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背后信息的思考

2012-01-28周亮亮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100081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石油能源

周亮亮(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

一、成因:需求增长与资源禀赋不足

1.需求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利用后发的劳动力优势、资源开发优势、市场优势,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被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外汇储备分别为471 564亿元人民币、103 740亿元人民币和31 811亿美元,与1978年3 645.2亿元人民币、1 132.26亿元人民币和1.67亿美元的水平相比,分别增长了114倍、91倍和1.9万倍。2011年末,中国内地城镇化率51.3%,与1978年17.9%的水平相比,平均每年增加约1个百分点。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从总体上看,“中国奇迹”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简单扩大再生产,经济发展属于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伴随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持续攀升。197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不足6亿吨标准煤;1991年突破10亿吨标准煤;2002年突破15亿吨标准煤;2004年突破20亿吨标准煤;2006年突破25亿吨标准煤;2009年突破30亿吨标准煤;2010年达到32.5亿吨标准煤,远远超过《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27亿吨标煤的规划值;2011年达到34.8亿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2.3亿吨标准煤,成为自2004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最多的一年。研究显示,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①。

2.资源禀赋不足

石油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三十多年来,石油消费量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相对稳定,长期在19%左右波动;而石油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却呈一路下滑趋势,2009年以后已不足10%。这与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直接相关。中国能源储藏呈现“富煤、少气、缺油”的结构,已经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仅占5.4%。在“探明储量”中,70%属于复杂性的非常规油田(即低渗、稠油、含水、裂缝),只有20%至30%属于可以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储量”。目前,中国剩余的油气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海域、沙漠、高原和山地等开采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区。已开发的油田中,大庆、辽河、胜利等主要油田均进入中老期,目前已开发油区储采比只有10.9 年,按照开发油田的一般规律,在这样的储采比配置下,稳产处于临界状态,增产难度较大。一般认为,海洋石油资源将是未来原油产量增长的重要来源,全球50%以上的油气产量和储量来自海洋。但中国海上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海(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 蕴藏于深海区域。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引发的南海争端极大地干扰了中国对该地区海洋石油的开发。目前,中国的海洋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陆架浅水区。渤海溢油事故后相应油田全面停产,拉低了海洋石油产量,2011年原油产量仅小幅增加0.3%。

与经济同步快速增长的是我国的石油需求量,2010年石油消费量比1978年增长近4倍;而我国2010年石油生产量比1978年增长不足1倍。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国内产需缺口不断扩大,石油进口量每年递增1000万吨左右,对外依存度一路攀升,2000年超过25%,2005年超过40%,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2010年、2011年进一步上升至53.8%和56.5%。有专家将中国“石油储量占世界的1.4%,产量占世界的4.5%,但消费量却占了世界总量的8.2%”的格局生动地形容为“小马拉大车”②。

二、影响:石油风险与能源安全

国内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导致的石油依存度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改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有关研究表明,2020年,国内石油产量预计为1.8亿吨,而需求量预计为4.5亿吨至6.1亿吨,供需缺口将达到2.7亿吨至4.3亿吨,进口依存度将处于60%至70%的水平。美国能源信息局则预测,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62.8%、2025年将达到68.8%。国际能源署预测,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8%,2030年将达到74%。

那么,不断上升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除了会给民众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还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何种实质影响?

1.石油安全存在“三大风险”

首先是能否“买得到”,即“来源保障”问题。从石油进口来源看,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东和北非。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沙特阿拉伯是中国最大的石油来源国,安哥拉、伊朗、阿曼、伊拉克、苏丹、科威特六国也位居“中国10大原油来源国”之列。来源于这七个国家的石油占2011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66.4%。这种过于集中的进口结构隐藏着很大风险:一些非洲国家政局不稳,时有内战爆发;中东地区长期处于混乱局面,国际恐怖主义猖獗;美伊战争、阿富汗战争结束后,“大中东计划”并未终止,美国加强了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实际上也间接地控制了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2010年底从突尼斯开始、蔓延中东北非地区并持续发酵的政治动荡,已威胁到国际石油供应链的稳定。2011年以来,中国的重要石油来源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等国加强了对油气资源的控制,增加了外国石油公司的进入和经营难度。

其次是能否“买得起”,即“价格安全”问题。从总体上看,世界石油产能并不短缺,如果无意外因素干扰,世界石油产需关系可以保持基本平衡。但是,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买得到”石油和“买得起”石油却是两个概念。当前,国际石油价格的金融属性逐步取代其商品属性,石油期货价格主导现货价格、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等新特点日益显现③。中国石油安全本质上已经从“生产—供给”型的“供给安全”模式,转变成“贸易—金融”型的“价格安全”模式④,即能否以经济、合理的价格购买到所需石油的问题。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高位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研究表明,石油价格每桶上涨10 美元,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中国GDP 将下降0.8%、通货膨胀率上升0.8%⑤。

