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奇”观动心旌:《观潮》教学设计与思考
2012-01-29张好
张 好
(营口市站前区建设小学,辽宁 营口 115000)
一、教学内容
《观潮》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抓住有关描写潮水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想象画面,从而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于前文回顾中感受大潮之“奇”
师: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设计意图】勾起学生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二)自主探究,于关键词句中品味大潮之“奇”
1.展开想象,“听”潮之“声奇”
师: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特点描写潮来时的景象。
生:作者抓住了“声音”和“样子”来描写潮来的景象。
师:你们真会读书,概括得很准确。请你再默读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声音”“样子”的句子读一读,读后结合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生交流组织汇报第3自然段)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一演好吗?
(师板书:声音:闷雷滚动;样子:一条细线)
(课件出示一条白线的样子)
师:未见其形,此时先闻其声。“闷雷滚动”是怎样的声音?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吧!
师:这声音作者是用哪个词来形容的?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课件出示闷雷声)
【设计意图】让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把自己当作好像是真的在听潮,培养学生创新朗读的能力。
2.读写结合,“悟”潮之“形奇”
(1)汇报第4自然段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来时潮水的样子。
师:刚才是一条白线,现在我们看到潮水横贯江面,说明什么呢?
生:潮水离我们近了。
(2)教师配乐读
师: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请同学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课件出示江水横贯江面的景象)
(3)师:这样的描写非常形象、生动,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课件播放“潮水、战马”不同的声音录像,感受“浩浩荡荡”的气势。
【设计意图】学生读着文本上的文字,耳边回响着山崩地裂的声音,用心揣摩作者运用比喻的写作方法,情寓其中,真正体会到了潮来时气势之雄奇,读文的情感自然提升。
3.感情朗读,“读”潮之“壮观”
师:看完画面后谁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联系上文说说吗?
师: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过一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深刻理解,你能把体会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4.品词析句,“赞”潮乃“天下奇观”
(1)师:你能说说“两丈”是多高吗?
(课件出示两丈高的潮水)
(2)师:看完画面,你能深刻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加以想象,更加深刻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是多么的壮观。
(3)小结
师:我们刚才随同作者共同欣赏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让我们再完整地感受一下这一画面好吗?
(课件出示完整画面)
(4)师:看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纵观这个大潮的变化,让学生把刚才零散的感受化作切实的感悟,让学生把一时的感慨化作对大自然神奇魅力的赞叹,从而更好地朗读。
师:我们仿佛和作者一起站在钱塘江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看到的潮水越来越近,浪头也越来越高。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3、4自然段,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开始吧!
(5)指导背诵
师:描写潮来时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你能试着把它背下来吗?我们试一试,老师给你们提示。
(6)学习第5自然段
师:潮头过后,钱塘江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谁来读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为有感情的背诵引路)
(7)确认写作顺序
师:如此神奇壮观的景象,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你能按老师的背诵提示、结合板书想一想吗?
生:由远及近。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奇景,深受震撼。我们大家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平时用眼看、用耳听、用心体验,写出更好的文章。
【设计意图】每一篇文章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思路。从已理解的思想内容为出发点,看看文章的作者为表达思想内容是如何立意、构思的,又是如何选材、组织材料的;怎样布局谋篇,又是怎样准确地遣词造句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道理是怎样阐述的……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不但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会让学生学到一些好的写作方法。
(三)总结拓展,于延伸学习中了解大潮之“奇”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体会了它的奇特、雄伟、壮观。你们学得非常好。为了使同学们更多地了解“潮水”,下面我给大家留一份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课后收集有关潮汐形成及大潮的其他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把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收集、筛选、整理与大潮有关的信息中了解大潮产生的原因,并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明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其中,“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具体来说: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当,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般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作者这样清晰的行文顺序,既向学生们揭示了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也提供给学生读文理清文章脉络的一个抓手。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从学生的生活已知入手,通过学生谈在电视或生活中看到的江潮的景象,使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朗读能力。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时除了重在挖掘语言文字美,从中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外,还注重了学生的内省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并通过影像对学生进行视听觉刺激,发展了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语言智能,从不同角度利用上述各种方法来激发、唤醒和刺激学生的多种智能,扬优势,补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开发带动劣势智能,使其多个智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