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辜负大好春光

2012-01-28本刊评论员

中国出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新闻出版春光时节

本刊评论员

不经意间瞥了眼台历,岂料已是暮春时节。

笔者以为:今春不同以往之处就在于,它是“三春同行”。此处的三春,并非传统词义上的初春、仲春和暮春,而是春天的时节、春意般的事业和春风般的政策。

那就先说说这春天的时节。正月里来闹新春,闹的是什么?闹的就是万物复苏、农耕再作。从二月起,“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的歌声便回响于耳际。是啊,多么好的时令,多么好的情景呀——春光好,家家忙,新闻出版业当不例外。而实际情况也恰恰如此,就像趁着春光踏青去的旅游潮,趁着春光走出国门去发展新闻出版事业也已成业界的时尚。

走出去事业的发展壮大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回想多年之前,那时版权贸易在引进与输出上是一个相当悬殊的比值,要扭转这个贸易逆差,似乎是个遥不可及的奢望。令人振奋的是,经过不懈的学习与努力,近年来我国的版权贸易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逆差日趋缩小,“十五”末它的比值7.2:1,而“十一五”末仅为2.9:1,输出的产品也日趋多元化;数字出版产品的出口势头强劲,其中的一些重点企业实现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覆盖;我们出口的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电子、数字版权等出版物已进入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刷服务出口产值的顺差则是优势明显;资本、实体走出去成果丰硕;走出去的渠道不断拓展,传播力继续增强……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已不满足于单纯的版权输出,直接在海外布点,独资、合资、合作甚至并购国外出版公司的事例已经不再新鲜。耳闻目睹着一个个利好的消息,谁又能不说走出去是一项青春的事业呢?

所有这些,不都是得益于春风般的政策吗?而新的政策措施更是令人激动不已。从宏观上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已经把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写进了《决定》之中;新闻出版系统第一次有了自身如何走出去的五年发展规划,新闻出版总署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并作为今年总署的1号文件下发),其后又召开了全国的走出去工作表彰会。另外,政府在此的投入与支持还通过对“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的资助、对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资助等多种方式给予体现。应当承认,这些政策体系的持续化出台与实施,就像一缕缕和煦的阳光、就像一股股温暖的春风,照耀和吹拂着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康庄大道。

“三春”同行,并行不悖;戒骄戒躁,八面来风。窃以为,在走出去的进程中,下面的两个误区也必须引起业界的警惕。

其一,走出去与我无关。谈到走出去,有的自认为社小言轻,那是大社名社的事;有的认为与自身定位不匹配,那是诸如中国功夫、中医类出版单位的事。凡此种种,尽管表述的内容有别,但都是做袖手旁观状,其实质均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该说,此乃大错而特错。我们不必回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不用述说56个民族的灿烂辉煌、也不需赘言新闻出版的责任所在,但就调整产品结构这个小切入点而言,立足于自己产品的走出去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试想,若产品质量不过关,国内尚且无市场、哪个老外会买账?若撞车的选题一大堆、哪个老外会在“乱花渐欲迷人眼”当中“众里寻他千百度”?因此,只要牢牢把握过硬质量、频频推出特色选题,我们就既能使自己的产品结构日趋合理,也能让走出去的目标越来越近。

其二,出去不离华人圈(或曰汉语圈)。出版物产品是到了国外,但其还是在华人社会里打转悠,进不到该国的主流文化圈,这只能说明我们输出的软实力还不够,但它也同时佐证我们的走出去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言及于此,想起了撒切尔夫人一句回话,有人报告中国彩电已占领英国市场时她毫无表情,追问缘何不语,她答曰:等中国的电视节目打入英国市场时再做理论——走出去的重要无须再说,软实力的意义可见一斑。任重道远,对于走出去的我们而言当时刻谨记。

古诗云,一夜雨声三月尽,万般人事五更头。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出去,从我做起、从我单位做起,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

猜你喜欢

新闻出版春光时节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寄追思
春光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简介
春光美
《中国新闻出版报》正式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4月,春光大好
初夏时节要缤纷
拾尽春光皆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