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的力量历经时空变迁而不衰——以《忠诚与背叛》为例谈经典题材主题出版的价值取向

2012-01-28文/杨

中国出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红岩

文/杨 耘

以“红岩”革命斗争史和革命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作品,从1957年出版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到1962年出版的小说《红岩》,到1964年9月在京首演的歌剧《江姐》以及1965年推出的电影《烈火中永生》,这些“红岩”经典作品可谓家喻户晓。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2011年6月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纪实文学《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以下简称《忠诚与背叛》),却依然能让读者心潮澎湃、手不释卷,发行20多万册还“洛阳纸贵”,这是为什么?

《忠诚与背叛》由中国作协副主席、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报告文学家之一何建明与红岩文化专家厉华联袂创作。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出版物;出版半年后,2012年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媒体评选出的2011年全国“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中,它榜上有名。

一个经典题材,一部红色读物,它如何显示经典题材主题出版的价值取向?笔者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之一,试谈以下特点。

一、经典题材写作的创新

《忠诚与背叛》的成功,首先得力于作品题材经典。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成立,但重庆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许多革命志士眼望胜利却倒在敌人的枪口之下,他们的躯体虽然在烈火中化为灰烬,但灵魂却得到永生,他们的英勇事迹必将被世代传颂。与小说《红岩》一样,《忠诚与背叛》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为背景,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极具艺术表现力地展示出来。这样的经典题材,是一部好作品的基础,也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忠诚与背叛》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作品写作的成功。全书包括“血染红岩”、“背叛的代价”、“女人无叛徒”、“另一种背叛”、“忠诚之忠诚”五章,作者力图“唤醒”历史、还原细节,使那些过往的瞬间真实而生动地呈现出来,使渣滓洞、白公馆等狱中共产党人与革命志士、叛徒和国民党特务群像跃然纸上;又以浓厚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基调,唱响红色主旋律,突显了时代风云下人性的复杂及信仰的力量。

一个经典的故事在几十年后重写如何畅销,这对写作者是很大的考验。执笔者何建明说,我找到一个点,就是现在确定的本书的五个部分,这些看似简单,但是创作的时候还是有讲究的。比如第一章,从屠杀开始到重庆解放,那段历史最黑暗也是“红岩”斗争最悲壮的,怎么写精彩,共产党人在最后一刻在干什么、想什么,我觉得必须“还原”出来,这一章名为“血染红岩”。关于书中的叛徒,他们怎么走上这条不归路,用怎样的分量解释这些问题?我写了“背叛的代价”。书中还有“另一种背叛”和“忠诚之忠诚”两章,是想说明那么多共产党人在受委屈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对党、对信仰的忠诚。包括像“双枪老太婆”这样的人物有100多人,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定性,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长达20年的时间里,这些牺牲的英烈甚至背负着叛徒的罪名;他们的子女、家属受到了很大的政治影响,但活着的志士和烈士亲属依然保持对共产党的忠诚!第三章“女人无叛徒”,其实革命者不管是男是女,都有可能当叛徒。但是在渣滓洞、白公馆等狱中,正好一个女叛徒都没有,女性跟男性在信念问题上本没有什么差异,但早期的很多女性都是爱上某个男共产党员后才走上革命道路的,在“红岩”里也是这样,她们表现得异常坚贞,没有一个叛变。

