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金模式”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基本能力强化与拓展训练的实践及建议

2012-01-29李晓敏

中国地质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紫金专业能力

章 广,李晓敏

福州大学 紫金矿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进入21 世纪以来,资源已渐渐成为制约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瓶颈,要缓解资源瓶颈的制约,重点在振兴地质找矿工作,关键在加快地学人才培养[1-2]。基于此,福州大学和紫金矿业集团联合创办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遵循“企业支持办学建设、企业参与办学过程、企业检验办学成效”的“紫金模式”[3],立足于新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强化学生基本能力训练,培养新时期地矿企业紧缺的适用型人才。但由于教学资源的稀缺和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导致多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基本能力训练减弱,使得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忽视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和研究基础奠定的问题。为克服这些问题,紫金矿业学院开始了一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嵌入基本能力强化与拓展的长期训练计划[4]。笔者作为全程参与该项计划的一名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得到了较为系统的训练,个人的基本技能也得到了强化与拓展,为今后的研究型学习和实践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能力强化训练的过程及体会

地学类专业大学生作为我国地矿人才的后备军和接班人,肩负着振兴地矿工作的光荣使命。同时作为实践性与理论性高度结合的特殊专业,要求高校在培养地矿专业人才的时候注重强化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更加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利用“紫金模式”的办学优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实际,通过多种手段从进入大学就开始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

1.基本专业技能训练

资源勘查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动手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本质。因此,在国内一些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和课程改革的需要[5],普遍缩短专业基础课程和野外实习的学时的情形下,紫金矿业学院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压缩课堂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验课教学学时,使之占学科总学时的1/2甚至更多。同时学院利用和企业联合办学的优势,借助企业提供的经费支持和实习基地,增加地质实习的时间和范围,以保证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强化。

我们在本科阶段有多次系统的专业实习,包括已经完成地质认知实习、永安教学实习、矿山生产实习、二三年级暑假的顶岗实习和最后到预签约单位的毕业实习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逐渐掌握了罗盘和地质图的使用、地质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岩芯和坑探工程编录等基本技能,随后这些技能又在三年级暑假的顶岗实习中得到训练和强化,在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巩固了基本技能,深化了对专业的认知和认可程度,最终为毕业实习奠定基础。

虽然实习的总体效果较为理想,但是,由于时间跨度比较大,且受学生每一阶段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影响,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无法做到连续化和深入化。并且少部分同学对此也不够重视,往往应付了之。这也是今后基本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2.基本文字能力训练

资源勘查工程虽然实践性很强,但是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相对其他工科学科而言,它也非常强调系统的科学理论阐述,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文字功底的积累。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工作者即使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体会,但是却不能用技术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势必影响其工作能力的认可,也会地影响其个人的发展。在“紫金模式”教学实践中,从一开始的专业基础课“普通地质学”到大学四年级的专业选修课“环境矿物学”,近70% 的课程教学中都融入了相应的文字能力训练。

“普通地质学”是我们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它启蒙了我们的地质思维,为我们开启了一片新的地学天地。课程结束后,我们参与了基础地质认知实习,并被要求提交一份认知实习报告。这是我们撰写的第一份专业性文字资料,但同时又不是十分专业的,因为它虽然涉及了专业知识的应用,却只是将检索到的科普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归纳。尽管如此,其初步训练了我们的资料运用能力、文字归纳能力和基本写作能力,是我们“由非入专”的开始。

紧随其后的“结晶学与矿物学”和“岩石学”课程的读书报告是对学生基本文字能力的专业性训练,要求学生以相应的专业概念为主题,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选题、文献检索和问题分析,最终提交一份读书报告。通过这次的训练,我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主要是专业知识的运用更加成熟,但整体框架还是脱离不了地质认知实习报告的模式。

永安教学实习报告是我们真正意义上接触专业性的地质报告开始,这份报告不仅涉及资料的查阅和运用,还需要我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就地取材并验证,这时前期的训练效果就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炼观点,得心应手使用相关资料并整理成文。这是一份有学生自己观点的报告,也是基本文字能力训练初见成效的关键一步。

到矿山生产实习的时候,文字能力的训练目标早已不是普通的实习报告,这一阶段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近乎完善,有能力按照企业生产的模式开展实习工作。期间我们接触到了庞大的实际数据资料,需要我们根据所在的不同实习区域,结合野外收集的实际素材和前人的文献资料,针对老师提供的课题,撰写一份研究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这是一份实践性很强的报告,它对学生的整体知识架构有较高要求,要求学生有专业性的大局观和空间思维,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炼有研究性意义的观点并论证,这为毕业论文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3.文献查阅能力训练

资源勘查工程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这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理有据,合乎科学。笔者在参与基本能力强化和拓展训练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最初的基础地质认知实习报告还是后期的专业论文撰写,为了让论点更有说服力,论据更加充分,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因此,培养锻炼学生查阅科技文献的能力就刻不容缓。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各种实习报告、读书报告、研究性报告和专业小论文的撰写,以及开设“地球科学文献综述”这一专门课程来训练和强化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笔者在这个环节的训练中逐渐养成了碰到问题查找文献资料并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进而熟悉专业论文的表达思路、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

4.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中国古代文学评论家刘勰曾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当今的学术环境早已不再是埋头苦干的时代,要求学者不仅有研究成果还能够将之表达出来。因此在基本能力训练的整个过程中,老师及学生们一直在寻找如何构建“理论+实践+成果展示”的有效模式,从最初的“结晶学与矿物学”、“地球化学”到后期的“矿床成因模型”,最终参考毕业论文答辩总结出一条学生分组合作、自主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完成一份PPT,并选举或抽选代表在课堂上详细阐述成果展示训练计划[4]。笔者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由最初的不理解、不接受和不主动,到后期的理解并主动参与,深刻地体会到这个训练的重要意义。它不仅锻炼和巩固了我们分析问题、查阅资料、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应对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有极大的锻炼意义,为最终的毕业答辩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专业论文撰写能力训练

