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配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2012-01-28韩红琳
韩红琳
药物配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韩红琳
腹泻;婴幼儿;护理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造成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发病年龄在6个月~2周岁,发病季节以夏秋季节为主,秋冬季节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夏季以杆菌为主。从生理功能方面讲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酶活性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机体防御能力较差,易患肠道感染,人工喂养中由于过早、过多添加大量脂肪和蛋白质食物,加之食物和食具易被感染,均能引起腹泻。根据腹泻程度可分为:轻型腹泻,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呕吐或溢乳,每天大便可达十次左右,量少,呈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重型腹泻,主要表现为食欲低,常伴有呕吐,每天大便次数可达十次至数十次,呈黄绿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量多,有少量黏液,还有明显的脱水征、电解质紊乱,表现为精神萎靡,唇周灰暗(樱桃红),表情淡漠,口唇黏膜干燥,眼窝和前囟凹陷,哭时无泪,皮肤弹性差,尿少或无尿,休克症状。治疗腹泻一般以调整饮食,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合理用药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护理方法
1.1严格消毒隔离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防止感染传播,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1.2饮食护理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暂进食4~6h(不禁水)的患儿外,均应继续进食。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牛奶;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粥、面条等,少量多餐;随着病情好转,逐步过度到正常饮食。病毒性肠炎有双糖酶缺乏,不宜用蔗糖,对可疑病例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制代品。
1.3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
1.3.1口服补液适宜于轻度和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的患儿。在服用口服补液盐(ORS)期间,应适当增加水分,以防高钠血症。
1.3.2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频繁的患儿。根据病情、结合年龄、营养冶状况、自身调节功能,决定溶液的成分、容量和滴注时间。按照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补钾的浓度不得超过 0.3%(400mmol/L),每日补钾时间不得少于8h,切忌将钾盐静脉推入,否则可危及生命;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快速扩溶,20ml/kg等张含钠液,30~60min内快速输入。
1.3.3正确记录24h出入量
1.4严密观察病情
1.4.1监测生命体征
1.4.2密切观察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当患儿出现呼吸深长、精神萎靡、口唇樱红,血PH值下降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时使用碱性药物纠正。
1.4.3密切观察低血钾表现当发热患儿全身乏力、哭声低下或不哭、吃奶无力、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及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时,提示有低血钾存在,应及时补充钾盐。
1.4.4密切观察脱水程度当发现患儿精神萎靡,口唇黏膜干燥、哭时泪少,尿量明显减少,应及时向医师报告,并用相应的溶液及容量及时静脉补液。
1.4.5密切观察排便情况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量,及时送检,采集标本时注意应采集黏液脓血部分,做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5对症护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退热剂,烦燥不安时给于镇静剂。
1.6肛周护理腹泻时大便次数频繁而且性质改变,肛门周围皮肤容易发生糜烂甚至引起溃疡及感染,需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吸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 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橡胶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因为女婴尿道接近肛门,应注意会阴部清洁,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
1.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多喂开水。必要时哺乳前后用 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防止鹅口疮。
1.8眼部护理脱水明显有“露眼”现象者,用生理盐水湿纱布浸润覆盖,用金霉素眼膏保护角膜,防强光刺伤。
1.9健康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每次限一种,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化。指导患儿家长配制和使用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避免肠道内感染。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及时治疗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气候变化时防止受凉或过热,夏天多喝水。禁止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避免再次感染的发生。
2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对小儿健康影响很大,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儿生命。在治疗中,我们通过饮食、补液、控制感染,对症及支持疗法,同时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严密观察病情,为患儿提供全方位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1]崔焱.儿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171-172.
[2]王慕逖.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63-264.
[3]沈晓明.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189-190.
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