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空间教学助推职业教育跨越与腾飞
——以湖南省职业院校空间教学与管理为例
2012-01-28刘晓
刘晓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基于云计算的空间教学助推职业教育跨越与腾飞
——以湖南省职业院校空间教学与管理为例
刘晓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空间教学”经过实践,使学校上下呈现前所未有的活力。学生充满自信、主动学习,教师潜心教学、积极进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新内涵。透过这个平台,人们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有了新的提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
空间教学;教育信息化;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工程
2010年9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每位师生配发实名制的个人空间,基于云计算技术互联网的教学空间建设由此拉开序幕。截至2011年11月,全校师生已配发了2万余个教学空间,建设了448门空间资源课程,配置了24个网络直播实景教学空间,研发了2个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了10个大师工作室,共上传资源180万个,互动交流408万次,接受访问1621万次。下面是实践总结:
一、推进空间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化发展体现出以下三个重要特征:一是比尔·盖茨提到的 “以用户为中心”,iPad作为一种新的用户平台,在去年还是稀罕之物,今年就已经普及到公众之中,甚至包括大量的中小学生;二是云计算技术在互联网的服务运用,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具有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互联网的加速和海量储存很快成为现实,一个iPad将来就能容下一个图书馆;三是“自媒体”已经通过博客、播客、拍客、微博、空间等形式迅速普及到广大群众之中,成为当今互联网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巨大源泉。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化是教育界期待已久的大好事。教育所从事的工作主要就是知识(信息)的传承、创造、传播,在过去,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苦于传承、创造、传播的载体和途径烦琐、笨重、成本高,无法让更多的受教育者共享。而今,这些难题正被破解,工具越来越方便,速度越来越快,存储量越来越大,信息生产源越来越丰富,信息让越来越多的人共享共用。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名牌大学建设网络开放课程,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难怪比尔·盖茨大胆预测,五年后世界最好的大学将在互联网上;“90后”学生可谓是网络一代,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网络的氛围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网络的熏陶,对于网络他们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这一切都使基于云计算的空间教学成为教育信息化非常自然的选择,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推进空间教学是职业教育转型的必由之路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湖南省的实际情况来说,职业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高职综合排名前五,中职综合排名前八,是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大省,但是,在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以及人民群众前所未有的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期盼下,湖南省要从职业教育大省成为职业教育强省,就必须实现两个转型,即从劳务输出型转向服务地方产业型、从规模扩张型转向内涵提升型。
要实现这两个转型,突破口主要在于教学方式的变革。过往的事实已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担当起这个转型的任务,只有打破了时空、代际、习惯等阻碍的空间教学才能担负起转型的使命。与传统教学相比,空间教学不仅是形式、方式的变革,更是内涵、理念的创新。在形式、方式上,传统教学难以突破有限时空的束缚,学生的成长在有限的时空中难以实现,而空间教学则无此限制,学生的成长在无限中自由翱翔;在内涵、理念上,传统教学往往只强调因循与传承,创造性和生命力明显不足,而空间教学生气盎然、活力无限,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健康成才环境和更多的优质学习资源,学生成长的持续性、延展性、卓越性成为可能,学生的开放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发展令人期待。
三、推进空间教学是一场颠覆再造的革命
