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背景下青年外科医生成才途径的实践与思考
2012-01-29郑树森吴李鸣
郑树森,吴李鸣,徐 骁,吴 健,周 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
转化医学背景下青年外科医生成才途径的实践与思考
郑树森,吴李鸣,徐 骁,吴 健,周 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
转化医学是指将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和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新技术,同时反馈临床中提出的新问题,为实验室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的双向过程(B2to2B模式)。转化医学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浙大附属一院对转化医学背景下医学人才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并结合青年外科医生成才的实践过程,提出了转化医学背景下青年外科医生的培养模式。
转化医学;人才;青年;成才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或者称为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是国际医学界近年来出现的新概念,近几年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转化医学是什么?对综合性大学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特别是青年医生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如何有效地对青年外科医生实施转化医学理念的培养?这些问题将是未来外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转化医学的概念
自2003年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院长Elias Zerhouni在“NIH 21世纪工作路线图计划”中首次全面阐述了转化医学的概念以来[1],转化医学这个名字已引起了医学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转化医学是指将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和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新技术,同时反馈临床中提出的新问题,为实验室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的双向过程,是“从实验室到病房(Bench to Bed2 side)”和“从病房到实验室(Bedside to Bench)”的双向通道的研究,简称为B2to2B模式[2]。转化医学研究自被提出以来,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转化医学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培养顺应转化医学模式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转化医学发展的一项重点研究内容。
二、转化医学背景下对医学人才的要求
转化医学的双向通道研究模式,决定了转化医学背景下的医学人才必须是基础—临床复合型人才,其对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良好的临床实践技能:转化医学的主旨之一是要求在临床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凝练问题并开展基础研究,进而将研究成果反哺临床。该主旨要求医学人才不仅要有基本的医疗能力,而且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和临床实践后必须拥有良好的临床经验,能够整体把握临床疾病的治疗,对病人和疾病有全面的认识,发现临床尚需解决的疑问[3]。这不仅保障了医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把临床应用作为目标,也保证了提出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2.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写作能力:在临床过程中有效凝练问题是转化医学研究切实开展的前提,而并有效地将基础研究成果输出则是转化医学研究开展的核心。转化医学背景下的医学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包括掌握科研基本理论体系、搜集科研信息的能力,务实而创新的科研思维,踏实的科研实践能力以及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这是保障对临床发现的问题切实开展基础研究最可靠的先决条件。而良好的写作能力,既是把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的过渡和输出方式,也是把研究推向国际化,与其它研究者紧密联系交流的有效方式。
3.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和总结的能力:转化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新知识不断涌现,医学生只有不断加强主动学习能力才能在转化医学发展中有所创新。熟练的临床技能和全面的科研能力,都需要长期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而要同时具备这两种素质,无论从时间和精力上讲,都处于一种相对有限的局面。只有主动地自我学习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环境中不断地提高医者的临床和科研技能。此外,转化医学要求医者具有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仅仅有临床和科研能力是不够的。转化医学是一种研究理念的升华,它是一种理念的改变[4],它更注重具有凝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保证研究更有针对行和可行性。
4.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转化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在国外发展已初具规模,如美国最早在2003年已经设置临床与转化科学基金用于资助转化医学研究项目以及人才培养[1];英国也已确定转化医学研究战略且进展显著。在我国,转化医学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外转化医学的经验对我国的转化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医学人才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善于学习国外先进的转化医学理念并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同时,广阔的国际视野也是医学人才追踪前沿、思维创新所必须的前提,最终具有接轨国际、超越国际的能力。
三、青年外科医生成才的实践和思考
转化医学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青年医生则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浙医一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对青年外科医生成才途径的实践探索,积累一定的经验。