《忠诚与背叛》运用各种写作手段做了很多探讨,把作者的历史发现和现实思考表现出来。传统的典型化方法运用自如,力图使英雄、叛徒、特务都成为立体的文学人物。譬如,在监狱里面,革命者激情澎湃地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他们倾情朗诵,传递爱情的信息,表达思念亲人和眷恋子女之情……人性的真善美生动流转。在文学技巧上既尊重传统又有创新的发现和运用,作者精心安排文本叙说与结构,作品的视角不断变化,尤其是第三人称带有分析性的外视角,给文本的叙事带来变换的角度,同时也更有利于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几十年来,读者几乎是把小说《红岩》作为真实故事来读的,书中一些场景和细节甚至被刻入脑海,直至今天,还有读者对镪水池焚毁烈士遗骸、江姐手指被钉竹签等细节感同身受、难以忘怀。但《忠诚与背叛》告诉读者,这些细节是虚构的,它通过近年来解密的红岩材料,叙说出无数弥足珍贵的人物与事件的细节,反映出彼时彼地的历史截面。当下读者对非虚构作品的期待,往往超过虚构作品,从阅读心态来说,纪实文学既不同于新闻报道也不同于史志类作品,它的魅力在于历史和文学的合璧,包含了作者的思考与追问,并呈现出悲剧的崇高性美学品格。

二、精神和信仰力的感召

忠诚与背叛是党性和人性的命题。真实的红岩历史,作者的历史思辨和现实思考贯穿全书,诠释了“忠诚与背叛”这一宏大主题,使作品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不仅与《红岩》小说交相辉映,更突破了时代和小说艺术的局限。

作者说:“在为《忠诚与背叛》确定书名的时候,脑袋里闪过一个念头:红岩最多的就是忠诚背叛,这四个字是最核心的。” 作者考问今天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能不能当忠诚的革命战士?书中讲述的艰苦卓绝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与叛徒形成巨大的反差,叛徒小丑如同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映照出共产党人的平凡与崇高、坚韧与执著。凝聚红岩志士血泪嘱托的“狱中八条”昭示着历史,揭露背叛者的卑鄙灵魂,鞭挞党内腐化堕落分子,警示着今天的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这让读者进一步领悟到忠诚与背叛的正确抉择是何等重要,感受到信仰焕发出的巨大力量!

有评论家说这个作品体现了“有温度的写作”,包括对理性的追问、对历史的追问、对现实的警醒。它的情感和价值表达都爱憎分明、直截了当,深入到人的灵魂层面来状写坚守信仰的伟大与崇高。表面上,今天的忠诚与背叛的考验不像当年那么严酷和尖锐,但是今天的忠诚与背叛却更加复杂化,因为两者的界限有时是模糊的,因而更令人警醒。从这个意义上说,《忠诚与背叛》又是一部给今人“补钙”的书,它准确地触摸到社会情绪,表达党内外关于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愿望。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考验,忠诚与背叛将是永恒的命题!

三、编辑的欣赏、质疑与补正

评价、选择和优化作品乃编辑本分,编辑力的作用能在作品中得以体现,也是编辑和作者的深切缘分。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是编辑与作者互动。这本书是编辑和作者的一次心灵对话,在大局把握上,编辑不仅要对作品保持欣赏,还需要对作品进行评价和选择。本书的后两章,编辑进行了数万字的改写、缩写和删除。只有作者对编辑充分信任,才可能出现书稿内容由最初50多万字编辑为成书40万字的情况。

二是编辑需求证和补正。作为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写作和采访虽然跨越4年时间,但真正投入写作仅仅数月,书稿到编辑手中,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如何采用和甄别浩如烟海的资料?这对作者和编辑都是很大的考验。编辑团队多次专门邀请红岩研究专家核对史实,并集体讨论解决相关疑难和口径问题,对书稿中重要人物、重要史料进行深入讨论甄别,删繁就简,去粗取精,以保证真实性,避免敏感问题引发负面影响。诸如上述镪水池焚毁烈士遗骸、江姐手指被钉竹签等细节,均在编辑环节加以更正(前者为虚构,后者应为竹板夹手)。再如,作者写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对歌曲《红梅赞》的欣赏,正当编辑为寻不到出处而犯难时,偶然在《光明日报》(2011年6月1日)上看到了通讯《红岩上 红梅开——歌剧〈江姐〉50年》,真是令编辑们喜出望外!该文细致生动地状写了毛主席、周总理对《红梅赞》的细腻情感。此时已是6月6日,距开机付印时间很近了,于是编辑赶快加为脚注(需要说明的是,“歌剧《江姐》50年”是一个概说,歌剧《江姐》的创作距《光明日报》此文发表时应为47年)。类似的例子还真不少。

