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节俗与健康系列讲座(六)春节节俗与健康

2012-01-28温长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老鼠

温长路



中国传统节俗与健康系列讲座(六)春节节俗与健康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 100029)

中国节日;风俗文化;身心健康

1 给牛马过节

1.1 节俗溯源 “初一到初三,老牛老马歇歇鞍。”民谚中说的是,春节期间不仅人要休息,就是家畜也要放假休息几天的。其实是因为人们要休息,客观上给牛马等牲畜一个休息的机会。民谚中的老牛、老马是生活中的主要家畜,把它们提出来是作为代表的,实际上包括了所有的家畜。在神话传说中,女娲创造世界用了10天时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六是创造动物的,依次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初七之后才创造了人及与其相关的麦、天、地。生活在同一世界里,作为走在进化队伍前面的人类不能忘了先于自己出现的其它动物,于是就有了春节期间给它们过年的习俗。在这期间,家畜不仅可以不干活,而且还会被刷洗得干干净净,增加些精细草料,甚至还象征性地送几个饺子给它们吃。

在日本的冈山县胜田郡,还有专门的“牛的新年”,也有叫做“牛的假日”的。但它的时间不在春节,而是在每年端午节后的第一天,即5月6日定为这一天。在这一天,牛不仅会享受到与我国春节期间的相同待遇,而且主人还会在牛棚内铺上菖蒲草,以为牛除灾灭害保平安。

1.2 健康话题 家畜对人类的贡献除了作为劳动的工具(或替代力)和食品外,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还有特殊的作用——治病的药物。以民谚中提到的牛和马为例,它们对人类的贡献的确是不可磨灭的。

牛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具丰富的营养,我国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总结说,经常食牛肉、服牛药对身体来说“犹如洪水泛涨,陈莝顺流而去,盎然焕然。润泽枯槁,而有清爽之乐也”。中医认为牛肉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的功能,用于虚损羸瘦、消渴、脾虚不运、痞积、水肿、腰膝酸软诸证的治疗。如脾胃久寒,不思饮食,可用牛肉500g加胡椒、陈皮各10g,莲子肉30g,葱头5寸炖服后食肉喝汤,有满意效果。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有长年喝牛肉汤、牛杂汤、牛骨汤的习惯,实践证明对祛寒健体确有补益作用。除牛肉之外,牛血、牛肝、牛骨、牛皮对人体健康都有帮助作用。其中牛血中含有一种含铁的复合蛋白质——血红蛋白,有良好的理血补中效果,以治疗大便下血、血痢、妇女闭经、血虚羸瘦等病。牛肝有养血、补肝、明目的功用,对夜盲症、青光眼有治疗效果。牛皮胶可以滋阴润肺,止血消肿,对虚劳肺痿、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妇女崩漏、跌打损伤、痈肿、烫伤都有疗效。牛的胆内结石——牛黄是牛身上之宝,是名贵的中药材,物稀价高;它以清心、化痰、利胆、镇惊的奇功著称,对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痛,喉肿,口舌生疮,痈肿,疔毒等病有妙手回春之功。以牛黄为主要成分的著名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牛黄膏、牛黄散、犀黄丸、牛黄解毒丸等饮誉国内外,成为中药市场上的紧俏货。

马善驰,是我国历史上的主要作战工具;现代骑兵的威武,也是通过战马体现出来的。作为药物,古书《兵部手集方》中有用马肉治豌豆疮、《圣惠方》中用它治头疮白秃、《别录》中用它治寒热痿痹的。马心能治心昏多忘,《肘后方》中有马、牛、猪、鸡四心散的验方;马皮烧灰外用,可治小儿秃疮、牛皮癣;马肝能治妇女月水不通、心胸滞闷、四肢疼痛;马齿治惊痫癫狂、疔疮、牙痛;马骨治头疮、耳疮、阴疮;马鬃治女子崩中、带下,疮痈。马乳、马宝用途更广,前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功同牛乳而性凉不腻。补血润燥之外,善清胆胃之热,疗咽喉口齿诸病,利头目,止消渴,专治青腿牙疳”(《随息居饮食谱》),并治“骨蒸、痨热、消瘦(《泉州本草》);后者能镇惊化痰,清热解毒,是治疗惊痫癫狂、痰热内盛、神志昏迷、吐血衄血、恶疮肿毒的习用之品。近代临床证实,它对于神经性失眠、癔病、痉挛性咳嗽、痘疮危症等均有确切疗效。还有用其治疗肺结核的,也有较好效果。

