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2012-01-29罗军燕
罗军燕
地质出版社,北京 100083
课程建设
地学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罗军燕
地质出版社,北京 100083
教材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成果体现。本文针对我国地学类专业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就教材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地学教材;地质教育;教材出版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从而为地勘行业以及地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根据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大中专院校地矿类专业的在校生规模达16万人[1]。
教师、教室、教材是开展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条件,我国地学教育的高速发展为地学专业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最近10年来,以地学类专业为主要特色的院校普遍加强了专业教材建设,地学教材严重短缺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有关地学类高校广泛参与、教材品种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材内容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特色教材、精品教材稀少,教材品种上的相对过剩与实际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凸显。本文从地质类专业教材编辑的视角,对我国地学类专业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读者定位准确
截至目前,我国的地学类专业教育已经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现状。从教育层次上来分,有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中职生,此外,还有成人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教育等。在同一教育层次中,又有不同的办学形式和办学方向。以本科教育为例,除普通本科外,还有成人本科、网络本科、自考本科以及民办大学、电视大学、函授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等;而普通本科院校还可以进一步细分:“985”或“211”院校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研究型大学;二、三本院校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自己定位为研究型+应用型本科或者应用型本科。面对这一形势,我国的地学类专业教育已经不具备使用“大一统”的通用型专业教材的条件,取而代之的是要编写满足不同教育层次、符合个性化需求的特色化专业教材。
我国不同层次的地学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研究生是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端研究型人才或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专门型人才;本科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理科)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科);高职生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电视大学、函授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等属于成人继续教育,一般以学生所从事的岗位需要为基础进行专业学习。
本科教育是我国地学类专业教育的主体,其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了其他各层次在校生的总和,因而这一层次的教学质量代表了我国地学类专业教育的总体水平。这一层次的毕业生一部分要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绝大多数则要面向地矿、冶金、石油、煤炭、建工、环境等领域就业。所以,本科专业教材的编写不仅要考虑学生日后深造(考研)的需求,更要关注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需求。最近几年,地勘行业对我国地学类专业院校毕业生的普遍反映是实践及动手能力弱,这与目前我国地学类高校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设计等不无关系。
职业教育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一个领域,是快速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地学类专业职业教育的在校生已达数万人,但符合这一层次培养目标的专业教材很少,多数院校不得不采用本科教材或者自编讲义用于教学。已经出版的部分职业教育教材大多沿用本科教材的编写体系,基本上是以弱化部分基础理论、增加一些实际案例为主,从本质上讲与本科教材的区分度不大。创编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职业教育教材是我国地学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这既是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是地学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我国地学类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行业需求缺口大,招生规模也在逐年递增,但这一层次的教材公开出版者极为有限。编写与出版符合地学类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专业教材是我国地质教育界亟待加强的领域。
二、内容安排合理
内容是一本教材的核心。在对教材的读者对象进行准确定位后,还要对读者对象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教学特点进行认真研究,从而对教材内容及表现形式做出合理的安排和把握。教材内容在紧密围绕“三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要准确把握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1.科学性和时代性并存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其使命是传承人类已积累的并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和真理性的文化科学知识,因此它必然带着深深的历史烙印,同时又体现着现今时代的先进思想和理念[2]。所以,教材内容一定要经得起生产实践的检验,尚不成熟的理论、方法、技术等一般不宜编入教材,特别是本科教材和职业教育教材,必须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因此教材的编写需要在科学性的前提下,充分体现时代感,及时反映当代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新成果,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以及公认的学科发展成果融会到教材中。近10年来,我国地勘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其他领域的科技发展也对地球科学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不仅直接催生了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方法、新技术的诞生,还极大地促进了地球科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比如:流体地质学、生态环境地质学、生命矿物学等,都为地学专业教材内容的充实和完善提供了崭新的素材。
