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2012-01-29李云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22期
关键词:窗体驱动教学法

李云红

迁安市第二中学 河北唐山 064400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李云红

迁安市第二中学 河北唐山 064400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目前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在计算机实例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宜。然而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任务”的选择与设计。这些年来在高中教学实践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教材规定的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一些不同类型的“任务”,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作为对教材的补充和扩展。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例如,网页制作涉及信息检索、图文编排、网页的连接及修饰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网页——“任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应该包含网页制作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

“任务”分解、编排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其关键是“任务”设计,要仔细推敲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建构主义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完成网页制作任务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在因特网上发布站点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对在因特网上完成网页制作、站点发布的过程有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进一步为学生的独立设计、创作奠定基础。

2 “任务”的选择设计要难度适宜,要符合学生特点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认知能力等特点。“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开拓的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例如高中的程序设计课,根据教材采用VB(Visual Basic)进行教学。VB是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工具,在窗体中设计人机界面方便易行,学生在程序设计中有一定的趣味。但是如果提供的“任务”仅限于此,就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需求。因此,笔者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多窗体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设计一个难度适宜的“任务”——ATM取款机的前台操作:一个主窗体显示6个国家的国旗,引导客户选择某国语言;然后装入另一个窗体,提示客户输入账号和密码。这个“任务”使学生掌握了多窗体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同时给学生留下多方面拓展的余地。

“任务”选择要难度适宜,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ATM取款机操作程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向学生提供这样一个“任务”他们会有兴趣。然而,照搬这个程序,对于大多数学生显然是难度过高了,因为涉及过程、模块、系统函数调用等概念。为此,选择这个任务后,需要重新设计、编排,变换方法,降低难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效果较好。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然而,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是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总结”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要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其一般的规律,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因此,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介绍在因特网上站点设计、制作、发布的一般过程,就是基于这种思想,同时还将学生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完成了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有关的方法和技能后,以上机考试或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设计并完成一个信息处理的相关任务,提交电子作品和说明文档。时间可以是2~3周,或更为充分的时间,学生可以在课内、课外去搜集资料、构思设计、上机调试运行。在学生选择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独立设计并制作完成的“任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三类。

1)“照猫画虎”。仅仅在教师展示“任务”的基础上做一些变换,这类学生基础较差或比较懒,只能达到基本教学要求。

2)“举一反三”。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应用、加以变换,并进行简单的创作。在完成自创“任务”过程中,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

3)“提高创新”。选择题目有特点、有创新、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笔者在教材基础上补充了一个VB作图“任务”:使用随机函数,使得图形的颜色、位置可以随机发生变化。这个任务有趣并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同时留下了较多的发挥、创作空间。不少学生使用了这个函数,有的学生把这个函数用于窗体上人机界面的设计,产生随机变化的文字或图形,呈现活泼和具有吸引力的画面;有的学生把它用于产生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数字,编制猜数的小游戏;还有的学生把产生的随机数字用于计算机自动出题,输入数学运算结果后,计算机判断计分。这些学生自己设计、完成的“任务”,闪烁着他们积极探索和独立创新的火花。

总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关键是“任务”设计,要仔细推敲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设计好的驱动“任务”,教师破费心思,而学生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作品,则是对教师最好的回报。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EB/OL].ht tp://www.etc.edu.cn/ar ticledigest1/JianGuo-JiaoXueSheJi.htm.

[2]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网络科技时代:信息技术教育,2002(1).

G633.67

B

1671-489X(2012)22-0076-02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10.3969 /j.issn.1671-489X.2012.22.076

猜你喜欢

窗体驱动教学法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试谈Access 2007数据库在林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巧设WPS窗体控件让表格填写更规范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