三是编辑时刻以读者为大,做好提示与细节处理。一是提炼了作品导读文字放在封面和封底,给读者明确的阅读提示。二是做了“附录”《小说〈红岩〉中的主要人物与原型对照表》,让读者知晓影响广泛的小说中人物,其原型究竟是谁,并还原为《忠诚与背叛》的真实人物。三是为方便读者阅读理解,作品编排上插入了人物、场景图片,甚至漫画(如第337页,采用了廖承志的漫画自画像),令作品顿时趣味盎然。四是本书多用随文注释,如第327页,关于叶挺的情况,文中注明为“馆藏 A类档案-A251”。

四、传播力的彰显

2011年6月26日,《忠诚与背叛》正式出版发行,立即引起国内主要媒体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当天,在歌乐山红岩魂广场举行了由各界干部群众1000多人参加的《忠诚与背叛》图书首发式。一些幸存者和烈士亲属,如曾被关进白公馆的郭德贤、杨汉秀烈士的女儿李继业等参加了首发式,他们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王朴烈士的弟弟王容读完该书后,也给予充分肯定。

6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忠诚与背叛》出版。新华社发布《忠诚与背叛》出版消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报刊在要闻版重点报道,《北京日报》、《南方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大众日报》、《文艺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以及重庆市内各大媒体在重要版面或时段分别以《名作家重写〈红岩〉诠释“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何建明:我为什么写“红岩”》等为题予以报道;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等全国主要网站重点推荐。迄今已有超过300家重点媒体先后通过专访、连载、新闻报道等形式,不断掀起宣传报道热潮。

首印的5万册《忠诚与背叛》进入市场后很快售罄,此后又多次重印,现在图书发行超过20万册。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该书面世第一天就销售150多本。许多单位把该书确定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党史教育的重要读物。有网民留言:“到影院看《建党伟业》,进书店买《忠诚与背叛》。”读者和专家都认为,《忠诚与背叛》是对“红岩故事”在题材上的拓展与主题上的升华;是一部走进中国当代年轻人心灵的著作;还认为,《忠诚与背叛》详尽地披露了“狱中八条”产生的背景、经过及主要内容,它启示当代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忠诚与背叛这个问题,将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

2011年8月的上海书展举行了《忠诚与背叛》作者访谈会。何建明和厉华接受访谈并做了激情演讲,给台下听众以极大震撼,不少老读者甚至感动得热泪盈眶,排队抢购《忠诚与背叛》成为书展上的一大亮点。该书出版后,全国多所高校、党校、部队、机关邀请作者何建明、厉华做专题讲座,阐释信仰的力量。在重庆理工大学举行的报告会上,何建明与同学们现场齐诵《忠诚与背叛》中红岩烈士余祖胜作的诗歌《晒太阳》,催人泪下、令人振奋。在西南大学,作者的报告是该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何建明就“坚定信仰、坚贞气节”问题对武警部队党委常委、部门领导和机关全体干部作专题报告,并以电视会议的形式对全部队团级以上党委机关干部进行现场直播,受到好评。

《忠诚与背叛》作为经典题材主题出版的一个范例,在创作出版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对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再开发、再研究、再认识、再展示、再传播。它以对当下党员的纯洁性的思考而表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又以理想建设、信仰建设而张扬了文化自信力,它证明了经典题材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真正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有机统一。这本书让我们相信,信仰的力量历经时空变迁而不衰,成为永恒的时代标识和精神记忆。

猜你喜欢

红岩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红岩
上汽红岩290 辆军车交付柬埔寨,靠“品质”揽单
200辆红岩自卸车助力玻利维亚经济建设
他们的殷切关爱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红色旅游——革命精神的传承——重庆“红岩联线”的一点思考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三)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红岩英烈张文端:潜伏在敌营中的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