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例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2012-01-28白永菊梁沙姜红
白永菊 梁沙 姜红
110例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白永菊 梁沙 姜红
目的提高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充分认识创伤性休克的特点、发病机理,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急救和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效急救和护理措施,除3例创伤严重死亡外,其余均成功治愈。结论有效急救和护理措施在创伤性休克中起着重要作用。
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突然遭受严重创伤而发生剧烈疼痛,微循环收缩,损伤部位失血和血浆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造成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功能障碍,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介绍我院ICU病房11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抢救经验及护理体会
1 一般资料
我院ICU从2008年7月~2011年8月共收治多发性创伤所致失血性休克病人110例,其中男80例,女30例;年龄17~70岁,以青壮年多见。受伤到入院时间45min~8h,其中严重腹部外伤55例、胸外伤30例、颅脑损伤10例,伴下肢骨折32例、伴泌尿系损伤6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休克。开放性损伤62例,闭合性损伤38例。交通事故伤65例,机械损伤30例,跌落伤15例。
2 急救与护理
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严密观察创伤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色泽及温度、尿量及尿比重等,在对伤者进行观察时清楚伤者在休克前期或初期,由于血流动力学、心、肝、肾及内分泌等方面一系列代偿原理的作用,使机体处于代偿期,血压可保持正常,而心率增快,如此时只注意血压而不注意心率的变化,一旦血压降低,则己达休克失代偿期,病情恶化,易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失去抢救时机[1]。
2.2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13例呼吸障碍的患者,立即寻找原因,及时清除和吸出了口鼻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异物、血块等并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卧位,防止窒息。5例昏迷患者发生舌后坠,用舌钳夹出,同时给氧疗和机械控制呼吸。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90%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氧气吸入浓度40%,流量2L/min~4L/min为宜,对持续用氧气12h以上者氧流量以1L/min~2L/min为宜,且随时做血气分析,以保持氧气输入通畅。
2.3 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液体复苏,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抢救休克的首要措施是大量快速输血、输液,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110例均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选用静脉留置针。一条静脉用作扩容,另一条用于输入各种抢救药品,还借助三通,提高补液速度,迅速有效地恢复有效血液循环量,保证组织供氧,及重要器官血液供应,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了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并详细记录液体输入,补液原则要求液体的电解质浓度与正常血浆相似,渗透压及渗透量与全血相似。①快速补充血容量。②复苏液体首先选取用晶体液(平衡液、生理盐水及高渗氯化钠溶液),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③预防和纠正酸中毒及预防发生不可逆性休克。常用的胶体液有全血、血浆、人体白蛋白、右旋糖酐及羟乙基淀粉等[2]。
2.4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应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原则:不论血管收缩剂或血管扩张剂的应用,都必须建立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应用。
2.5 纠正酸中毒
休克乏氧代谢,必然导致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又加重休克。酸中毒的存在,使其他治疗难以奏效。因而碱性药物治疗酸中毒成为抗休克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患者休克时要测定CO2CP,并进行连续血气分析,准确掌握酸碱紊乱及电解质失调。[3]根据休克发展情况,给予纠正。①5%S・B纠正酸中毒首选药,首次用量200ml。②11.2%乳酸钠溶液,输入时稀释6倍,初次用量为100ml。③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护呼吸功能,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给氧浓度一般为40%为宜,如缺氧明显,可用面罩加压给氧;如仍不能改善,可用人工呼吸机或自动呼吸机维持正压呼吸,使氧分压至少达8kPa。④止痛:疼痛剧烈可加重休克,度冷丁50mg,非那根30mg联合肌注,用后注意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安定10mg肌注。⑤本组伤后6~12h少尿者15例,经过利尿剂应用无尿闭发生。
2.6 复合伤的观察与处理
对脑、胸、腹复合伤者除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要了解胸、腹情况。昏迷者戴冰帽或人工冬眠疗法,但应谨防冻伤。注意观察胸部有无三凹征,腹部有无波动感。闭合性胸腹伤患者受累脏器主要为挫裂伤,多有胸部多根肋骨骨折或肺挫伤,伤后多合并呼吸困难;因此,在休克复苏的同时要充分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创伤性失血病人同时伴有多处损伤、骨折、脏器破裂等,需及时手术止血及清创等,对有急诊手术指征者,在抗休克的同时,及时做好了配血、备皮、药物实验等术前准备,争取手术时间,并通知手术室、麻醉科进行急诊手术。[4]
2.7 加强心理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对急症不利,因而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与安慰,在急救中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对不利于患者的因素要回避,向其家属交待。充分调动患者自身机体的积极因素,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尽早脱离危险。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实行整体护理得到了重视。故在抢救过程中,一边治病,一边关注患者及家属焦急的心情,及时和他们交流,并将病情发展情况随时告知家属,针对性地做心理护理。19例患者均给予细心周到的心理护理,得到满意效果。
2.8 预防并发症,预防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来源于骨髓组织,骨折患者要进行确实的外固定,并抬高患肢,制动;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①发生休克后迅速恢复循环血量;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通气;③积极鼓励患者深呼吸;④经常更换体位;⑤尽量避免过多输入陈旧库存血液;⑥补充高营养;⑦控制过快过量输液;⑧防止胃液误入肺,故对昏迷者应提高警惕。预防急性肾衰竭:早期应用利尿剂,如20%甘露醇、速尿等;防止内毒素吸收;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保护好心、肝、肺、脑、肾、胃肠功能,并随时做好监测;预防DIC应用药物:肝素;左旋糖酐溶液;潘生丁与阿司匹林;莨菪类、VitK等。
3 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紧张密切配合,采取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治疗、护理,成功治愈107例,其中行保守治疗33例,手术治疗74例,因病情重,创伤严重死亡3例。
4 讨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变化凶猛、发展快,要求工作人员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尽快纠正休克,挽救生命,尽快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处理好活动性出血伤口估计其失血失液量,快速补充血容量,以防止低血压所致的脑缺氧,心跳骤停和肾功能损害等恶性循环的发生。疼痛严重者,适当使用止痛剂;骨折患者应妥善固定,以防止继发损伤;对危及生命的损伤应优先紧急处理;需手术治疗者,一般在血压回升或稳定后进行。严重创伤患者必须通过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表情、皮肤的温湿度、尿量等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创建一支训练有素的抢救队伍,在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分秒必争、有条不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5]。
[1]李海燕,占绘华.创伤休克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导报,2010,(27).
[2]赵霞.创伤休克急救真手术的抢救护理[J].中外医学,2010,(01).
[3]孙艳,刘茜.创伤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2009,(20).
[4]董三芹.严重创伤病人的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8,(21).
[5]林艳,韦武燕.创伤失血休克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06).
石家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