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建网络抓企业促服务聚合力全面推进河南供销合作事业快速发展

2012-01-28

中国合作经济 2012年1期
关键词:社有供销农产品

大力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行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适应城乡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积极支持农资、棉花、再生资源等行业的社有企业推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向行业价值链高端迈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生产生活服务业,扩大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培育服务品牌,加快形成连锁化、便利化、网络化的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发展水平。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工作报告》

2011年,河南省供销合作社按照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要求,突出发展主题,着力改革创新,全年完成购销总额3345亿元,同比增长40.6%;实现利税26.1亿元,增长45.9%,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加快流通网络改造步伐,把“珍珠”串成 “项链”,提高网络运营水平

抢抓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积极谋划供销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网络运营水平。一是强躯体,以建设乡村超市为重点把“点”布好。采取自建与联建、改造与加盟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乡村超市建设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相统一、速度与效果相协调。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建立各类乡村超市、连锁店6.4万个,经营服务网络覆盖了全省所有乡镇和大的行政村。西峡、林州、淅川、辉县、淇县等县市实现了乡村全覆盖。二是健筋骨,以区域性配送中心为载体把“线”连好。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全省供销合作社建设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727个。省社投资建设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中原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商城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项城农资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已交付使用。与上海华一集团联合投资18亿元建设的农商新天地农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投资5.7亿元建设的占地1000亩的棉花物流配送中心、投资3.2亿元建设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及大河文化博览园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全省市县供销合作社农资、日用消费品配送率分别达到70%和30%以上。三是通经络,以信息化为手段把“网”织好。省社投资840万元建设了省农副产品综合信息平台,采用互联网技术把乡村超市、配送中心、龙头企业、生产厂家联起来,把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等环节串起来,构建规范、合理、安全、开放的省市县三级信息网络综合服务体系,打造我省最大的物流信息网,全面提升网络运营水平。

加快社有企业发展步伐,把“繁星”汇成 “明月”,增强企业创效能力

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加强联合合作,快速做大做强社有企业。一是整合系统优势企业,组建企业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全省供销合作社培育了豫棉集团、豫农集团、天豫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省社整合14家优势直属企业,联合7个省辖市和11个县级社企业,吸纳9家社会法人企业加盟,组建了河南省丰合集团,注册资金达10亿元。集团对子公司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统一财务报表,统一资产管理,统一企业标识,统一网络建设,实现了系统联合与资本合作的有机统一。力争经过3-5年的发展,丰合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00亿元,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实现盈利10亿元以上。二是积极开展联合合作,拓宽经营领域。省社先后与民政、体育、气象、金融、石化、联通等部门合作,开展彩票销售、气象服务、成品油经营、电信代理等新业务。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对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络、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整合,共同打造“供销新网”,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全方位服务。与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合资成立河南中航瑞赛置业公司,与澳洲大洋集团合作成立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第一个外资企业丰澳实业公司,积极向房地产、农业开发、文化产业、外经外贸等领域拓展。三是吸引社会企业加盟,实现合作共赢。坚持开门办社,引领社会企业共同发展。河南的社会企业纷纷加盟供销合作社,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服务方式创新步伐,把“平台”变成 “舞台”,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围绕服务“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大局,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一是着力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已建立农产品基地451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7个,兴建农产品批发市场49个,改造提升农产品经营网点5000个,推进农产品进市场、进超市、进社区、进校园,实现“农市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和“农校对接”。依托省豫丰农产品有限公司,在郑州、新乡、洛阳等地建立了70多处农副土特产展示展销广场,在全省10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立了农副土特产品便利店,在丹尼斯、易初莲花等大型超市设立了农副土特产品专柜,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直销中心建立了河南农产品展厅。与澳洲大洋集团联合投资60亿元,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建立了中国农产品展销中心。成功举办中原名优特产博览会暨年货供应会,签订意向合同6亿元。组织开展赴台湾参访交流活动,与台湾省农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南省信阳毛尖、铁棍山药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逐步打入台湾市场。开通了“爱心山药直通车”、“爱心胡萝卜直通车”,组织省农副土特产品流通协会80多个会员单位,采购农民怀山药、胡萝卜500多万斤。二是着力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把全省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联合起来,搭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增强对广大农民的组织带动能力。全省供销合作社已发展专业合作社4203个,专业协会1327个,农民经纪人会员7710人,依托他们收购销售棉花、粮食油料、茶菜肉蛋、干鲜果品等农副产品400多亿元,同比增长38.9%。三是着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为农服务功能。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省供销合作社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社4.7万个,覆盖了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农民代表20万人次。濮阳市社成立了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发展了6个分社,506个村级资金互助中心,入社社员超过1.2万户,累计发放贷款3.3亿元,服务全市50多个乡镇,较好地满足了5000多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把“散兵”组成“纵队”,凝聚系统整体合力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上级社对下级社的管理方式,形成上下一体、更加紧密的融合关系,不断提高联合社对成员社的约束力和影响力。一是资产统一监管。建立社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实行社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下级社重大资产处置必须报经上级社同意,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对造成社有资产重大流失的,会同当地监察部门进行处理。二是实行年度述职。建立下级社向上级社述职制度,每年末就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市社向省社理事会集中述职,接受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对市社工作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业绩考评。重点对市县社的主要经济指标、“新网工程”建设、基层组织体系、社有企业发展等专项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评情况通报当地党委政府。同时,对系统绩效工资建立审批制度,进一步调动了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四是注重表彰先进。坚持每年开展一次“二十强”县级社、“二十强”企业、十大优秀县级社主任和十大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系统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干事氛围。

下一步,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围绕一个目标(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服务中原经济区),突出两个重点(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机制改革),完成三大任务(经营网络铺天盖地、社有企业顶天立地、合作组织连天接地),促进四个提高(提高网络运营水平、提高企业创效能力、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提高社会诚信形象),实现五个转变(由只管理系统逐步向引导全行业转变、由资产性经营逐步向商品性经营转变、由一元化业态逐步向多元化业态转变、由经营性服务逐步向经营性服务、公益性服务并重转变、由传统管理模式逐步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力争用3-5年的时间,全省供销合作社培育年销售额100亿元以上的涉农骨干龙头企业50家、50亿元以上的100家,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5000家以上,购销总额达到1万亿元左右,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社有供销农产品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供销社社有资产监管统计分析体系构建*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供销合作社:精准施策发力“十三五”
社有企业助力事业蓬勃发展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