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管狭窄症治疗及探讨

2012-01-28王宏修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后路术式椎管

王宏修

腰椎管狭窄症治疗及探讨

王宏修

目的对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总结并探讨。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随访完整病例共72例。采取三种手术方式:(1)单纯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术。(2)(1)+横突间、关节突间融合术。(3)(2)+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切口无感染;按侯树勋[1]制订的疗效评定标准,第1种术式中,优良率81.0%,第2种术式中,优良率82.5%,第三术式中,优良率83.9%。结论三种术式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对照三种术式短期疗效差别不大;其治疗关键为充分彻底的减压,对节段不稳、椎体滑脱、多节段减压者行融合术,配合内固定可早下床,提高融合率。

椎管狭窄;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慢性腰腿疼患者随之增多,其中退行性椎管狭窄症所占比例很大,本文就此病的治疗做一回顾性总结,并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手术治疗且随访患者72例,男28例,女44例,年龄50岁~76岁,平均60.2岁;合并高血压25例,糖尿病16例,房室传导阻滞12例,乙型肝炎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月~5年;随访7月~10年,随访方式:门诊随访、病房随访、电话随访,单纯椎间盘突出症不在此统计之列。

1.2 临床表现

均有间歇性跛行,腰疼20例,单侧下肢酸疼麻木56例,双侧下肢酸疼麻木16例,二便功能障碍2例,严重者行走不到50米即出现症状。下肢放射疼15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5例,腰5神经支配区感觉迟钝 45例,骶1神经支配区感觉迟钝12例,腰4及腰5神经支配区均感觉迟钝2例,腰5及骶1神经支配区均感觉迟钝10例,腰4、腰5、及骶1均感觉迟钝1例,2例腰5神经支配区麻痹,表现为拇趾不能背伸。

1.3 影像表现

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CT检查,部分患者行过伸过曲侧位片、左右双斜位片、MRI检查,平片显示前拄、后柱均有增生,腰4、5不稳7例,腰5骶1不稳2例,腰4退行性滑脱3例,腰5退行性滑脱1例,腰4峡部裂1度滑脱2例,腰5峡部裂1度滑脱1例,退行性腰椎侧弯2例,女性患者部分见骨质疏松表现;CT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均有程度不同的突出,伴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增生内聚,部分腰3、4椎间盘膨出,MRI示椎管狭窄,椎间盘信号改变,大部分呈现‘黑椎间盘现象’。

1.4 手术方式

(1):单纯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术31例。(2):(1)+横突间、关节突间融合术22例。(3):(2)+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19例,其中2例加椎间融合。

2 结果

所有病例切口无感染,一例皮下血肿形成,经切开清除血肿、引流后愈合;无脑脊液漏;第1种术式有2例术后3~4年症状反复出现阶段不稳,在外院重行后路减压融和内固定术;融合结果:第2种术式有2例横突间植骨处形成假关节,余均骨性融合;第三种术式均骨性融合;按侯树勋[1]制订的疗效评定标准,第1种术式中,优良率81.0%,第2种术式中,优良率82.5%,第三术式中,优良率83.9%.

3 讨论

3.1本病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增生的骨赘、膨出或突出的间盘、肥厚内聚的关节突、变厚的黄韧带等因素使椎管容积减少、神经根受刺激引起的以间歇性跛行、慢性腰腿疼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要注意与椎管内肿瘤、血管栓赛动脉粥样硬化症相鉴别,椎管内肿瘤疼痛昼轻夜重,休息不见缓解,MRI检查可与椎管狭窄分别;血管栓赛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骑车时出现下肢症状,从末端向近端发展,彩超能鉴别。

3.2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常合并内科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前要请内科会诊,评估全身状况,做好围手术期治疗,如能够耐受手术,手术适应症确切,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3 关于手术方式与效果

根据观察,三种术式优良率差别不大,早期效果取决于充分的减压;减压要有针对性,肥厚的黄韧带、增生内聚的关节突都要去除,对神经根周围组织要彻底松解,扩大侧隐窝,直至神经根松弛无张力,部分患者椎管内静脉丛怒张,要轻柔操作,一旦破裂出血,明胶海绵按压止血,止不住要用双极电凝止血;以前对此病认识不足,仅重视减压,对融合的概念、指征了解不清,有一例两阶段减压、一例不稳的患者未行融合术,结果3年后症状反复出现阶段不稳,在外院重行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近来,对多阶段减压、节段性不稳的患者均行融合(除2例椎间融合外,均为横突间、关节突间融合),有2例术后卧床1月即下床,原值骨处假关节形成,但症状明显缓解,目前仍在观察中。对仅行后外侧融合术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以2月为宜;对于椎间融合的患者,卧床时间2周左右。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相邻脊柱的运动中心大多位于椎间盘内,在脊柱发生运动时,接近运动中心的质点位移很小,因此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效果最好。

3.4 关于内固定的问题

近来,随着内固定器材设计的改进、学术交流、手术技术的提高,内固定的应用逐渐普遍,本组19例合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临床观察全部骨性融合,临床评价优良率稍高于另2组,从影像结果看效果满意,因随访时间不长,尚未观察到相邻阶段的退变;应用内固定后,拆线前后即可架双拐下床功能锻炼,减少了卧床带来的生活、护理不便,有积极的一面,但对技术要求相对高,且价格不菲;目前,减压、融合、加内固定似乎成为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的标准术式,但Bono等筛选84篇关于腰椎退行性病变接受融合手术的文献,对内固定与融合以及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Meta分析,结论为:内固定组融合率较非内固定组融合率有显著的提高,而在临床疗效方面,无论有无内固定,以及具体应用哪种内固定方式,各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对内固定的应用要有正确的看法及适应症,不能随意扩大应用范围,也不能预防性应用。

[1]侯树勋,李明全,白巍,等.腰椎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9):513.

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河南商丘 476100

猜你喜欢

后路术式椎管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蚕宝宝流浪记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