应用工作等;四是为职业教育学生服务,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习实训指导服务、职业资格鉴定、评估服务以及组织开展相关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13]
[1]王玲,刁哲军,王春丽.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价值互指[J].职教论坛:2010(28):8-9.
[2]周梁.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J].教育与职业,2011(29):16-18.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54-55.
[4][8][11]翟海魂.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6,163,250-251.
[5]王玲,杨景振.行业的职业教育指导职能分析[J].职教论坛,2011(19):36-39.
[6]杭永宝.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和成本收益问题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8,58,198.
[7][13]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9-110,682-683.
[9]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3.
[10]职业教育基本问题访谈录Ⅰ——职业教育是什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4):8-14.
[1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