1.3 相关连接 家养动物被人类食用,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近年来,吃腻了鸡鸭鱼肉的城里人,开始把目光盯住了被称为“野味”的动物,越来越多的动物从人们的餐桌上失去了活蹦乱跳的天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能弄到手,没有不能食的。据我国一家专门调查机构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食用的野生动物种类已达53种,除梅花鹿、鸵鸟等7种可以来自人工养殖外,其余46种都源于从野外猎取。接受调查的1 381家各类餐厅中,经营野生动物的有688家,占被调查总数的49.8%;调查的268家副食商场中,经营野生动物的有44家,占15.4%;调查的218处集贸市场中,经营野生动物的有91处,占41.7%。在南方的一次突击查处行动中,就破获以各种方法猎取、经营野生动物案件1 154起,收缴野生动物13309头(只),其中4000多头(只)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形势非常严峻。

一部分人食野生动物的理由,是说它们的营养高、补性大,这其实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因为动物本身的属性是一定的,并不分是家养还是野生。再说,家养动物是经过人们长期筛选、培育出来的,营养成分一般都比野生的全面。野生动物由于生活环境被污染以及用毒饵捕杀等原因,几乎体内都有寄生虫、激素、细菌和有毒物质。加上它们没有经过食品卫生检疫,食用野生动物发生中毒的可能性随时都会出现。以野生动物体内存在比较普遍的旋毛虫为例,高温和低温都无法将其杀死。它可以引起严重的肠胃症状,发生呼吸、说话、吞咽困难,神经错乱,以至引起心肌炎、肺炎、肝炎等并发症,也有因此丧命的。有报告说,只要食用者每克肌肉中含有5条幼虫,就会很快导致死亡。过去几年中,由这些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都有发生,全国累计感染人数在4000万人以上。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许多动物还能直接或间接造福于人,成为庄稼、树木的保护神。生态环境的破坏,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害。对“朋友”爱之尚不及,食之又何忍!

2 破五和开市

2.1 节俗溯源 初一至初五,民俗中的禁忌颇多,如不动刀剪、不洗衣服、不扫地、不倒煤渣、不打骂子女、不说不吉利的话等,直到初五这天才能开禁,故称之为“破五”。在一些地方,这一天还有“送穷接富”活动,即天亮之前把自家过年期间积存的垃圾(主要是香灰和纸屑类)送到富人家田里,再从人家的田里换回些干净土放于自己家中,称之曰“送穷灰挖富土”。亦有的地区叫“送穷接福”的,把自家的垃圾送上街头,先烧香礼拜送走“穷神”,然后把街上的石块瓦片捡回家来,象征金银财宝。一些地方还有“初一元宝盖儿,初五榆钱串儿”的说法,就是正月初一必须吃饺子,正月初五必须吃面条的意思。还有“金丝串元宝,越吃越热闹”的说法,就是把饺子和面条煮在一起吃。

总之,初五是春节的阶段性小结,烧香放炮,再热闹一场,准备着正式工作的开始。正月初六,店铺的两扇门要打开一扇,表示是“半开门”,即一只脚踏在门外,开始试营业了;另一只脚还在门内,节还没有过完,不算是正式营业。所经营的也都是一些日用小商品,货物大都不要求齐全,因而叫做“小开市”。到了正月十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开市”,门也大开了,商品也摆齐全了,开始正式营业了。