本单元的训练主要是在“矿床成因模型”的课程上,这也是“紫金模式”带来的便利。第六学期我们在上杭教学基地上课,授课教师主要是紫金矿业集团的双师型教师,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集团的资源,将企业的工作思路带入课堂。在东南地勘院祁进平老师的组织下,部分学生利用公司现有的项目资料,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课题,完成一篇关于矿床成因的论文,并进行一次答辩,综合论文及答辩成绩作为学科的最终成绩。这项训练可以说是毕业论文前的一次小型实战,它为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二、基本能力拓展训练过程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传统的单一型专业人才已经逐渐难以适应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因此,为适应现代化地矿人才的培养需求,计划中除了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强化训练外,还要求学生主动地拓展自身的基本能力,争取涉及各方面的知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并得到良好发展做好铺垫。

1.组织策划专业竞赛活动

笔者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组织策划学生活动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训练计划中,笔者组织策划了紫金矿业学院第二届矿物节和第一届地学综合知识竞赛。在矿物节的统筹和策划撰写的过程中笔者的组织策划、协调能力得到极大地锻炼,同时在专业知识的应用、科普化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而在地学综合知识竞赛中,笔者除了负责组织策划、统筹协调外,还是竞赛出题组的成员。在这些和专业密切结合的学生活动中,笔者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

2.积极参与科研实践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是一个关于中国教育的命题,是一个足以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6]。今天,人们逐渐意识到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在大学,因此,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成为大学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从大学一年级的下半年开始,学院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利用老师带学生,老生带新生的方法,充分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笔者在参与福州大学本科生科研实训计划(SRTP)和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紫金矿业学院实验室岩石薄片鉴定归类及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基本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也初步培养了一定的科研能力。

3.参加全国性专业竞赛

专业性竞赛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笔者就曾代表学院首次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并获得“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单项优胜奖。在参赛队员集训和比赛的过程中,笔者不仅系统温习了专业知识、强化基本技能,还在与老牌地学院校的学生同台竞技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及优势,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三、对于基本能力强化和拓展训练的建议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基本能力强化与拓展训练实施三年多以来,我们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到最后积极参与,这个过程见证了本科生基本能力训练体系从青涩走向成熟。作为计划的全程参与者,笔者也看到了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从学生的角度对后续的基本能力训练提出一些工作和发展的建议。

1.设立小型专项科研基金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虽然当前大部分高校都设有本科生科研实训计划(SRTP),但它较适合于高年级学生以及化工、物理等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且它忽视了学生从科研中是为了得到一种满足和能力的证实,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并主动去思考、探索新的问题。因此,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在充分考虑专业特色和低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的情况下,可以设立小型专项科研基金,侧重扶持小课题和小金额的项目,重点考察学生的基本能力。

2.重视知识融合,由“非”入“专”

“专业大联考”是当前许多高校强化高年级大学生知识综合应用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次综合型的考核,让学生将学过的所有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复习、融会贯通,这不仅是对高年级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也是一次升华。但是,如何鼓动学生的积极性来保证联考的质量呢?对此,若将“专业大联考”划入学院限定选修课的范畴,教师在1 个学分16 个学时的时间内给予学生指导和复习,最终以“专业大联考”作为考核,这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积极性问题。

3.科研、竞赛与教学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考试”成为考评优劣的主要手段,这导致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和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科研纳入教学体系,通过竞赛、考试双重考核,多管齐下,发掘学生潜能[7]。如祁进平老师在“矿床成因模型”的教学过程中就利用了校企联合办学的优势资源,组织部分学生前往连城姑田铜多金属矿实地考察,采集标本,最终根据学生的野外能力、论文成绩和论文答辩表现等综合评定成绩。

4.解放课堂,开放思维

在课堂上要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老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张文慧老师在“地球化学”授课的过程中就曾采用学生备课和讲课,并由老师点评和补充的方法。最终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效果明显,学生接收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教师要利用现有资源,在有限的课时内融入实践信息,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魅力,有兴趣寻求更广博信息,保证大学本科四年中不断线的实习训练。如双师型教师时明河就曾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带领学生前往野外,实地讲解专业知识。

四、结束语

2007 年和2008 年毕业的紫金矿业学院第一、二届毕业生,由于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进入工作角色快,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自2010年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院更加注重本科生的基本能力训练。但是资源勘查工程本科生基本能力的强化与拓展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中各因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所以本科生基本能力训练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不断沟通、实践和拟合,制定详细的基本能力训练计划,明确训练目标,使训练更加系统化和层次化,最终真正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1]陶潜毅,孙中义.大力发展地质教育 加快培养地质人才[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7):29-30.

[2]余际从,段怡春,赵连荣,等.我国地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1,(1):3-13.

[3]刘羽,王少怀,黄培明.地质专业创新型人才“紫金模式”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3):46-48.

[4]李晓敏,刘羽,张文慧.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力强化训练的实践及效果[J].中国地质教育,2011,(4):78-81.

[5]钱建平,冯佐海,张桂林,等.基础地质教育阶段“兴趣驱动- 实践贯通- 强化能力”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效果[J].中国地质教育,2008,(3):90-95.

[6]陈金飞,李康,王薇.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200-201.

[7]董发广,赵毅斌.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报,2007,29(1):237-238.

猜你喜欢

紫金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2018年紫金矿业按权益保有资源储量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紫金之王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