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开发的思路
2012-01-29兰桂华
兰桂华
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开发的思路
兰桂华
基于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的特点,分析了课程设置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校企加强合作、考证与能力培养兼顾等原则,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开发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原则,设计课程标准;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推动实训课程的实施;“以赛代训”,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开发整体思路。
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开发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以及银行、保险、理财业务的迅猛发展,投资理财行业异军突起,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办投资与理财专业。然而,相对其他专业而言,投资与理财专业是一个紧贴市场、理论与实务并重的专业,高职院校如何加强专业建设,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如何科学地开发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体系,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难点
(一)专业培养方向宽泛,课程设置范围广
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服务于工商企业、银行、证券公司、专业理财机构的,掌握证券投资与综合理财知识,具有证券经纪服务和综合理财规划能力,能够从事投资分析与咨询、客户理财方案制定、金融机构柜台操作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对应的就业岗位主要有: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的投资分析与业务代理岗位;银行与保险机构的投资咨询、理财服务和柜台业务岗位;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理财岗位等。由此可见,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至少涉及银行、保险、证券、企业财务等四个大的专业方向。如果课程的开设囊括这几个方向的话,必然导致教学内容多而杂、广而浅,培养的学生貌似“样样通”,却样样都不能精通,给学生的就业造成被动。但是,如果将这些方向整合成更具体的培养目标,比如保险、证券等,又会导致专业口径太窄,使学生的就业同样遇到困难。
(二)单纯的基于工作过程而设置课程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于投资与理财专业
基于工作过程设置课程体系是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是以够用为度,不需要全面掌握。然而,投资与理财专业对理论功底的要求很高,其丰富而全面的理论知识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相反,工作过程却相对简单。如证券经纪人岗位,工作过程主要是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引导客户登记开户及完成交易,相当简单,学生通过较短时间的模拟实训便可较快进入工作过程。但是,要做好经纪人,并且在这个业务员的岗位上有所发展,就必须在理论上有深厚的功底,能够充分把握宏观经济、行业经济、企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对证券产品进行娴熟的技术分析。
(三)校企合作难度较大,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是高职专业教育获取校外优质资源的较好途径,通过引进行业企业的优秀人才参与高职教育,可以更好地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对接,从而达到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的目的。但是,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校企合作开展难度较大,主要的阻力来自社会,而不是学校。国家对金融企业的严格监管,导致金融企业难以正式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校企合作在很多时候只能采取松散的而不是制度化的方式进行,合作的可持续性难以保证。在这种背景下,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多的是采取校内仿真模拟实训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开展受到制约。
二、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原则
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财务会计、金融、经济学、投资学等多门课程知识的运用,同时,金融市场变化非常快,学生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要相应加快。学生如何较快掌握知识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是投资与理财专业进行课程开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左右,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所需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加以运用。因此,要将理论学习的每个知识点都和实训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进行知识积累的同时,逐步提高投资理财综合能力,而不能先学完所有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训操作。[1]
(二)校企合作的原则
高职课程开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完善以下环节,以保证整个开发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如: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时,是否能根据具体岗位要求对工作任务进行准确判断,对职业能力的分解是否清晰到位;教师是否能够准确把握课程的核心能力要求并严格按照要求设计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如何体现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完整覆盖课程主要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等。这一系列环节离不开课程专家和企业行业能工巧匠的指导,需要校企双方加强合作。然而,实际操作中却遇到很大的困难,校企合作只是学校的一厢情愿,企业很难真正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因此,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呼唤一种可靠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协调好学校与企业间的利益关系,使教师和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工作。
(三)兼顾考证与能力培养的原则
高职教育强调“双证书”教育,即学生既要取得学历证书,又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投资理财专业可选考的从业资格证包括“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保险代理人资格证”、“理财规划师资格证”等。这些资格证书考试的特点是知识点覆盖面广,基本属于纯理论考试,并且考试内容和形式每年都会根据市场变化而不断更新;但其学习的侧重点和目标与高职院校课程学习目标并不一致,因此,在相应课程的教学中应有所兼顾。如:可以选择从业资格考试用书作为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有限教学时间内需要安排大量的实训,所以,根据理论够用的原则,可只讲授教材中核心理论部分,而增加相应的实训环节,其他内容则由学生根据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自主学习。
三、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开发的思路
