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健康管理的现状和展望

2012-01-29杨贵尧任菁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8期
关键词:亚健康保健体质

杨贵尧 刘 颖 郑 杰 任菁菁

(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310051;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杭州310003;3 浙江省杭州全科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杭州310052)

中医健康管理的现状和展望

杨贵尧1刘 颖2郑 杰3任菁菁2

(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310051;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杭州310003;3 浙江省杭州全科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杭州310052)

目的 探讨我国以中医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展望。方法 收集分析全国各医疗机构在开展以中医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情况。结果 自中医健康管理开展以来,社会大众对预防保健、健康养生的意识提高了,减少了发病率,降低了医疗支出。结论 中医健康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也出现了诸多不足之处,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我们去研究和完善。

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期望寿命的延长以及慢性病、亚健康人群的上升,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会日益增长,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健康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新产业在中国的出现,受到众多行业领域的密切关注,且有着快速的发展趋势。同时,随着中医治未病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且中医有着独特的理论与技术优势,相信中医学与健康管理学体系的结合,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预防保健、健康养生的需求,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将是我们社区卫生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就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现状和展望作一综述。

1 中医健康管理的概述

1.1 健康和健康管理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提出的新的健康概念明确指出:“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生殖健康等5方面都具备才能称得上是健康。”健康不是单一的指身体没有疾病,而是包括了人的所有思维、行为等诸多方面,而要保持这一完好的状态,就需要科学的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为核心(生理、心理和社区适合能力),适应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弘扬“治未病”传统思想,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医学服务过程[1]。健康管理包括健康咨询、健康体检与监测、健康教育、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信息管理等。

中医健康管理是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结合健康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为社会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信息采集,科学评估,及时干预,产生以中医为特色的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为现代医学提供疾病诊断与慢性病管理、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手段。

2 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健康管理

首先确立中医“治未病”为健康管理的核心思想。中医“ 治未病”思想首见于《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3]。这段论述表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同时也代表着“预防为主”的中医健康管理思想的雏形。因此,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个成体系的完善的中医健康管理应该是针对不同健康状态的人提供相应的分类管理。对于健康人群,也就是“未病之人”,应用中医的“未病先防”思想结合具体的体质辨识情况,为健康的人群提供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自主改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行为的自觉性,达到固本培元的目的;同时对于亚健康、高危、康复的人群,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和传统的干预措施,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健康体质,防“成病”的风险和“发病”的风险,达到“未病先防”,降低医疗成本;对于疾病的人群协助就医,建立健康档案,体质判定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根据未病之人、欲病之人、已病之人不同的健康状态,给予合理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对个体进行干预、评估、长期跟踪。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思想支撑,充分体现了预防医学和个性化诊疗的健康管理理念。为现代医学提供了疾病诊断与慢性病管理、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手段。

大量的医疗实践已经证明,中医对于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学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动态辨证观、中医“治未病”思想作为基石以维护人类的健康。同时,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思维能客观描述和评估健康状态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局限于西医对疾病危险因素的简单评估。因此,中医在整体上对个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衡量、评估和干预,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

2 中医健康管理的现状

自从中医“治未病”作为中医健康管理的核心理念提出以来,在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得到广泛的响应,并逐渐开始探索和实践。

广东省中医医院、上海曙光医院、浙江省中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等单位,与昆仑-炎黄健康保险公司等密切合作,运用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KY3H”健康保障模式,在理念、思路、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随着中医“治未病”的开展,中医药服务将由医疗为主拓展到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领域,服务网路将由单一的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为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两大体系,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2007 年3 月底,广东省中医医院运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成立“治未病”中心,至今已进行体质辨识7000 多例,为6000 多人次进行了健康调养、健康体质干预,并走进社区,深受群众喜欢,也获得卫生部、国家中管局等各级领导的肯定。

