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谈如何上一堂精彩的信息技术课
2012-01-28黎晓伟
黎晓伟
(平度市开发区高级中学,山东青岛 266700)
润物细无声
——谈如何上一堂精彩的信息技术课
黎晓伟
(平度市开发区高级中学,山东青岛 266700)
教师有必要用兴趣激活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文章从信息技术课堂的各个阶段分析探讨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成功的良好作用。
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兴趣
一、学情分析阶段
学情分析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逐一考查,做到因材施教。学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分组。为什么进行分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这种现象在信息技术课上犹为明显。平时上课教师讲的内容,水平高的学生不愿听,水平低的又听不懂,这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减。分组教学可以将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分组,就是将“高手”和“菜鸟”穿插起来,分到每一组当中,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形成互助。“高手”有了表现的机会,自然会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而“菜鸟”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缩短与“高手”的差距,期待自己总有一天也会成为“高手”。分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团体的力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组与组之间的比赛、竞争,也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使学生的兴致保持一种高昂的态势。
二、课堂引导阶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让学生感觉到这堂课充满了趣味性。相比其它学科,信息技术课趣味性虽然要强得多,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很多学生的兴趣并不在信息技术知识的获取上,而热衷于玩游戏、看影视剧、上聊天室。怎样使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课堂内容上,这就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了。
引导的方法可以是巧设悬念。设置悬念,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比如在讲信息的存储格式时,故意先将某mp3歌曲文件的后缀改为.doc,造成打开时出现乱码。之后,再向学生讲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就比较感兴趣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文件的扩展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原来扩展名可以指定打开此文件所用的软件。另外,展示优秀作品、利用丰富多彩的课件讲课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授课阶段
1.合理运用学习资源
教师上课时,应该加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例如学习搜索引擎时,搜索出精美的图片,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影响时观看具有视听冲击力的影音文件,强化打字速度时使用富有游戏色彩的学习软件,学习网络下载时下载流行音乐,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改变上课的组织形式
上课不一定非要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可以让学生来讲,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讲。
让学生上台,本身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趣味性。台上的学生可以尽情地表现,台下的学生则可以欣赏台上同学的表演。并且,学生在进行讲解时,必然会有磕磕碰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也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死结”。不断地找到这些“死结”,就可以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从而可以重点对待。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并不是就此退出了舞台,而是从演员变成了演员兼导演。
而让学生和教师一块儿讲,则像是在拍摄教学录像,师生一个问一个答。在台上的学生一边听教师讲,一边操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立即向教师提出来,请求解答。而其他学生,则可以饶有兴趣地通过观看“录像”进行学习。学生为了表演得好一些,可以先在课下备好课,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学的过程。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把握全局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结束阶段
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可能会分散,如果草草收场,学生下课后就会对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很快。这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时,找六名学生,分别代表收件人、发件人、一对收邮件服务器和一对发邮件服务器,模拟收邮件和发邮件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收发邮件的过程就会一目了然。这样,对于什么是SMTP服务器、什么是POP3服务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通过这种小游戏的方式,课堂结尾就会富有娱乐性和趣味性。这样的结尾,既进一步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能使学生精神上得到适当的放松。
五、作业阶段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事件的能力。而学生对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会非常感兴趣。在处理问题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对学过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例如,学生要设计一个旅行计划,要了解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就可以去新浪网的“天气”频道查询;要了解如何乘车,就可以去数字地图网站查询公交线路。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被动式学习变成了自主性学习,在这种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编辑:王天鹏)
G40-057
A
1673-8454(2012)04-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