(一)以就业为导向,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调查,投资理财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有证券方向、保险方向、银行方向。也可以从理财角度划分为公司理财方向和个人理财方向。目前,就业市场需求缺口最大的就是证券投资方向和个人理财顾问方向。专业方向的宽泛性有可能导致课程开设的面面俱到。不同学校对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定位是存在差异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位,着重培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实践能力,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
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可以考虑将专业基础课安排在一年级开设,使学生通过学习,尽快了解专业就业群,并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专业方向的选择从大二时开始,专业课程则根据不同的就业领域,设置成不同类别的工学结合选修课程,学生一旦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一个基本就业方向,则该方向内的课程必须全部选修。如选修银行经营就业方向课程的学生,必须要同时选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会计、电子银行学、风险管理、银行信用卡、个人理财、基金销售、银行服务礼仪等课程;选修证券就业方向的学生,要同时选择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分析、证券经纪、证券交易、财务报表分析、金融产品营销、期货投资实务等课程。选修不同业务方向的学生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他方向的科目,以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提升专业竞争力。[2]同时,每一方向应确定学生学习阶段所应获取的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一方面学生的就业面得到了拓宽,另一方面,由于分成不同的方向,人数分散,学校在实训方面的压力也大为减轻,实训的效果大大增强。
(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原则,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设计应该充分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必须开展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就业岗位对从业者职业能力的要求,再依据职业能力要求开展课程标准的反复论证与设计工作。课程标准的设计不同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设计应该明确课程教学任务和教学条件要求,明确课程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要求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或情境),每个模块(情境)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明确。
(三)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职业,是因为这个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等诸方面。[3]在确定了投资与理财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明确学生主要就业的职业群,再进一步确定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具体落实到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因此,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应该有独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同课程内容的选取与衔接应该事先设计并按照规划实施。如“证券投资分析”这一模块内容,股票投资、期货投资、基金投资等课程都会涉及,但是这部分内容不能在这几门课程中重复讲授,而应该在课程规划时,就安排好在哪门课程中详细分析,其他课程涉及到这部分内容时,则以应用为主。课程教学内容还应该切合当前职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要根据市场调研和专业研讨等途径所获得的最新信息,定期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更新。
(四)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推动实训课程的实施
在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实训中,一方面,校企合作难度较大,基于金融企业的特殊性质,实际操作难以有实质性的深入;另一方面,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校内模拟实训完全可以做到高度仿真性,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接收证券实时行情,基于模拟交易软件,就可以实现最接近真实市场的模拟实训。正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些高校的校企合作更多的是表现在单向合作上,如:通过某种关系聘请企业专家进校对学生进行培训,邀请企业人士共同讨论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规划。而学生进入企业实训的机会一般只有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阶段。
根据上述实际情况,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校企合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稳定的企业参与学校课堂教学的机制,理论部分由校内教师讲授,实训部分由企业专家讲授;二是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编写教材;三是与企业共同商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重点是与企业合作推进实训课程的实施,除了聘请企业专家组织课程实训部分内容的教学外,还可由企业专家主持课余时间的讲座,或有针对性地开设某些课程。
(五)“以赛代训”,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鉴于投资与理财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特殊性,通过在校内采取“以赛代训”的方式能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4]。“以赛代训”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一是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模拟交易大赛,通过聘请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的专业人员担任竞赛顾问,专业教师担任竞赛教练,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二是结合专业课程开展“以赛代训”,如证券投资分析、期货投资实务、证券投资基金等课程,可由专业课教师组织,开展班级内的课程模拟交易大赛;三是依托学生协会,引入企业支持。金融企业的严格监管,使企业不愿正式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而通过学生组织即各种投资协会的渠道来推动公司的参与是可行的选择。证券公司可以对协会提供针对性的培训、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交易大赛、为大赛提供物质保障及组织学生参与证券公司的投资晨会等间接的方式,参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
[1]李淑芳.论高职投资理财专业证券投资类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J].消费导刊,2009(04):192-193.
[2]蒋丽华,王亚鹏.试论高职课程开发与职业要素的渗透[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10-111.
[3]路建彩,褚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02):132-134.
[4]缪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互动式金融实训基地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0(17):210-211.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课题“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GDKM 2011-3)
兰桂华,男,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2)09-0011-03
[责任编辑 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