浙江已出现以全科Q-Care为理念的健康管理咨询机构,本着“全面呵护,科学健康”的理念,组建由全科医师为主导的健康管理团队,以现代的健康概念和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从“健康筛选”、“健康促进”、“健康管理”三个方面入手,为社会人群提供个性化健康促进计划及服务,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8]。以下是中医健康管理的两种模式。

2.1 中医健康管理的信息采集过程及评估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约占5%左右,各种疾病患者人数约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人群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健康管理的主要对象,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调治亚健康符合健康管理的要求。中医体质学说的建立为健康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与重要的评估工具,王琦教授[4-6]历经30年研究,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研制了《中医体质量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他认为通过中医体质测评,可以为疾病预测和健康指导提供依据,并提出中医体质辨识是实施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以体质辨识为基础的健康计划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提出要从亚健康人群、重大疾病高危人群、老年人群的疾病预防入手实现健康管理。其提出的体质九分法在健康管理中运用普遍,九种体质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2]。体质辨识采用现场填写问卷,并结合体检医生中医四诊综合辨识法,问卷形式客观规范,四诊结合可弥补填表误差,使体质辨识更加准确可靠。还有亚健康证候测试量表、中医健康量表、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等,均在不同层面丰富了中医对人体健康状态信息收集及评估的方法,为中医健康管理系统构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中医保健特色门诊 通过成立“健康调养门诊”、“传统养生技术治疗门诊”和“中医妇女保健门诊”等中医保健特色门诊,针对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根据不同的体质特性,制定出个性化的体质调养方案,包括远离危险因素、情致调养、饮食调养、运动调养等内容。并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帮助病人和健康人及早准确地和有效地发现已经存在的病变或将要发生的病变,预测潜在的危险因素及疾病发展方向,对疾病风险作出早期预警,为预防干预方案的临床研究提供客观评价指标。同时开展如中药浴足、药膳膏方、汤剂、音乐疗法和情志疗法等特色疗法,治疗各类慢性病、慢性疲劳综合征和亚健康人群,体现传统医学“治未病”、“防重于治”养生保健的学术思想,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

中医健康管理模式运行以来,坚持以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发挥中医药在健身强体、未病先防等方面的优势,中医健康管理从源头上阻断慢性病的自然进程,可以明显地降低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患病率,有效地降低医疗支出。

3 中医健康管理的展望

目前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慢性病数量的上升、医疗费用剧增以及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催生了健康管理在中国的迫切需求。传统中医学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对于疾病的预防保健有着宝贵的经验,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在实践中也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但其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并未充分发挥作用,对于以后的工作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中医健康管理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加强和完善中医健康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中医健康管理的形式进行多样化探索;体质辨识、体质调养的标准化、规范化探讨,从而实现我国健康战略顺利前移和健康促进跨越式发展。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石,加强社区对中医健康管理的开展,加大宣传,扩大宣传面,主动走进社区,以随访和知识讲座等方式,评估个人或家庭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诊疗干预,从而加深群众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这是中医健康管理取得胜利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立人群中医健康基础数据库,人群中医健康基础数据库作为健康评估与健康需求的重要依据来源,其中应该在不同监测水平上,建立包括人群基本健康水平、生活方式及行为、健康危险因素、疾病危险因素和人群健康和亚健康的中医证候特征等基础性数据库,以提高健康评估的准确率和有针对性的制订干预措施。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跨领域的诊疗活动。通过网络先进的声音、图像传播处理技术,实现对患者望、闻、问、切的动态诊疗服务。同时应充分利用信息软件技术,研制系统化、智能化、网络化与科研一体化的中医健康管理软件,以实现中医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

中医健康管理是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相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它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然充满困难,但将为21世纪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一个新平台,也为维护人类健康找到了一个新方向。

[1] 郭清.健康管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7-8.

[2]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3] 姚春鹏.黄帝内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6,(32):44.

[4]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297.

[5] 马晓峰,王琦.论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和意义[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265-2266.

[6]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 10(3):12-14.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8.103

1672-2779(2012)-18-0145-02

2012-07-21)

猜你喜欢

亚健康保健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