透过与“破五”相关的民俗,我们不难发现,它体现的一是要保证节日间的和谐气氛,二是要给人们安排一次强制性休息的机会,其主题意义应当说是积极的和进步的。哥伦比亚伊塔圭市的一个研究组织发起了“国际偷懒节”,通过一年一度的联欢活动使人们学会从日常繁忙的事物中暂时解脱出来,作作画、唱唱歌、跳跳舞、聊聊天,松弛一下过分紧张的神经。这个国家还有咖啡节、鲜花节、海洋节、啤酒节、魔鬼节等,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调节工作和休息的关系,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与中国的春节有异曲同工之妙。

2.2 健康话题 随着生产现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劳动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不少人忙忙碌碌于为事业奋斗之中,几乎没有时间消遣,这对身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通过一年一度的春节,把人们从日常繁忙的事物中暂时解脱出来,好好吃吃、玩玩、动动、睡睡、聊聊天,松弛一下过分紧张的神经,对调节工作与休息的关系,促进机体的健康不无益处。

一项统计表明,疲劳已成为人类的通病。全球处于疲劳状态下的人已达35%,而最苦的是中年男性,其发病率高达60%~75%。这是由于长期形成的父系制社会体系中,中年男性作为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大多都肩负着国家、事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沉负重担的缘故。一方面是超负荷、高强度的支出,一方面是缺少质量的休息和不同程度的营养缺陷,机体细胞超前老化和死亡的局面就无可避免地形成了,生命透支,疲劳频现,早衰、早夭成为必然。一份资料说,在法国,有72%的劳动者声称工作紧张;在英国,有30%的劳动者感到生产有压力;在德国,有7%的提前退休者,是出于工作紧张的原因;在美国,至少已有400万人患上了疲劳综合征;在日本,每年有1万多人因疲劳过度而突然死亡。仅1995年一年之内,精工、川畸制铁、日本航空等12家著名公司的老板相继死亡,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50岁,比日本国的人均寿命76岁提早了十几年。在中国,有疲劳感的人不低于50%,除咬着牙齿、在挣扎中不断奋斗者之外,死于疲劳者也不在少数。国务院有关机构公布的一项调查指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8岁,比普通国民低10岁。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5年间,中国科学院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中先后有134人谢世,他们的平均年龄仅为53.2岁,显然都属于中年早逝。不难发现,众多原因之中,不能排除作为罪魁祸首的疲劳对心、对脑、对身造成的伤害。

2.3 相关连接 如何看待机体的疲劳?疲劳算不算疾病?20多年前,前苏联的科学家就明确地把它界定在疾病的范围之内,并逐步得到了全球科学界的公认。科学家们把患者表现出的以疲劳为中心的反应迟钝、头晕目眩、心悸汗出、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失眠健忘、身困乏力、关节酸痛、性功能减退等的症状群,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或“亚健康状态”。普通老百姓对这种状态也有认识,把它称为“积劳成疾”。关于它的成因,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工作节奏过快、劳动量过大、思想压力过重、睡眠不足、休息欠缺、饮食不当等。中医认为,它是饮食失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多因素的杂合体,是多元病因造成的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耗伤的结果。

对于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世界各国科学家都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体上可分为心理调节、行为调节和药物调节三个方面。心理调节,是治疗的关键。如果对该病没有科学的态度、正确的认识、足够的精神准备,要想避免其发生或把它彻底治愈是不可能的。其中主要的是要学会自身调节,每个人只有把人生的意义弄明白了、把生命的价值估摸透了、把个人的位置摆正确了,才有可能准确地找到生活和工作的着力点。行为调节,包括运动、睡眠、休息、饮食等多个方面,就要要求每个人科学地给自己制定一份健康生存的时间表。适当的体育锻炼、娱乐活动、旅游消闲,足够的睡眠、休整、体力恢复等,都是缺一不可的内容。饮食是人体能量的来源,对消除机体疲劳有至关紧要的作用。对它总的要求是,要全面汲取机体健康所需的营养素,长期保持营养的均衡。对于已患上疲劳症的人来说,可以侧重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偏碱性类的食品,如大豆及豆制品、牛奶、鸡蛋、鱼类、猪肉、牛肉和新鲜的蔬菜、瓜果等,它们可以增加机体的热量供给、促进机体代谢产物的排泄、消除机体酸性物质的积累,使人稳健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来。此外,热茶、咖啡、巧克力等含有咖啡因的食品,能够通过增强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来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也有消除疲劳的作用,不妨有选择性地食之。药物治疗,是消除疲劳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世界各国科学家们创造出的方案是非常丰富的:如日本是采取长期服用中药六味地黄丸,或人参、动物生殖器类药物进行治疗的;美国是采取增加高盐食物和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的等。我国独有中医和西医两条腿之长,特别是中医中药疗法尤适于对疲劳综合征的治疗。辨证施治,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就是要针对不同患者表现出的不同症状,分别给予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药物。也有人建议用具有益气安神、补肾固精功能的鹿茸、西洋参、五味子、柏子仁、枸杞子等药物制成中成药长期服用的,对部分患者增强体力、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