1.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对青年外科医生实行各科轮转与专科培养相结合的联合培养模式。青年医生通过在专科的工作,提高专科的临床技能和经验,掌握扎实的专科知识,为青年医生深度发现专科问题打基础。而各科轮转,提高了青年外科医生的综合医疗能力,增强了各科间的交流,使得在专科临床工作中用整体观思考问题,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孕育崭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同时,医院致力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临床培训基地。2011年浙医一院正式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学院普通外科高级培训基地认证单位,按照英国和香港的培养标准和制度进行严格的青年医师培养,有力推动了国内外科培训事业的发展。
此外,在培养外科医师临床技能的硬件建设方面,医院先后投入数百万元,进行培训设施的更新完善,如抢救设备模型、除颤设施、各种穿刺模型、内科各类常见症状的电子化模型以及外科腹腔镜训练模型。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住院医师技能培训课程,有力推动了临床教学的开展。
2.科研能力的培养:青年外科医生的全程化科研能力培养是转化医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青年外科医生处于研究生阶段时期,鼓励其在保证临床学习的前提下尽早进入实验室协助实施973、863等重大项目,学习科研方法,训练科研思维,培养科研精神。而对已进入临床工作的青年医生,引导培养科研兴趣,凝练主攻方向开展系列研究,在诸如省151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建设梯队。鼓励青年医生积极申报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对于申报成功的青年医生给予1:1的经费配套,支持其开展研究。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读书报告会,鼓励青年医生参与并作相关报告,鼓励参加硕士生、博士生的毕业答辩,使青年外科医生获取最新的研究动态。此外,鼓励实验室人员参加科室院士查房和病例讨论会,与青年外科医生进行交流,使双方便于从临床需求出发产生新的科研选题。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约80%的获资助课题选题均来源于临床实际问题,强调临床2基础紧密结合的选题方向。
3.英语能力的培养:英语熟练程度关系到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影响到青年外科医生如何走向国际化。英语训练对青年外科医生在转化医学背景下的成才至关重要。近年来,医院安排专人负责带教,不断倡导青年带教老师在留学生和本科生带教中采用双语教学,提高其英语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能力;实行英语晨交班和英语院士查房,在日常工作中激发、督促青年医生学习、应用英语。此外,在青年医生之中积极开展以英语为媒介的医学主题讨论,提高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由演讲能力。
4.国际视野的培养:医院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水平机构的合作研究,一方面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院讲座并与青年医生交流,其中有些专家还被通过“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求是特聘教授等形式引进后指导青年医生从事研究;另一方面医院大力派遣青年外科医生到欧美、香港等国家、地区的知名大学或研究所进行学习。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今,共有20余人次技术骨干分批分阶段到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台湾和香港地区进行了学术访问和交流,学习普外科各亚专科相关疾病诊治的新技术、新方法;积极组织优秀青年医师每年参加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并发言;积极组织国际会议投稿,先后有6人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3人获“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奖励。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医院在同国际著名的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合作方面不断突破。2011年,医院肝胆胰外科与美国最大的肝病中心UCLA建立联合肝病治疗中心,2012年,浙江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肝病及消化病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与香港大学肝移植及肝癌联合研究中心又相继成立。通过互派技术骨干、定期远程查房会、专家现场手术指导等形式加强各中心间交流,这为青年外科医生接轨国际、全面提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高端平台。
四、展 望
作为一个新的领域,转化医学的产生和发展给外科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青年外科医生既是新一代与疾病作战的主力军,又是实践和壮大转化医学人才队伍的主要力量,他们对转化医学的理解势必影响转化医学的发展方向,他们对转化医学的实践也必将影响转化医学在我国外科学领域的发展力度。转化医学在21世纪医学发展中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必须抓住机遇,为青年外科医生提供更有效的转化医学教育和培训平台,培养优秀的转化医学背景下的青年外科医生,推动我国外科学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1]Zerhouni E.The NIH Roadmap[J].Scinece,2003(302):63264,72.
[2]Marincola FE.Translational Medicine:A two2way road[J].J Transl Med. 2003(1):122.
[3]洪 琪,郭 进,刘 媛,等.转化医学:新世纪医学发展新动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3392341.
[4]来茂德.转化医学:从理论到实践[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37(5):4292431.
G642.0
A
100221701(2012)0620046202
2012202
郑树森,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肝胆胰外科肿瘤诊治、器官移植。
2011年浙江大学本科生学院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2011年浙江省青年研究会青年工作研究课题。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0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