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2-01-28佟德恩
佟德恩
儿童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佟德恩
本研究对目前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一些不良反应进行了论述,并对导致此类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儿童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特殊性和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密切相关,从而为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儿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随着抗菌药物在儿科中应用比例的不断上升,已引起了众多医务工作者和患儿家长的广泛关注。因此,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儿童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特对目前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现将结果综述如下。
1 不良反应的现状
1.1血尿血尿是儿童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之一,是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并已成为泌尿系统可能存在严重疾病的重要讯号。轻者仅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而重者则外观呈洗肉水样或含有血凝块[1]。氨基甙类抗生素、磺胺类、头孢类药物均可引起肾毒性损害,出现血尿,头孢类药物若与氨基甙类药物或利尿剂合用,肾毒性更大。尤其是作为特殊人群的儿童,在服用某些抗菌药物后的1~2周内可能出现血尿,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其头孢拉定已成为引起儿童血尿的主要药物,其症状也最为明显,患儿在单独服用头孢拉定后1h可呈现镜下血尿,2.5h后则进一步演变为肉眼血尿。尤其是在与氨苄西林以及庆大霉素等药物联合应用时均可出现肉眼血尿。
1.2胃肠道不良反应临床上多种抗菌药物均可引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尤其是在儿童患者中表现更为显著。临床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胃肠道耐受性最差。还有部分抗生素可引起腹泻等症状,特别是年龄在2岁以下的患儿,其临床症状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作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其头孢呋辛的腹泻发生率更是高达27.35%[2]。与此同时,由于临床上抗菌类药物的滥用,已引起多种抗菌类药物因细菌耐药而失效,而随着菌群失调的增多,甚至出现细菌性腹泻现象。临床上已经发现的难辨梭菌在遇到抗菌类药物后会释放出毒素,进而诱发腹泻以及结肠炎或假膜性结肠炎。
1.3诱发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在各大系统中起着司令部的主导和支配作用[3]。而部分患儿在应用抗菌药物后极易诱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使神经系统遭受严重的损伤和破坏,进而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庆大霉素可诱发周围神经抑制性失语症状的发生,甲氧苄啶则可引发无菌性脑膜炎,沙星类药物具有诱发小儿癫痫症状的可能,而阿米卡星则能够引起小儿神经肌肉阻滞,进而导致小儿神经性呼吸抑制现象的发生。
1.4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部分抗菌药物对儿童的血液系统常常产生较为显著的不良反应,其具体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相关症状。据相关文献资料证实,β-内酰胺类和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已成为儿童抗菌药物导致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状最为常见的类别之一。儿童一般在连续使用抗菌药物2周后出现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症状,一般无需另外特殊治疗,在停止抗菌药物使用后,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1.5骨骼和肌腱异常骨骼和肌腱的异常变化也是考察儿童应用抗菌药物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指标[4]。国外文献曾报道,患儿在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后发生门齿不同程度的变色现象,且齿龈周围呈现浅黄色。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后可能对儿童骨软骨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最终导致关节病变现象的发生。另外儿童在使用环丙沙星后也存在引起肌腱炎或导致肌腱撕裂等不良发应发生的可能。
1.6尿崩症儿童在使用抗菌药物后,还有可能因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而导致尿崩症的内分泌疾病。但这种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机率较小,在目前的儿童抗菌药物中只发现氧氟沙星能够引发此症,并且在停止用药后患者尿量稳步较少,口渴症状逐步缓解。
2 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2.1抗菌药物的特殊性虽然抗菌药物被划分了不同种类,但同一类型中所包含抗菌药物的特性各不相同,其用药后在患儿体内所产生的生理生化效应以及不良反应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中四环素极易呈现光敏反应,而属于同一类型的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的发生机率则相对较小,与此类似的还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只有司帕沙星易发生光敏反应。引发尿崩症的氧氟沙星则可能是由于其对集合管上抗利尿激素的干扰而导致。
2.2抗菌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由于受到剂型和给药途径的影响,其相同类型抗菌药物的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不良反应。例如,四环素类中的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以及大环内酯类口服剂型,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胃肠不适等一系列胃肠道反应。氯霉素不论是通过口服、直肠、外用,还是肌内注射的途径给药,其均会导致患儿呈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而采用静脉给药途径则可有效避免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2.3抗菌药物相互作用随着联合用药趋势的不断加强,其两种以上抗菌药物合用所产生不良反应的机率要远远高于单独应用。例如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万古霉素,往往会由于频繁应用而产生肾毒性和耳毒性;因此,要十分关注万古霉素的制备纯度和血药浓度,特别是在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时要应充分考虑药性,有效避免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讨论
抗菌药物是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往往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一大类药物[5]。目前,临床上大部分抗菌药物按常规剂量使用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也不排除个别药物仍存在较强的危险性。即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其主要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致癌、致畸、致突变等[6]。儿童由于受到年龄和体质的限制而成为一类特殊的用药群体,其整个身体状况正处于一个生长发育的阶段和过程,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受外界微生物侵袭而发生感染的几率要远远高于成年人,进而导致儿童应用抗菌药物的比率急剧增加,随之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也逐年上升[7]。本研究对目前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认真的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儿童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特殊性、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密切相关,从而对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1]王振梅.儿科应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6,4(9):22-23.
[2]王春华.重视小儿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J].现代医药卫生,2009, 25(2):305-306.
[3]马超.小儿常用抗菌药物及不良反应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0,6(10):105-106.
[4]卢燕,包美珍.儿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及对策[J].医学综述,2010,16(6):949-951.
[5]刘俊芹.浅谈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J].中外医学研究,2011, 9(10):99-100.
[6]何清华,李钟勇.11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159-160.
[7]石业队.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药业,2007,16 (20):55-56.
沈阳市儿童医院药剂科,辽宁沈阳 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