空间教学的变革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涉及领导、教师与学生等所有人,涉及课程、教学、教育与管理等所有内容;空间教学的变革是脱胎换骨、颠覆再造性的变革。一次创新,一次变革,总是会冲击旧有的秩序、传统,打破现存的利益格局,使既得利益者不知所从,这就是变革的难题,甚至是越不过的门槛!然而空间的运用对教学的变革是如此彻底,带来的变化是如此巨大,创造的师生关系是如此之新。 一个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校园环境应运而生,此时此刻我们的心境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年多来,我们学校无论是在教学层面,还是在育人层面,甚至在管理领域,都随着教学空间的引入和广泛使用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学生经常反映“见老师难”,现在,依托空间这个平台,广大教师、领导、辅导员教师通过作业跟帖、主题群组、留言私信、主题回复、博客评论等互动形式与学生建立了非常便捷的联系,思想教育、专业教育、交流讨论等已经突破了时空界限,成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工作,德育工作不再是辅导员或思政教师的“专利”,每位教师、领导都成为了学生的德育导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学生的精神面貌由此焕然一新,他们更加自信、更加阳光、更具责任心。
2.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过去,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材与教科书,教学呈现方式主要是黑板与PPT,有的教师教书一辈子就是一两本教材、一两个PPT;现在进行空间教学,我们彻底打破教科书、打烂黑板、打碎PPT,建设空间资源课程。
与教科书、课本等传统教学内容相比较,空间资源课程是“空间教学”的关键与核心,空间资源课程与其说是特定的课程内容,毋宁是一种真切的课程理念。空间资源课程的基点在于“解构工作、重构学习”,从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出发,通过解构工作任务建立空间教学资源库、利用表格化教案进行模块化教学资源的集成。空间资源课程是一个活的课程,是一个可以共建共享的课程,是一个资源不断积累丰富的课程,是一个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课程。空间资源课程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组合,确保教学内容的多样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空间资源课程的运用,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2011年,我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英语口语比赛中荣获唯一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
3.实现了开放透明,教书育人用心务实
首先,学校领导、每个职能部门负责人都建立了管理导航。校长带头写空间微博,书记带头在空间实行党务公开,所有教学项目、科研项目的管理信息在空间发布,每个教师随时都能了解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进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其次,学校通过海选方式,让学生评选出12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在全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组织空间资源课程和教师科研课题验收,也实行先通过教师空间导航让广大师生海选再通过专家评审的办法进行。
第三,针对过去教师培训、顶岗实习中出现的某些“放羊”现象,学校充分利用教学空间,要求到企业锻炼、到国外进修的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必须在空间写日志反映培训和实习过程,并通过空间检查、空间评价等管理措施,有效克服了过去管理的盲区。
一年来,通过管理的开放透明,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更加用心务实。我校宋晓红老师总结道:“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对待每一门课程,用心对待每一次上课,用心对待每一次讨论,用心对待每一次提问……”
四、推进空间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校寻懋梅老师有感而发:“民院的老师不是在空间里就是行走在去空间的路上。”这句话震撼人心,更让人感动,万事开头难!我们深深感到,推进空间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我们把推进空间教学作为“一把手工程”。校领导统一思想,带头建空间、用空间;带头建空间资源课程、用空间上课;带头建空间导航、用空间进行管理。每天无论有多忙、无论有多晚,校长都会在空间回复教师与学生的众多留言、解答各种问题,坚持写空间微博。领导做出了表率,教师自然紧紧跟上。
其次,推进空间教学要突出重点。一是要坚持实名制,所有师生以“身份证”配发空间,采用真实姓名、真实照片,教师、干部使用真实职务、职称,学生使用真实专业、班级、年级,确保教学空间信息的真实性和运行的安全性。二是要建设空间资源课程。学校在推行空间教学过程中,把“空间资源课程”建设作为重点,按照“解构工作、重构学习”的原则,参照行业标准,全年建设了448门内容可以随时更新、形式可以任意组合的空间资源课程。三是要建立互动交流平台。空间互动主要通过发私信、打招呼、写通知、留言、批改作业、评论文章等形式进行。正是这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突破了数十年形成的尴尬教育局面,带来崭新的变化,真实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每位教师、领导面对学生的要求欣然以对,礼尚往来。
第三,推进空间教学不能耍花架子,要讲求实效。比如,我校规定校领导每学期都要深入各自联系院部听取4堂空间公开课,而院部领导则要听取系室主任的空间课,依次类推,一环扣一环。又比如,本学期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分四个阶段进行“说空间资源课程竞赛”,在空间里进行专业负责人说专业竞赛,在空间里建立行业企业大师工作室、教学改革展板、网络直播平台,将ISAS、PBL、CDIO等先进的教学法与空间教学相融合。总之,所有与空间教学相关的工作都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
(编辑:王天鹏)
G434
B
1673-8454(2012)01-00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