3 灭鼠

3.1 节俗溯源 “正月初七,老鼠嫁女。”民谚里说的是,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开展赶鼠、灭鼠活动,把老鼠送出家门。由于地域不同,也有将这一活动定在正月二十五的,或称作“老鼠娶亲”。头天夜里,人们把糖果、花生等食物放于老鼠经常出没的阴暗之处,引诱它们出来美食一顿。还有的地方在阴暗处放一只花鞋,说是为老鼠准备的“轿子”。夜静之后,人们开始用力敲打锅盖、脸盆等可发响之物,说是给老鼠“催嫁”,实际是要惊动老鼠,催它们向外边逃跑。第二天一大早,就要用石块、泥巴把所有可能供老鼠栖身的洞穴塞死,以把没有“嫁”出去的老鼠困死在洞中。民间还广泛流行有“老鼠娶亲”的年画,画面上是成群结队的老鼠扛旗打伞、敲锣打鼓的娶亲场面,“新娘”坐的是花轿,“新郞”骑的是癞蛤蟆,两只大老鼠抬着的一只大金铂箱子格外引人注目。忽然,一只大花猫窜了出来,把鸣锣开道的两只老鼠咬死,自知难逃厄运的“新娘”不由得泪水满面……春节民俗中安排的“老鼠嫁女”活动有积极的卫生学意义,是我们的祖先对鼠害和灭鼠问题具有相当高水平认识的写照。

老鼠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褐家鼠、黑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罗赛鼠、黄鼠、喜马拉雅旱獭等十几种。它们分布广,数量大,就连美国国务卿办公的7层楼里也闹过鼠荒。据世界保健机构统计,目前世界上的老鼠与人口之比大约为1∶1,这些老鼠每年要夺走3300万吨粮食,使人们的辛勤劳动所得化为乌有。

老鼠还会破坏建筑、咬坏家具和衣服。为了要磨短它那每年要增长12~30.5cm的门牙,一只老鼠每天要咬齿2 600~13 000次,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人们对老鼠深恶痛绝。更有甚者,老鼠还会聚伙吃人,世界上的不少地方都有这样的报道。如1980年,埃及发生了一场鼠害大浩劫,几百万只老鼠倾巢出动,把这个国家4个省的数万顷庄稼糟踏净光。成群结队的老鼠还窜到家里袭击家畜,咬伤小孩,甚至把一些孩子吃掉。有的老鼠个大体壮,竟重达5公斤之多。1983年5月,意大利首都罗巴的老鼠已达1500万只,人均6只,这些老鼠成群结队地向婴儿们发动进攻,一年之内就有几十名不满周岁的婴儿被老鼠咬伤致死。

老鼠是人类的大敌,我国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消灭之。联合国有关机构也把灭鼠作为一个紧急课题,呼吁各全国人民与鼠类开展斗争。