说到“价格安全”,就不得不提及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价格主导权、话语权问题。世界各个主要石油生产国、消费国以及相关组织,都在努力争取在价格决定机制上的更大话语权、主导权,进而影响国际石油贸易活动,维护本国利益。例如,2011年2月中旬起,利比亚开始发生动荡和战乱。利比亚85%的石油出口到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中国从利比亚进口的原油只占总进口量的3%,利比亚石油出口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有限。但由于担心在北非、中东会引起骨牌效应,国际石油市场受到冲击,国际基准油价不断走高。中国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由于世界原油交易的三分之二以及定价的形成是在纽约、伦敦的期货交易所实现的,中国只能被动地接受不断上涨的国际石油价格,额外支出巨额外汇。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数量比2010年增长6.0%,价格却增长45.3 %。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中指出,中东北非动荡导致2011年中国进口石油多付了600亿美元。

最后是能否“运得到”,即“运输安全”问题。如何保障进口石油安全运至国内,是每个石油进口大国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美国,在这方面条件优越:美国最大的石油来源国是其北方邻国加拿大,从加拿大的石油进口占美国石油进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南方邻国墨西哥则是美国第二大原油进口国。相比而言,中国的石油进口半数以上来自中东和非洲,与中国内地距离遥远。据统计,中国石油进口的九成由外国船东承运,中国船队所占份额却仅占一成。中国进口石油主要经过三条航线:即中东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中国内地港口)、非洲航线(地中海→好望角→马六甲海峡→中国内地港口)和东南亚航线(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中国内地港口)。中国进口石油总量的80%至85%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运到国内⑥。然而,马六甲海峡存在海峡水道窄、水深渐浅的自然条件风险,以及美、日、印度等多个国家都在该地区派驻军事力量的地缘战略风险。一旦发生重大国际事件,海上石油进口通道被敌对势力或其他因素阻断,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灾难性的打击。

2.中国能源安全的特殊决定因素

根据国外相关理论,当一国石油依存度达到30%时就会产生能源安全问题。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早已超过这一标准,但是情况却与理论有所不同。

资源禀赋决定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但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6%,居世界第三位。2011年,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5%。长期以来,中国一次能源生产的近七成是煤炭,燃煤发电约占电力供给的八成。这与欧美发达国家大量燃烧石油、天然气发电,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大多不超过两成的格局大不相同⑦。

从世界范围看,2010年全球煤炭产量增量的74.7%由中国提供。目前,国际煤炭市场价格仍以供求为基础,比石油、天然气价格低得多,进口煤炭价格可以保持相对平稳⑧。

从国内能源产需平衡看,虽然201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3.8%,但由于国内煤炭自给率达97.3%,国内能源自给率仍达到91.4%。此外,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煤炭产量均控制在39亿吨左右,但为了留有余地,到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计划为41亿吨。

因此,中国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石油依存度不断攀升带来的石油风险,另一方面又要从本国的特殊情况出发,看到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并不等于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煤炭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础所在。

基于上述分析,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石油风险和能源安全问题呢?

三、对策:多管齐下保障石油供给,综合平衡实现能源安全

1.多管齐下保障石油供给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石油必将持续增长,石油需求长期只能大量依赖进口予以满足的状况很难改变。有鉴于此,要确保我国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拓宽石油进口渠道。要加大海外找油的力度,争取拿到更多份额的油,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要逐步改变对中东石油的过度依赖,规避或降低地缘政治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充分利用中国政治、经济以及外交上的有利因素,以油气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为重点。东北面,要加大与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合作;西北面,积极参与中亚地区的石油开发,加快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石油管线建设合作;西南面,继续加强与缅甸的合作,逐步建立起中国油气进口的新通道;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同委内瑞拉、巴西等新兴产油大国的贸易往来,加大从非洲国家进口石油的份额。

(2)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影响力和世界石油定价机制中的话语权。中国应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的对话与合作,建立与主要产油国和消费国的沟通机制,促进主要石油消费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引导国际石油价格平稳运行,避免油价非正常上涨和剧烈波动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冲击。中国可在适当时机考虑加入国际能源署,并以此为平台,更多地发出中国的声音,扩大中国的影响。当然,在此之前,中国还应建立、完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相结合的石油战略储备,通过资源税改革完善国内石油价格定价机制,加快建设石油期货市场,做好与国际接轨的前期准备工作。

(3)建立多元石油运输网络,加强海外运力建设。要化解石油运输通道单一所带来的运输风险,一方面必须逐步改变对海路石油进口的依赖,特别是减轻对马六甲海峡通道的依赖,加快建设陆上石油新通道。另一方面,要发展石油海洋运输业务,增加海外运输能力。同时,还要加强远洋军事力量,逐步使我国海军由“浅蓝海军”过渡到“深蓝海军”,并通过海外护航、航母服役等多种途径提升海军远洋作战能力,形成强大军事威慑,确保我国石油运输通道的安全与畅通。

