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老年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2012-01-28金玉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障碍杂志病人

金玉今

(吉林省图们市石砚镇中心卫生院,图们133100)

睡眠不仅是一种生理需要,更是一种能力,是维持生命必须的生理现象,是恢复疲劳的有效方法[1]。它对人具有解除疲劳和恢复体力作用。而夜间睡眠障碍者易引起夜间的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周期性波动,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可增加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率[2]。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老年患者不断增多。ICU的老年患者由于环境变化、各种仪器的使用、疾病自身的影响等原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因此明确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未来的护理工作以及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睡眠障碍表现

睡眠障碍是失眠症的主要表现,可表现为初段失眠(入睡困难)、中段失眠 (睡眠浅、易醒)、末段失眠 (早醒),也可表现为多梦、无睡眠感、睡后仍感乏力等,上述形式同时存在[3-4]。而ICU老年患者的主要表现又有所不同,如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 (昼夜性睡眠倒置)、睡眠丧失、睡眠中断、睡眠的剥夺等等[5-7]。

2 睡眠障碍的原因

(1)心理因素:老年患者住院时心情复杂,有离开亲人的孤独寂寞感及由于患病而紧张、焦虑、恐惧,对疾病检查、治疗、经济负担、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各种顾虑等,这些不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病人的睡眠状态[8]。(2)疾病的影响:如气紧、胸闷、胸痛、咳嗽、咳痰、头昏等病理因素的影响,使患者难以入眠。如心力衰竭患者夜间气紧、心悸、胸闷;病窦综合征患者出现头昏、乏力、心慌;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常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又由于夜间平卧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使患者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睡眠[9]。(3)身体不适:由于持续心电监护、输氧,多条管道和多条液路的设置,病人活动受到限制,使其产生一种强迫静卧和捆绑感。病人常诉说卧位不适,但又害怕管道脱出,常处于紧张状态和强迫体位,从而影响了入睡[10]。(4)噪音:病人需监测生命体征,医护人员操作、交谈声及走路、开关门声等等,加之频繁的护理操作,使病人没有完整的睡眠周期,昼夜睡眠节律倒转,导致睡眠紊乱[11-12]。(5)药物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某些用药如胞二磷胆碱可兴奋神经中枢引起睡眠障碍;利尿剂可致夜尿增多而影响睡眠;长期不适当应用安眠药,易产生药物依赖或出现戒断反应,使原有的睡眠障碍加重[13]。

3 护理方法

3.1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减少噪音是提高睡眠质量的重要保证,国外有研究发现ICU中51%的噪音是可控的,其中工作人员的谈话因其意外性和变化多样,并可能具有一定含义,而被患者认为是噪音的最主要来源[14]。病房里的空气要保持新鲜、洁净、温湿度适宜,室内温度一般以18~22℃、湿度以50%~60%为宜,还应及时清除室内的异味,如消毒剂、药品气味,卧床患者发出的汗臭味等,减少不良气味对患者的刺激[15]。

3.2 提供舒适的护理 身体不适与呼吸机、监护仪的使用有关,应将螺纹管调整合适,避免过于牵拉,血压平稳时夜间适当减少袖带打气次数,导联线勿压在病人肢体下,将湿化液温度调至接近体温,避免过冷或过热的刺激;床褥要干燥、清洁、平整,被褥的长宽、软硬、冷暖适度使患者感觉舒适;病室内有兴奋躁动患者应安置于隔离室,并及时做安眠处理,以免影响其他患者的睡眠。

3.3 心理护理

3.3.1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ICU护士应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介绍环境及ICU工作特点,解释呼吸机、监护仪使用目的,有关报警的原因,向病人解释如何活动躯体不影响监护和治疗,并随时将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露给病人,尊重患者的感受,注意倾听、观察,再进行针对性的疏导,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16]。

3.3.2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可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减少,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增加,减轻焦虑、缓解疼痛,使患者产生舒适感,可促进患者入睡[17]。因此,对病情较稳定者,睡前给予耳机倾听一些曲调优美舒缓的音乐,有利于消除紧张、焦虑情绪,转移注意力,以促进睡眠。

3.3.3 与家属有效的沟通 让其多看望、安慰病人,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帮助病人树立信心,以减少因思想顾虑对睡眠的影响[18]。

3.4 合理应用镇静与镇痛药物 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止痛剂,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和去痛剂联合应用[19]。在ICU,特别是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往往需持续应用镇静药物以治疗患者的焦虑、烦躁和疼痛,保证患者舒适度。但持续用药或用量过大显著影响对神经功能的评价,并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及在ICU的停留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因此,合理选择药物并根据患者个体需要不断调整用量,有利于在满足患者需要的同时达到其更舒适的目的[20]。

4 小结

睡眠障碍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根据患者的表现,综合的分析其原因,运用多种护理方法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而睡眠障碍的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在评估护理措施的结果时应细心观察,以防停止正确的护理方法。总之,睡眠障碍的护理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改善的工作,护理同仁应不断学习、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利用整体护理的思维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其生命质量。

[1]王继军,张明岛.睡眠障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23(1):26-28.

[2]银朝辉.100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5):1875.

[3]张明园.精神科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32-234.

[4]杨秀梅.谈睡眠护理[J].当代护士,1997,7(1):171.

[5]张慧玲,嘉旋,黄群爱.手术后ICU中发生睡眠障碍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46-47.

[6]姜佐宁.现代精神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34-744.

[7]张秀华,王玲玲,杨兰菊.心脏监护病房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5:35-36.

[8]李惠聪 .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1(22):88.

[9]孙丽云,牟文芝.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530.

[10]房丽丽,孙桂霞.ICU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B):14-15.

[11]张倩.ICU高技术应用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57.

[12]赵林.脑血管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9,7(9):9.

[13]唐开雄,梁冠东,陈瑞黎.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性障碍初步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1(4):218-219..

[14]Kahn DM,Cook TE,Carlisle CC,et al.Dentification and modifteation of enlvironmental noise in a11ICU setting[J].Chest,1998,1(4):535-540..

[15]陈国英.冠心病监护室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学,2004,26(2):279-280.

[16]韩希芬.骨转移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护理[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6,27(21):127.

[17]郭凤琳.ICU综合征及音乐疗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6(3)∶103-104.

[18]赵忠心.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84..

[19]黄和平,赵敏,钟小溱.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失眠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9(23):8.

[20]Gambineri A,Pelusi C,Pasquali R.Testosterone levels in obese male patient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relation to oxygen desaturation,body weight,fat distribution and the metabolic parameters[J].Endocrinol Invest,2003,26(6):493-498.

猜你喜欢

障碍杂志病人
谁是病人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病人膏育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