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孙光荣教授《中藏经》讲义心得

2012-01-28高永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讲义脏腑

高永红

读孙光荣教授《中藏经》讲义心得

高永红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辽源 136200)

《中藏经》;读书心得

喜得孙老《中藏经》讲义,如获珍宝。孙老详尽地为我们解析了《中藏经》其书及其学术思想。讲义分作者与成书年代考辨、《中藏经》版本源流考释、《中藏经》原文解读示例、《中藏经》学术思想考析、《中藏经》医疗经验撮要等5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中藏经》,通过孙老的讲解,使我真正体会到本书的学术思想和精髓所在。

《中藏经》全书前半部分属基础理论范畴,后半部分为临床证治内容。医论部分共49篇,联系脏腑生成和病理以分析证候和脉象,并论各个脏腑的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所述病证包括阴厥、劳伤、中风偏枯、脚弱、水肿、痹证、痞证、癥瘕积聚等内容,兼论外科常见的疔疮、痈疽等病。临床部分介绍各科治疗方药及主治病证,所列诸方配伍严密,服法交代清楚。

《中藏经》以“人与天地相应”为指导思想,明确指出“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人之动止,本乎天地;天合于人,人法于天。”认为人之百病、病之百候、候之百变,皆天地阴阳逆从而生:“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阴阳者,气血也,上下也,虚实也”。“阴阳否格”者,谓气机不从顺也。而气有阴阳之分,阴阳有否顺之机。阴阳否格,则诸病乃生。从“阴阳否格”入手论述病机,可谓提纲挈领。

“寒热”者,病机也;“虚实”者,病性也。“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又上盛则发热;下盛则发寒。”总括之,则“阴阳相胜”。“上下”者,病位也。脏腑之位有上下之序,五行制化有母子之系。而母子者,亦上下也。故一脏受病而累及他脏之病机,本书以“上下不宁’喻之,如“脾上有心之母,下有肺之子。心者,血也,属阴;肺者,气也,属阳。脾病则上母不宁,母不宁则为阴不足也,阴不足则发热。又脾病则上子不宁,子不宁则为阳不足也,阳不足则发寒。脾病则气血俱不宁,气血不宁则寒热往来,无有休息。”若此,则脏腑受病之传移变化,五行生克之制化机变均涵于上下不宁论中矣。《中藏经》论病位及其变移之意义,可谓发前人之所未发。气血者,阴阳也,亦病机之所本也。“脉者,乃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气血平则脉缓。”故以脉象察病机为其特色。

《中藏经》以形证脉气为依据,创立“脏腑辨证八纲”,辨病机则定性为寒、热、虚、实,辨病势则预后为生、死、逆、顺,指出“天人有五脏之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皆见于形证脉气,若非诊察,天由识也。”其脏腑辨证八纲之学术思想十分明确,独具特色。

《中藏经》概括地叙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哲学基础,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体系,开创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的有别于《内经》、《伤寒》的八纲辨证之先河,总结了各种疑难杂病论治大法,从理论到临床,形成了一整套完整体系,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在中医学史上,有着独特的理论价值和临床价值。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1.066

1672-2779(2012)-01-0112-01

(本文校对:张文娟 收稿日期:2011-11-22)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讲义脏腑
陈岱孙补充讲义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陈岱孙补充讲义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论筋性脏腑病❋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脏腑疏通术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