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把握“主旋律”
2012-01-28郭小聪
文/郭小聪
读完郭米克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力与美的星群》(黄河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兴奋之余又感到难以归类。这本书描写了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以下简称“战杂”)60年来的成长历程,写军人也写艺术家,是文艺题材又是军事题材。从主题处理上说理应归于主旋律作品,但如果把主旋律简单理解为单纯的歌颂的话,那又显然不足以涵盖这本书过人之处。
“战杂”的艺术成就傲视群雄,60年来夺得世界和中国最高金奖33次。但作者并没有仅仅围绕这些奖项唱赞歌,而是紧紧围绕那些获奖的人写人物、写命运。书中有名有姓的传奇性人物不下几十个,但作者关心的却始终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构成了这个朝气蓬勃的集体”,他更像一位充满好奇心的探访者,善意地进入别人的生活,也希望读者更多了解“台下的他们”那一如常人的艰辛与奋斗。
8岁的“柔术转毯”小演员“小米粒”(孙佳音),她的前途曾不被看好。在终于获得赴巴黎参加大赛资格时却高烧不退,直到被抱进化妆室时仍然迷迷糊糊。但她竟以奇迹般的完美震惊全场,最终摘得大赛金奖。这样的传奇性故事,一般新闻媒体往往会聚焦在“为国争光”的瞬间,但本书作者却真实地写出“小米粒”想跟别人一样有美丽前途的朴素愿望,让读者看到,牵动人心的永远是命运,而命运又往往萌生在“生存的希望”之中。
作者之所以没有轻易地站在一边引吭高歌,是因为他发现那些主人公自己也并没有把这当成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是生活中拼搏的结果。一个仅仅8岁就懂得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小演员是这样,一个时时感受到生存危机的艺术团体也是如此。1985年“百万大裁军”,鲁振树团长想尽办法竭力保住“战杂”。20年后,宁根福团长带领“战杂”创作排演出的享誉世界的大型四幕杂技剧《天鹅湖》,也是挑战与应战的产物。无论对后人来说多么像传奇的事件,对当事人来说只是生活。作者正是从舞台的炫目光彩中把握住了生活的底色。
生活,是一切成就的最坚实基础,它要求人们无论做什么都要目的纯粹,用心专一,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欺骗和虚浮。《天鹅湖》改编排演之初,人们也曾经担心,这颗芭蕾舞王冠上的明珠是否会变成不伦不类的杂耍。但“战杂”的创新冲动不仅来自“生存的希望”,更来自对艺术的虔诚。他们力求把东方杂技的优美惊险与西方古典艺术的典雅高贵结合起来,给杂技元素腾出更加广阔空间,创造崭新的艺术享受。尤其是极具创造性地以男演员“四小青蛙”倒立顶功来取代“四小天鹅舞”,凭借古老杂技功夫的“腰腿跟头顶”创造了奇迹,在“雷打不动的1分31秒”中创造出“一种滑稽与美丽的双重审美效果”,赢得海内外一片赞扬。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只有具有这样的美感,才能得到世界的由衷认同。正如作者所感慨的那样:好的艺术作品“让你的精神世界脱俗、高贵起来,让你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保持一个宁静的灵魂家园”。
一位观众曾说,我看过“战杂”令人惊叹的演出,但还不了解台下的他们,是《力与美的星群》让我置身于真实的他们之中。作者以对生活与命运充满洞察力和同情心的真情艺术笔触,赋予“主旋律”一词以活力和新意:真正的主旋律应该是能够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向和思想情感,同时能够拨动普通人的心弦的,生活本身是无法分为“主旋律”或“非主旋律”的。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全身心体验、感受、认识和领悟,才能对生活本质进行艺术地呈现、准确地表达和揭示。
究竟如何才能把握住主旋律的真谛,写出好作品呢?作者在书中说:“现实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力与美的元素,只要你有一对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既是朴素的话语,又是至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