教材的时代性还体现在对已有传统地学教材的更新和再版修订上。目前的现状是一些传统学科的经典教材的修订和更新速度还相当缓慢,许多学校不得不使用20世纪80~90年代出版的教材,比如《遥感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物理海洋学》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仍沿用二三十年前的教材,显然不合时宜。国外的教材一般比较注重再版修订,因为在修订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对已出版教材查缺补漏、去粗存精,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最新的内容及时补充进去,经过这样一个精雕细琢、打磨锤炼的过程,使得教材焕发勃勃生机,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2.针对性和适用性并举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的内容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教材编者在编写前应根据对读者对象的定位,确定课程的性质,然后决定教材内容的选取。此外,还需要了解该学科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学科地位,据此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否则编写出的教材会脱离实际,难以适用。
本科生对初、高中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掌握得较好,问题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强,其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为高级专门/专业人才,所以教材的内容设计有必要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则情况不同,首先,他们对初、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明显弱于本科生;其次,其培养目标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也就是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侧重于完成基本的生产任务及解决简单的工程技术问题,所以教材的内容安排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下面以《地下水动力学》为例,说明本科教材和中、高职教材在内容针对性方面应该具有的差异。
地下水动力学是本科院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对应的专业名称为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水文与工程地质)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定量评价,预测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趋势,从而控制地下水污染等[3]。本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水文地质问题。因而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复杂的公式推导是本课程学习的难点。我国的《地下水动力学》教材有多个版本,本科教材基本上是以介绍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为主。高职教材如果沿用本科教材的编写体系,则在高职院校因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不够而难以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有些高职院校对《地下水动力学》教材的编写做了大胆改革:第一,采用模块化体系结构,一类问题一个模块;第二,每类问题仅给出建模方法及经验公式,同时给出适用条件;第三,辅以较多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解决地下水运动问题的方法。无疑,上述改革对提高教材使用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地学专业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激光照排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彩色印刷技术等用于专业教材的出版,可以极大地提高教材内容的表现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专业教材的载体介质,即由传统的纸介质变成光盘或网络数字载体,如果辅以质量优良的图像及音频、视频资料,将极大地提高教材内容的表现效果。同时,数字出版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降低教材的出版成本,还可以缩短教材的修订周期。
地球科学是认知科学,既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体的形象思维能力。典型地质现象的野外现场照片、镜下显微照片、模拟地质现象成因的三维动画以及地质事件的多媒体展示等,这些素材可以在纸介质教材或多媒体课件中加载,成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2010年10月,地质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全彩色版的《普通地质学》[4],受到各有关高校的普遍欢迎,迄今已发行了2万册。所以我们认为,教材表现形式与内容同等重要,编写与出版表现力强的彩色纸介质教材以及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网络教材等应是我国地学类专业教材的主要发展方向。
专业教材是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希望,各有关院校要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其次,教材的编写者要准确把握教材的使用对象定位,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使教材的科学性与时代性、针对性与适用性达到完美统一;第三,出版社要配合作者,对专业教材的行业需求进行调研,对教材内容及表现形式准确把握,开发出既具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地学精品教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普通高等学校工科分大类学生数[EB/OL].(2011-12-10).http://www.moe.gov.cn/publicf i les/business/ htm lf i les/moe/s4960/201012/113575.htm l.
[2] 王镨.高校教材的基本属性及其编写出版中的责任伦理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4):1-4.
[3] 薛禹群,吴吉春.地下水动力学(第三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4] 舒良树.普通地质学(第三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Considered Issues in W riting and Publishing Earth Science Textbooks
LUO Jun-yan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100083, China
Textbook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major achievements to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ed some problems in w riting and publishing geological textbooks and put forward some specif i c proposals on the content of textbooks.
earth science textbooks; geological education; textbook publishing
G640
A
1006-9372(2012)03-0051-03
2012-06-20;
2012-07-11。
罗军燕,女,编辑,主要从事地质类专业教材的编辑与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