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内科学课间见习的带教方法探讨

2012-01-28李培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课间医学生病例

李培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理论课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基础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内科学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临床各学科则必须以内科学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熟悉本学科的特点和技能。中医内科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作为一门临床课程,实践 (主要包括课间见习、毕业实习)是该学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课间见习作为实践的第一阶段,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是学生真正接触临床、学以致用的第一步,能激发学习中医的热情,为下一步毕业实习乃至成为合格的执业医师奠定基础。

1 课间见习的特点和现状

1.1 医学生对课间见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临床实践中的困难心理准备不足 首先,医学生普遍认为,见习可以缓解因学习紧张造成的压力,甚至认为见习是理论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考试仍以理论为主,毕业实习才是主要的实践。其次,医学生刚进入临床,可能不适应医院环境、不习惯医院工作流程,使见习课成为走马观花看热闹,甚至是逃课的好时机。第三,我国大部分医学生是遵照父母的意愿或是出于社会对医学专业的认可才报考医学专业的,并不是自己对医疗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对医师这一专业性强、综合素质要求高的职业缺乏深刻了解,对临床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例如,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缺乏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特别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中可能面临患者的 “刁难”和不信任,使医学生无法获取详细的病史资料,从而缺乏自信心,就是大部分医学生在见习中的第一只 “拦路虎”,会严重影响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学习。

1.2 医学生淡忘已学知识 知识面和临床思维局限 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和见习,是以中医基础理论、方药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石的,还可能涉及到西医内科学、诊断学等知识。很多医学生只是孤立地学习,甚至早已忘记已学的其他学科相关知识,更谈不上融会贯通。例如,不熟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辨证方法,不熟悉已学中药、方剂的功效、配伍原则等,不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疾病的辨证论治中,只靠死记硬背,很大程度上限制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更不能适应临床上活生生的病例。

1.3 见习时间短而分散 把握不到见习重点 我校 《中医内科学》见习安排大概是一个学期10次左右、每次2~3个学时,一个专科一般只去1~2次,时间短暂而分散,但见习病种丰富多样。通常医学生对各专科的情况不了解,对该专科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感到茫然,把握不到见习的重点,知识面局限。再加上每次见习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2~3个学时,但必须接受大量的信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眼前活生生的病例,绝对不同于理论课 “细嚼慢咽”的学习方式。

2 课间见习带教的关键

2.1 强调见习的重要性 端正学习态度 见习前,应向医学生做好宣教,强调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临床,临床是医学课程更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见习直接接触临床工作,了解基本的医疗流程、医疗文书书写等,医学生能认识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临床实践的巨大差别,进入角色转换,为下一步的临床实习、乃至毕业后参加工作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从而纠正某些医学生轻视见习的想法、将见习当作放假和休息的做法,使医学生端正见习学习的态度。

2.2 注重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临床学习阶段不仅是一学生掌握基本诊治能力的阶段,更是培养医学生人文情怀、良好医风医德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此时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远远胜于单纯的说教。带教老师应从问诊、体格检查、医患沟通等细节入手,通过床边实践、情景教学、案例介绍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启发医学生从疾病、病人、病人家属等多个角度以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经济学等多个方面来分析病例、制定诊治方案,理解患者的诉求,掌握与患者沟通的基本技巧,帮助医学生树立 “以病人为中心”的认识,而非 “以疾病为中心”。

2.3 复习四诊资料采集方法 “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是病史采集的重要方法,训练并掌握四诊方法是见习的重要目的,其中问诊更为重要。见习前,带教老师应结合本专科疾病、此次见习的主要病种,对医学生进行简要地复习,重点复习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个人史等重要资料的采集方法和要点,使医学生在“实战”前接受 “热身训练”,从而在见习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提高见习效果。

2.4 运用PBL教学模式 变被动为主动 PBL是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目的相吻合,所以目前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学习基本单位、以问题为基础。PBL明显减少说教式教学和学习的负担,加强学生独立学习,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横向比较(如将中医内科学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知识进行比较、串联),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明显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见习前可以先根据本专科的主要病种,选择合适的病例,从病机特点、辨证要点、辨证论治、诊治进展等方面提出相关问题,在见习前交给医学生,以复习相关知识、查找相关知识、做好见习准备。问题既是学习任务,更是学习内容的指引,使医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临床、接触病例、采集病史,能将已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拓展临床思维,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从事临床工作的信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总结课间见习的特点和现状,掌握带教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带教方法,才能较好地完成课间见习带教任务,这是每一位中医内科学临床带教老师教学教改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课间医学生病例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病例”和“病历”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