2.提能效、控总量,降低能源压力

(1)减排放。当今世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日益成为共识。中国已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为了实现这一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一次把“低碳”、“低碳发展”写入了五年规划,并明确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等约束性目标。这就要求中国在考虑能源安全问题时,必须从简单扩大能源供给、满足能源需求,转变为加入节能减排约束指标(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从 “只做加法”转为“加减法并做”。

(2)控总量。经典工业结构理论霍夫曼定理认为,工业结构存在由轻工业到资金密集型重工业再到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演化过程。目前中国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个别城市,整体而言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阶段,依靠科技进步和投资拉动,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随之加速,能源消耗快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不足世界的10%,但是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占世界总量的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0%,但是人均能源消费已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日本大体相当,但能源消费总量是日本的4.7倍;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但经济总量仅为美国的37%。2012年1月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倒逼机制”实现对“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目标的控制。正如专家所言:“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中国将在能源供应、国际压力以及国内环境压力三方面难以为继。”⑨中国要保障能源安全,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至关重要。

(3)提能效。能源从开采、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到终端利用,被大量损失和浪费。中间环节和终端利用效率的乘积通常称为“能源效率”。目前,我国能源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我国工业领域的能源利用水平普遍较低,单位产品的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⑩。“十一五”期间,技术节能对中国节能目标实现的贡献率达70%以上。“十二五”期间,中国应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挖掘结构节能的潜力。

3.综合平衡实现能源安全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为能源总需求“节流”、“减压”的同时,也要注重“开源”。“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目标列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目标之前,反映了国家对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视。更好地实现能源安全,需要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综合平衡各种能源的资源禀赋、现有产能与未来开发。目前我国应大力发展的能源品种有:

(1)天然气。天然气虽然是化石能源,但也是清洁能源,它具有燃烧效率高、运输方便、清洁环保等优点。近年来,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大力开发新型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是页岩气),页岩气产量已占美国天然气供给的三分之一强。美国使用天然气发电大量替代原来的石油发电,使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下降。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也非常丰富,储藏总量是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1倍。2009年,中国与美国签署了《中美关于在页岩气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1年3月,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写道:“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和“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2011年底,国土资源部关于将页岩气作为独立矿种的申请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201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2012年两会结束后,中国第一个页岩气发展规划《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正式颁布。《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页岩气产量将达到600亿至1000亿立方米,与目前的常规天然气产量相当。而据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预计,到2030年,中国页岩气产量有望与美国接近。

(2)核能。核能体积小、能量大,开采、运输方便。核电清洁无污染,电力供应稳定,且有效发电时间长。中国核电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设备国产化已达到80%至90%。截至2011年底,中国在运行机组核电14台,装机容量1082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2914万千瓦,是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的2.7倍,在建规模世界第一。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国国家核安全局等部门曾联合对国内在运行和在建的核电厂进行了安全大检查。检查评估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中国核电站安全水平不低于国际上绝大多数运行机组。同样令人欣慰的是,核电发电成本已得到了很好地控制,经济性与火电相比并不逊色。例如,大亚湾、岭澳一期、岭澳二期电站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分别为人民币0.420元、0.429元、0.430元,均低于广东省火电厂脱硫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521元。2012年2月完成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显示,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目标为8000万千瓦,高于福岛核事故以后普遍预期的 6000万至7000万千瓦的水平。可以说,福岛核事故后,“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仍是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3)水能。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达国家大多已经实现了水能资源优先利用和充分开发。中国水能资源丰富,还有2/3的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有待利用,剩余水能资源约占全球的20%。这是中国解决“能源供给”和“减少排放”难题的一笔极其宝贵的资源财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十一五”的“有序发展水电”改成了“积极发展水电”。根据《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水电建设新增装机将达到1.6亿千瓦(含抽水蓄能0.4亿千瓦),投产0.8亿千瓦,新增装机数量几乎超过“十一五”水电实际开工量的3倍。水电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最重要的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

(4)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及其他电力。中国风力发电成本目前已降至每千瓦时0.3元至0.5元,与煤电成本接近;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虽仍然较高,但因为太阳能无处不在,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另外还有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成为发电能源(包括直接燃烧、气化发电等)的潜力,地热能、海洋能也都可以用来发电,是主力能源的有益补充。

注释:

①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②⑤吴巧生,成金华.经济高速增长下的中国能源安全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7,(4):50-55.

③马登科,张 昕.国际石油价格决定的四个新特点[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1.

④陈柳钦.新形势下中国石油金融战略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2,(1):65-72.

⑥薛 力.“马六甲困境”内涵辨析与中国的应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10):117-140.

⑦周亮亮.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高歌稳进[J].科学社会主义,2011,(3):133-135.

⑧朱成章.煤电关乎中国能源安全[J].低碳世界,2011,(9):30-31.

⑨赵沛楠.节能市场虚实[J].中国投资,2012,(2):57-59.

⑩中国科学院学部.我国工业节能现状调研和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07-308.

猜你喜欢

石油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石油石化展会
我家换了绿色能源车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石油:石油是否在走向政治化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石油PK太阳能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