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和政府的作为
2012-01-28郭斯兰
“无为而治”体制优势已逐渐消逝,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期待政府更大“作为”
“无为而治”、“放水养鱼”,浙江曾靠体制机制优势实现了经济的率先发展。然而,如今体制机制优势逐渐消逝,“无为”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服务业发展的“绊脚石”,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期待政府更大“作为”。
实际上,近年浙江各级政府发展服务业的共识越来越强化,各地纷纷提出“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从省级层面看,从2008年的《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到2011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从工作推动机制创新到企业积极性调动,举措涉及服务业发展的多个层面,配套实施上百项政策措施。就在今年5月,省政府在温岭召开“全省服务业工作现场交流暨项目推进会”,推广典型经验,加快项目推进,动员各级各地政府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的政策、政务环境。
回顾这些年,各地政府不仅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平台载体建设、工作机制建立,还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支撑。如在财税方面,对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引进企业总部经济以及发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现代物流、软件开发等出台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完成服务业发展目标的给予营业税增收返还奖励政策;在融资方面,全省11个市都设立服务业引导资金,鼓励金融企业开发服务业相关贷款产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服务业发展;在用地方面,优先满足服务业发展用地需求,实行“退二进三”拓宽发展空间。
然而,当下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结构不尽合理、能级低,也与政府在某些领域“不作为”大有关系。有学者认为,“政府少有大的作为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最为突出的是,当前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是束缚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市场准入不公平、不规范现象严重制约各地服务业发展。政府必须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坚决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在“放宽”上下功夫,充分释放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从浙江的具体实际来看,要围绕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把推进服务业领域的先行先试作为“政府作为”的重要内容,切实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要抓住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加大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推动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抓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港航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发展,这对于商贸起家的浙江来说,“零库存”且能“走出去”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是战略转型的需要;要抓住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契机,率先建成小商品国际贸易试验区,加快市场转型;要以龙头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为抓手,引进企业总部和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服务企业;要深入研究人才政策,尽最大努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着力造就一支服务业领军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