3.2 健康话题 老鼠是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地方性出血热、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鼠咬热、森林脑炎等多种传染病的传染源和痢疾、伤寒、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的机械传播媒介,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是非常严重的。在这些传染病中,以鼠疫危害最大、蔓迟最广、死亡率最高,在抗菌素问世之前,本病的死亡率几乎为100%。在历史上,骇人听闻的世界性鼠疫大流行就有3次:第一次发生于公元6世纪,几乎波及所有国家,死亡人数接近1亿;第二次发生于14世纪,波及欧、亚两洲的全部和非洲的北部,仅欧洲死于本病者就有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总数的1/4;第三次发生于19世纪末期,波及到32个国家。这3次鼠疫都不同程度地波及到我国,在东北的一次流行中就死亡8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逐步使鼠疫得到了控制。1981年2月4日,新华社发布的一则消息宣布说,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已经基本控制了鼠疫。

不过,老鼠也不是有百害无一用,世界上也有以鼠肉为食的地区和民族。如印第安人的后裔,吃鼠肉如同我国人民吃猪肉一样普遍。我国广东、广西、四川、西藏等地区也把鼠肉当作美味佳肴,在汉代马王堆以及中山陵等古墓中,出土了许多坛封鼠肉干,说明连古代的帝王也喜食鼠肉。美国一些地方现在还有饲养老鼠的习惯,阿拉斯加州的一个食鼠农场每年向市场投放鼠肉300吨。巴西的鼠肉罐头业也很发达,可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口。1985年,我国山西临猗县农民生产鼠肉罐头5000瓶,很快被订货的客户抢购一空。福建制作的半透明鼠肉干更是紧俏的出口品,成为该省农副产品出口的四大俏货之一。目前全世界鼠肉的年食用量为15万吨,据估计,今后5年内要增长到年26万吨,10年内要增长到年200万吨。科学家们认为,以鼠肉为食,变鼠害为利,是符合科学道理的。鼠类习性洁净,以粮食、肉类为食,故其肉质细腻精瘦,含蛋白质高而脂肪少。据分析,其营养价值比牛肉还高。所以,广泛开辟以鼠肉为食的新途径的前景是可观的。认为“老鼠不卫生,不可食”的看法显然是一种生活习惯和认识上的偏见。

鼠的药用价值较高,可充分利用。据中医有关资料记载,鼠肉味甘性平无毒,煮食内服或烧灰外用可治虚劳羸瘦、臌胀、小儿疳积、烫伤、折伤、冻疮、痈肿等多种疾病。如腹胀水肿,可用鼠肉和米粥一起煮食;烧烫伤,可用初生无毛幼鼠浸入芝麻油中腐化后擦涂;出血不止、疮不收口,可用鼠皮烧灰撒于患处;小儿惊风、狐疝症,可用鼠肾烘干,兑酒研磨后服;青光眼、中耳炎可用鼠胆汁点眼、滴耳。现代还有用水解鼠毛制出水解蛋白的,以生产脱氨酸等药品。鼠毛还是上好的制作毛笔的原料,是毛笔中的贵族品种。

3.3 相关连接 食鼠肉的前提是解决好食用卫生问题,因为鼠带有多种细菌和病毒,会把许多疾病带给人类,并发生流行,且死鼠又易腐败,病鼠和被毒死的鼠又不好分辨,误食就会造成中毒。此外,以氟乙铣胺为主要成分的剧毒鼠药屡禁不止,居然占市场销售量的90%以上。它不仅毒死了大批家禽牲畜,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常常给人类造成威胁,使不少人发生中毒。2000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它竟然一次放倒了河北省黄骅市33名政府官员;3月26日,一顿饭摞倒了在即墨的38位民工,罪魁祸首就是剧毒鼠药。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强了相关的管制措施,但此类事件仍屡禁不止,人畜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因此,在缺乏严格检验,消毒条件和设备、技术不完备,在分辨不清有毒鼠和无毒鼠的情况下,食鼠问题目前在我国还不易盲目提倡。

鼠是人类的一害,这是肯定的,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变害为利,使它造福于人类也是可能的。

(本文校对:韩世辉 收稿日期:2012-02-19)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6.068

1672-2779(2012)-06-0102-04

猜你喜欢

老鼠
老鼠怎么了
老鼠遇到猫
一只老鼠的自述
抓老鼠
老鼠遇到“猫”
老鼠看见猫
两只“老鼠”
笨猫种老鼠
哎哟,老鼠
三只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